——德钦县霞若乡茨卡桶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 程志开 车行到海拔近2500米的地方,珠巴洛河流水平缓起来,碧波荡漾,河畔的平坝上出现一个美丽的村庄,霞若乡茨卡桶村正静静地躺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山的怀抱中。 由于地理、交通、经济欠发达等因素的制约,这个傈僳族自治乡最边远的村庄成为德钦县的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297户13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8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凝聚一股脱贫攻坚的强劲力量 3月20日,德钦县委领导到茨卡桶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调研组深入贫困户、异地搬迁点实地,全面调研该村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千促”干部、村“三委”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根据该村实际,做实各项工作,确保村民收入等指标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卯足劲争取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帽子。 脱贫攻坚打响以来,在德钦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对口帮扶单位与村“三委”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加强基础建设、发展产业、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探索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 负责对口帮扶茨卡桶村的是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德钦分局、德钦县国税局。扶贫工作中,对口帮扶单位每年派出精兵强将驻村开展工作,单位和干部职工拿出真心真扶贫。 据统计,2017年,白马雪山保护区管理局和德钦分局筹措40余万元资金,建设6座垃圾焚烧池,受益群众达1200余人;给贡争、粗格顶、傈僳尼拉等3个村民小组发放桔梗种苗13500斤,受益群众45户;组织开展两期中药材种植和养蜂培训,带领30名村民到德钦拖顶乡、维西塔城镇和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学习中药材种植和养蜂技术,参训人员达200余人;针对茨卡桶片区社区居民开展2期白马雪山保护区资源管理的培训;对傈僳尼拉、粗格丁、贡争小组45户群众家庭内部的输电线进行老化线路改造,消除电路老化引起的用电安全隐患,提高新型能源使用效率,减轻薪柴使用造成的资源消耗;筹措1.5万元资金帮助村民陆斤次里翻盖房屋瓦面,解决他家长期漏雨等问题;投入价值3.6万元卫浴设备3套;组织全村妇女代表前往奔子栏镇玉杰村学习考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聘用贫困户参加茨卡桶区域清山行动,发放报酬3万余元;选取在校成绩较好的贫困学生4名进行奖励资助,共计1万元整。保护区广大干部职工分批次先后6次深入39户贫困户慰问调研,出谋划策为贫困户寻求脱贫致富之路,并解决实际问题。 2015年以来,德钦县国税局为茨卡桶建垃圾焚烧池7座,投资14万元;投入特困户房屋装修款9万元,发放总价值1.2万元的电视机3台,为外出受伤的特困户捐资1.55万元,资助学生5000元,支持贫困户水泥5吨;职工春节慰问物资4.65万元;支持村里工作经费8万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部分贫困群众积极投身家庭经济建设,努力改变自家的贫困状况。罗玖村民小组的阿姆就是代表之一。 19年前,阿姆30岁,最小的孩子只有6个月时,丈夫在一次车祸中撒手而去,在抢救丈夫过程中,她家欠下了2万多元债务。家里除了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一位老母亲,阿姆接下了赡养老人和抚育孩子的重担艰难度日。如今,她的儿子在昆明读大学,女儿在州民专就读5年制专科,老母亲73岁。 在脱贫攻坚中,阿姆家被确定为贫困户,由白马雪山管理局德钦分局职工江初农布对口帮扶,她也成为一名保护区生态护林员。种8亩土地,养5头猪(母猪2头)7头牛,采集林下产品……阿姆种田,老母亲放牛,两个女人无论怎么困难都没有让孩子辍学,家里也收拾得整整洁洁。 去年,除了对口帮扶,她家领取到草改补助3050元、林改补助982元、产业奖补资金3000元、低保1800元、老保900元、生态护林员补助8000元,加上卖了2头牛、1头猪、16饼酥油,日子不算富裕,但孩子学习的费用还是凑够了。今年7月份,儿子将大学毕业,这位村里人眼中的女强人即将走出贫困。 探索资源变资本永续发展之路 茨卡桶村的16个村民小组都处于白马雪山国家级保护区的腹心,四周莽莽的群山中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和熊、麝等野生动物以及很多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不能修建四通八达的公路,不能把现有的植物资源砍伐变卖……一直以来,这里生活的群众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作出了牺牲和贡献,也为保存地球上很多稀有资源付出了真情。 曾经,很多人发声修通白马雪山曲宗贡到茨卡桶、茨卡桶至奔子栏的两条公路,解决茨卡桶的发展制约瓶颈。在3月20日,德钦县委负责人调研座谈时,县委领导给该乡党委政府、村“三委”负责人分析了修路的利弊,认为修公路只是短期的政绩工程,而做好保护区物种保护才是永续发展之路,并达成了共识。 解决茨卡桶的发展问题,把当前茨卡桶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资本,德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在不断思考和发力。 “按照国家当前的环境保护相关要求,茨卡桶周边的生物多样性要下大力气加强保护,同时要搭乘乡村振兴计划的高速列车,以保护区社区共管为依托,发展茨卡桶的乡村旅游业。”白马雪山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谢红芳说。 在今年的“千促”工作中,谢红芳驻茨卡桶村开展工作,他也希望借助驻村工作的机会进一步调研促进茨卡桶发展与保护区管护工作的应对之策。 据介绍,茨卡桶人口少,资源禀赋好,从茨卡桶到白马雪山保护区曲宗贡有80多公里无人区,这一线原始森林保护完好,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沿途还有高山牧场、雪山、冰渍湖、杜鹃林等资源;从茨卡桶翻越格里雪山至奔子栏是古时的茶马古道,有茶马古道文化底蕴。这是两条非常宝贵的科考旅游徒步线路,而建这两条旅游徒步线路既可以吸引游客到茨卡桶吃、住、游,拓展茨卡桶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又有利于保护区管理工作。 2月,国务院批复《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方案》,该片区生态旅游被纳入《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16-2025)》,保护区将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助力茨卡桶发展乡村旅游。 改变人居环境加强产业建设 在今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县、乡、村和对口挂钩单位的工作队员正在积极想办法,努力改变人居环境,加强产业建设,努力实现茨卡桶脱贫目标。 ——自力更生加强脱贫产业建设。今年,德钦县下拨到茨卡桶村的产业发展资金有100万元、建档立卡户产业扶持资金20万元,该村将在工作队和村 “三委”的指导下,利用产业发展基金在实施异地搬迁村民原居住地租用土地,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当归种植基地、利用产业扶持发展养蜂产业。3月份,保护区管理局已选派12名养蜂能手到维西县塔城镇参加省农大养蜂专家指导的养蜂技术培训。下一步,该局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养蜂能手,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建起一支养蜂骨干队伍并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养蜂产业。建立中药材合作组织,推广重楼、桔梗等中药材种植,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 ——助力村容村貌改善,建设美丽乡村。在援建各组垃圾焚烧池的基础上,今年起将实施垃圾不落地行动计划,通过3年时间彻底整治公共场所卫生和家庭卫生,使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区管理局将加大生态环保厕所建设力度,通过3年时间实现面上全覆盖,改变村民没有厕所、有厕所不用等现状。建立长效考评表彰机制,保护区管理局将每年投入近6万元资金用于宣传、组织清扫、表彰治理和维护环境卫生成绩突出的村民小组和农户。 ——实施社区共管,建设环境和村民利益共同体。保护区管理局、村总支与各组村民小组代表经常促膝交谈,共同探讨加强保护区建设和促进村民增收的良策。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充满期待,认为保护好白马雪山的生物资源就是保护好村民的家园,就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环境财富。护林员和建档立卡户生态护林员队伍将加大对保护区的巡护力度,农户将增强环保意识,不破坏保护区的环境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