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紧跟三个紧扣”破解产业扶贫难题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20 10:48:25

——维西县产业扶贫新实践

● 杨洪程

近年来,维西县聚焦农民收入提高难、农产品出售难、产品附加值小、抗风险能力弱、实现脱贫难等突出问题,连天线、接地气,推出“五个紧跟、三个紧扣”产业精准扶贫举措,走出了“输血-失血-再输血-再失血”的怪圈,步入持续快速增收的快车道。

“五个紧跟、三个紧扣”,即扶贫资源紧跟建档立卡户走、建档立卡户紧跟能人走、能人紧跟专业合作社走、专业合作社紧跟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紧跟市场走。紧扣扶志、激发内生动力,紧扣扶智、提高综合素质,紧扣扶制、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构建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的多种发展模式。

新举措催生满园春色。今年以来,维西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17个、协会及专业合作社428个,覆盖79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335户。全县农村致富能手从年初的375人增加至1269人(其中,党员致富能手从年初158人增加至773人)。共养殖中华蜂3.79万箱,种植核桃40.3万亩、漆树3万亩、青刺果2万亩、冰葡萄5000 亩,以及秦艽、当归、木香、天麻等中药材7万亩,养殖黄牛、山羊、生猪、傈家土鸡等40.6万头(匹、只),养鱼4700亩,特色生物产业产值达到10.8亿元。

一路紧跟实现增收脱贫

——扶贫资源紧跟建档立卡户走。维登乡山加村农民和卫山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贫困的原因是一家5口人,父亲腿残、儿子脑瘫,小儿子上小学,妻子外出打工。

去年2月,和卫山加入山加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跟龙头企业维登乡魔芋加工厂签订了购销合同,和卫山跟合作社签订了生产销售合同。这样,不能外出务工的和卫山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和卫山在核桃林下种植了3亩魔芋,到年底,魔芋收入12000元,算上核桃、白皮大蒜的收入,一家人经济收入突破了贫困线。今年,山加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核桃林下种植魔芋1020亩,覆盖所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像维登乡山加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一样,维西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搭上了“五个紧跟、三个紧扣”产业精准扶贫快车道,政府、挂钩扶贫单位等多渠道产业扶持资金通过一个管道精准到户,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或作为股权化改革的股金;乡镇干部、扶贫工作队为他们提供政策宣传服务、素质培训;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产销服务。加入这个利益共同体的建档立卡户的身份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者变为“第一车间工人”,产品变成了商品,建档立卡户只消按照企业和合作社的要求在“第一车间”里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商品就行了。

——建档立卡户紧跟能人走,能人紧跟专业合作社走。康普乡普乐入党积极分子、普新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余志海经过长期外出务工磨砺,眼界变宽了,掌握了汽车驾驶、养猪技术、泥水工技术,成为村里的能人。从2015年初开始,余志海停止“漂泊”生活,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发展无公害土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覆盖普乐村7个村民小组、56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今年年初,余志海无偿给56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每户发放一头价值2000元的种猪,并承诺为建档立卡户无偿提供技术和购销服务。每月,余志海到建档立卡户家提供技术指导。建档立卡户的猪出栏了,余志海以市场最高价格收购。在余志海的帮助下,56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将如期实现脱贫。

通过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和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三培养”工程,落实“双创”优惠政策,全县实现每个村民小组有1至2名致富带头人,致富能人领军种养殖业、餐饮、乡村旅游业和工程建设。

叶枝镇同乐村依托文化、生物资源优势,抓住“股份合作经济”试点村的契机,因地制宜探索“总支+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模式,成立了阿尺目刮展演、傈僳族文化特色产业、生态产业和中药材种植产业4个党支部, “量身定做”了同乐文化产业、傈山养殖和傈缘种植3个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走上精准扶贫产业领跑的新路,覆盖所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多万元,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维西县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行动计划,采取“乡镇主导、村级收益、贫困户分红”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选项目经营主体、强化资产资源管理、保底分红收益保障,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集体发展与贫困户增收共赢。目前,全县共有村级集体经济117个,覆盖79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收益5万元(含5万元)以上有20个村,收益1万元至5万元有42个村,收益1万元(含1万元)以下有17个村。

——专业合作社紧跟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紧跟市场走。农业龙头企业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长期增收致富的“火车头”。维西县坚持把招商引企和培育龙头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壮大产业发展的第一手段,创新招商模式,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爱商亲商引企业,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全程代理制、并联审批制、限时办结制和“绿色审批通道”,推行“一站式”服务,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全力推进与广东奥动文化旅游、四川绿岛山珍农业、云南大管家集团、昆钢控股等大企、强企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落实落地,积极加强与云南宝济中草药应用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维西哈布达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的对接,筑巢引凤,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实现企业、地方经济“双赢”。

企业跟着市场走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打造适销对路的特色品牌产品,什么适销对路就选择什么特色产业,以此链接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带动千家万户,扶持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

“三个紧扣”系牢产业链条

紧扣扶志,激发内生动力。维西县针对部分贫困户把贫穷当作一种习惯、缺少主动脱贫的意愿等突出问题,组织人力物力,加大《劳动力素质提升计划》落实力度,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以流动党校、新时代农民夜校、院坝会等各种方式大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脱贫致富道路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村规民约的方式,引导群众形成崇尚劳动、致富光荣的观念,不断激发向贫困宣战、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内生动力。

紧扣扶智,“授之以渔”。在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程中,维西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计划,加大教育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和转移就业。积极争取省技师学院和财政厅等相关部门支持,全力恢复维西职校招生;依托南方电网、省技师学院等挂包单位,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和组织工作,积极开展好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效的教育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一人外出务工,全家脱贫致富。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贫困群众的视野,转变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增长了才干,积累了资金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回乡参加经济建设,创办乡村企业或发展种养殖产业,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带动其他农民致富,对周围贫困群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

今年以来,维西县完成能力素质提升培训10410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314人次(其中,县内就业4164人次、县外省内就业1652人次、省外国内就业3496人次、境外就业2人次),实现建档立卡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2107人次。

紧扣扶制,为产业精准扶贫提供制度保障。维西县认真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好挂包帮干部、扶贫工作队、基层干部力量。加大扶贫资金的监管、督查力度,让“扶贫资金高压线”带电,扎牢制度“篱笆”,以零容忍的态度,亮剑扶贫领域违规违纪行为,最大限度发挥好产业资金的作用,确保扶贫资源精准到户到人,使扶贫资源精准聚焦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系紧“资源跟着穷人走”利益链条。

维西县在土地、产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上向诚实守信、带动能力强、带动成效好的经济实体倾斜;依照《物权法》、《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采用扶贫资金入股、村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土地经营权出让、订单农业、劳动力就地就业转移等方式保障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获得经济收益,持续增收致富;落实贫困户脱贫摘帽、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奖励办法,激发了创业活力。

 

责任编辑:实习生 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