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要靠双手创造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13 11:15:50

——维西县康普乡普乐村党建引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见闻 

  “脱贫不能等靠要,幸福生活靠双手创造。”维西县康普乡普乐村谷岔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场所的围墙上粘贴着这样一幅醒目的标语。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正在药材基地里忙碌的洛中洛一组贫困群众余李宝说,“过去,我们一家人只知道种玉米、荞麦、洋芋,一年下来还不够吃穿,有时生活还得靠政府救济。现在好了,有政府的扶贫资金支持,我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靠种植药材增加收入,解决温饱,逐渐走上脱贫致富路啦!”

 2017年11月,余李宝在村“三委”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转变了观念,加入了致富带头人余娴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给他提供了木香种子和1000元的帮扶资金,并保证为他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观念一变天地宽。我们普乐村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合作社覆盖的方式,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内生动力。”普乐村党总支负责人说,“现在,我们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7年9月以前的19家发展到60家,合作社社员达510户,覆盖所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普乐村是一个傈僳族、独龙族聚居的贫困山村,离康普乡政府所在地19公里,山高坡陡,基础设施落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到目前,该村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427户,占全村总人口的70.46%。

“普乐村贫困的原因除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外,根子在思想文化落后,长期处于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状态,群众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和积累意识。”普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继光的话道出了制约普乐村脱贫摘帽的“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普乐村“三委”、扶贫工作队对症下药,破解“瓶颈”。以“支部为堡垒、党建引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合作社覆盖”的方式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需要的难题,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内生动力,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让贫困群众步入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快车道。

 洛中洛一组傈僳族农民余志荣在山东省济南市务工12年,每年收入都在10多万元,很善于积累,家里的日子过得不错,算是村里的有钱人了。去年11月,余志荣告别了外出务工的生涯,在老家投资54万元建设重楼基地和木香基地,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40户,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25户。在回答为什么回家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时,余志荣说:“现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我们家乡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前面有人走,后面有人跟,我们村的入党积极分子余志荣、共产党员李文忠等人前年创办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脱贫摘帽,赢得群众赞扬,受到表彰,我要向他们学习。”

“比学习、比贡献”在普乐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蔚然成风。今年春节期间,余志荣拿出2.88万元钱捐助贫困村在校大学生。在他的带动下,普乐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纷纷捐资助学,累计捐款金额达6.7万元。与此同时,普乐村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捐款捐物慰问贫困群众,举办创建“四美”文化体育活动。

普乐村信教群众多,余从海是普乐村的一名基督教徒。2017年度,余从海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12户信教群众发展花椒和养殖业走上脱贫路,受到贫困村“三委”和扶贫工作队的表彰。“按照这样干下去,我带着的12户贫困户一定能够如期脱贫摘帽。”余从海满怀信心地说。

洛中洛组傈僳族青年阿六三和身患残疾的父亲相依为命,至今31岁了还没有娶媳妇。“前年,我跟着普顺专业合作社的法人李文忠干,走上了脱贫路,日子好过多了。今年,我要加油干,争取收入再翻一番,娶上媳妇。”阿六三害羞地说。

 在普乐村,像阿六三这样的青年很多,新思想、新观念已经在他们心中萌芽、开花、结果。

“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小散弱的小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组织起来了,激发了群众发展现代农业增加收入的内生动力,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力量。普乐村要求入党的人越来越多,加入合作社的人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的收入越来越多。”普乐村党总支负责人说。

据了解,普乐村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注入特色产业发展资金210多万元,羊肚菌、天麻、当归、木香等特色种植业从无到有,从小大大,土猪、土鸡等特色养殖业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杨洪程)

 

责任编辑:安永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