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房子,不仅圆了我们傈僳族山寨多少代人的安居梦,也让我们真切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党中央对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深厚感情。”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庆福村东山村民小组65岁老党员李宗煜说。 望着自家新建的两层小楼,李宗煜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他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真情帮扶,没有党员干部的真心付出,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梁上,连路都不通,咋个敢奢望住楼房。”他希望政府未来在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把好日子过得更红火。 “我们最盼望的是能够尽快富起来,让家园更美丽。”正带领村民在村里搞卫生的东山村民小组组长蜂秀春说,“为彻底解决我们村民小组基础设施薄弱和村民住房困难等问题,上级党委和政府围绕‘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的‘六新’目标,为我们村小组43户村民新建了43栋既能满足居住需求,又能发展乡村民俗体验旅游的傈僳族特色民居。” 蜂秀春期盼国家在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种养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农户为主体、龙头企业为纽带的农业合作社建设,让农户在抱团发展中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随着脱贫攻坚的逐步深入,群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贫困群众精神不脱贫,就不算真正脱贫。”正在山间地头为贫困群众“把脉问诊”的永春乡美光村党总支书记李树雄希望党的十九大更多关注深度贫困山区群众的脱贫工作。他说:“要从根子上解决‘扶贫要扶人,扶人扶精神’的问题,提升贫困群众的‘精气神’,让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自觉地‘站起来’,而不是靠‘扶起来’。”(记者 尤祥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