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发组织的“感党恩、跟党走”农民红歌合唱团,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唱响了整个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叶枝镇,原本种地的农民,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嗓子”,这样的转变,到底给村民们带来了什么呢?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近两个月来,维西县叶枝镇梓里村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时常能听到阵阵铿锵嘹亮的歌声从梓里村村委会传出,雄壮有力的歌声不时引来村民驻足倾听。 原来,这里有一个“感党恩、跟党走”农民红歌合唱团,由该村105位村民自发组成。在这支农民红歌合唱团的影响下,众多村民也引吭高歌。因为练歌唱歌,打麻将的少了,喝酒的也少了,大家高兴地唱着,唱出了农村新风尚。 夜晚,在村委会的小广场上,梓里村的村民喜笑颜开, 学习乐理、简单识谱、哼着喜欢的歌,当村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发声、唱出喜欢的歌曲、陶醉在美妙的歌声中时,他们的梦想也随着歌声飘出窗外,飘过小山村,飘向远方的世界。 而现场教村民们唱歌的老师李炳群,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迪庆州民族中学驻梓里村扶贫工作队队员。 自今年8月底驻村后,身为音乐老师的李炳群认为,扶贫的难点、痛点,在于扶志、扶精神。 “我们不仅要扶物质上的贫,更要扶精神上的贫。”李炳群说,“对音乐的理解、分享和传播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即使在偏远地区,音乐同样可以为百姓的灵魂插上翅膀”。 “我们农民红歌合唱团没有补贴,还要严格签到,不按要求请假还要罚款,迟到了还进不了课堂,可村民都自愿积极加入进来,现在已经有105人,最小的十八九岁,最大的68岁,35到50岁左右的占了绝大多数!”。说起农民红歌队,李炳群很高兴。 “现在农民的生活富裕了,精神生活自然也要丰富。”30岁的女党员、致富能手普丽云说,脱贫致富后,村民更加感恩党给他们带来的新生活,通过歌颂家乡、祖国,充分表达大家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了赌博、放弃了烟酒,每一次的改变,都让大家在精神上得到提升。 “之前我家里的生活比较困难,没有经济来源,参加表演队后,有了一定的收入,和以前相比,现在的生活很幸福,特别感谢国家的扶贫政策。”作为脱贫攻坚的直接受益者,40岁的村民普卫高高兴地说。 村民普卫高一直多病,还得照顾家中年迈的老人,生活很窘迫,去年,村里帮扶养鸡30只,猪8头,今年预计人均将突破3500元,尽管农活比较多,但丝毫不影响他参加练歌的热情。 村民和建军高兴地说:“从9月就开始练习唱红歌了,大家都非常认真努力,我们自发地到村委会集中练习,也随时随地自己练,通过这种形式感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给予我们这么多好政策,我们一定听党话、跟党走,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 唱歌好、唱好歌、好唱歌,成为农民红歌队的队员们用歌声去追逐幸福的梦想。 “整个梓里村有62户建档立卡户,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免费发放种苗、合作社搞产业等方式,使每户每亩至少增加一千元的收入。”梓里村党总支书记黄兆忠表示,产业起来了,百姓脱贫致富了,通过农民红歌合唱团的活动,在丰富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集聚正能量,奏响最强音,增强农民群众的感恩意识和‘五个认同’意识,使群众的理想信念、爱国思想、精神面貌得到升华,进一步激励全村人民团结一心,和全国人民同步奔小康。 从初时的走音跑调到如今的字正腔圆,从初时的不会普通话到如今能熟练演唱3首经典红歌和不少当地民族歌曲,经典的红歌旋律时时响彻,红歌所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浸透着整个梓里大地,激励着各族群众为了共圆祖国梦想而奋勇向前。 如今,《走向复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保卫黄河》……一首首红歌响彻梓里大地,群众满怀激情唱响祖国颂歌,展示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 “尽管除了少部分人识字外,绝大多数队员没有进行过音乐学习,但两个月来,成效十分明显。”对于歌唱队未来的发展,李炳群直言,解决了团队成员及节目来源后,急需解决的就是表演时所需的灯光、音响、服务等舞台道具,现在所有的设施还是“一穷二白”。尽管目前还只是小小的民间组织,但要想长远走下去,规范化的管理和正规的组织构建是必须要做的,“希望有人能帮我们,让歌唱队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农民红歌队就是一颗颗热爱音乐的种子,可以感染周边的人,甚至到更远的地方传播。等我们的合唱团练习得更好一些,我会带着他们到邻近乡镇演出,多去一些地方,多唱一些歌,让老百姓感受到歌声的魅力。”李炳群说。 “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 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访谈之间,饱含真情的红歌再次耳边响起,相信梓里村百姓一直会这样欢快地唱下去,歌颂美好的生活,歌颂共产党。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