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故事田静委员: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13 17:45:51

 在全国政协委员田静眼中,泥与火的交融,造就了充满魅力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而对建水紫陶制作技艺的“传”与“习”,也如泥火交融,催生出带动一方的致富产业。

作为建水紫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田静记得自己年少学艺时,正值建水紫陶的低迷期,连制陶世家都出现无人承业的心痛境况。发自内心的热爱,让她在艰难的学艺路上坚持了下来,并系统掌握了紫陶的全套制作技艺。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建水紫陶迎来了新的发展期。此时,已在行业中独树一帜的田静,用自己的工坊开展建水紫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在工坊里,学徒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紫陶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再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技艺。

“缺乏技能的年轻人出去打工,收入并不稳定。我们应该鼓励并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而且这个‘入门’时间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长。”田静发现,通过半年左右的传习,大多数学徒能掌握制陶流程中的一门技能,并实现年均4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一些自主创业开作坊的学徒,年均收入更可达8万元左右。“实践证明,非遗技艺传习是助力创业和脱贫的一个有效途径。”

田静说: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积淀深厚,比如白族扎染、剑川木雕,还有民族刺绣等等。但目前,边疆民族地区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量太少,国家级非遗项目配套的传习馆建设太弱。”

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其中就包含非遗传承人。此次,田静带来了一个关于加大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非遗传习相关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提案,建议国家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非遗传习的建设,选择有较强市场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构建非遗项目+保护+技艺传承+传习普及+产业转化的合理发展结构,辐射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她说,让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就如同用云南的好壶冲泡云南的茶叶,滋味会更醇更悠长。

云南日报 记者 刘晓颖/文 顾彬/图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