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走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蜿蜒曲折的乡村道路上,只见“打造幸福乡村,建设美好家园”的宣传牌格外惹眼,潺潺河水清澈见底、藏式民居错落有致、蓝莓和平菇等产业基地丰收在望,在文化广场上休闲的老人和嬉闹的孩童,脸上写满喜悦,洋溢着幸福。这是该村群众生活从“有保障”向“有尊严”到“更滋润”跨越的一个缩影。 “我们村地处半农半牧的高海拔坝区,前几年进村道路都是凸凹不平的土路,现在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里还安装了路灯,大家早晚出行再也不用犯愁了。”谈起家乡的变化,年过七旬的知诗七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家里什么都不缺,电视机、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电一应俱全。晚上,我们要么到家门口散散步,要么到村委会的文化广场上健身、跳舞,生活很滋润。” 在藏族群众吃得健康、穿得光鲜、住得舒适、行得通畅、玩得舒坦、活得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背后,体现出的是团结村党总支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产村相融的理念,不断促进农村“变美”与群众“致富”协同发展,让全村2300多名藏族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提升了劲头。 走在阿央谷村民小组整洁平坦的村间路上,有两栋新旧房屋对比鲜明。“这就是我们村最贫困农户拉茸春几家的房子。”团结村村委会主任陆斤说,“在小中甸镇党委、政府及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她家在旧房旁边建盖了新房,脱贫致富产业也发展起来了。” 拉茸春几家有耕地12亩,母亲年岁已高,两个孩子还小,她又常年生病,一家5口人就靠丈夫龚自光一个人维持生计。刚走进她家新居,拉茸春几略带几分羞涩地说:“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现在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走上这么宽敞的道路。”“真的很感谢党的好政策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龚自光插话道:“我家原来缺产业、缺资金、缺技术、缺引导,对脱贫致富不敢奢望。现在,养殖规模扩大了,收入也增加了。特别是东航云南公司‘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不但帮我家解决了卖难的问题,而且还激发了我们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和信心。” “农村要变美,农民要致富,选准产业是关键。”该村党总支书记杨钧说:“为避免出现取消兜底政策后的返贫现象,我们在推进‘堡垒村、平安村、小康村’建设中,紧紧依托全村独特的生态优势,坚持党建工作对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环境综合整治等的引领,积极发展蓝莓、马铃薯、平菇和特色养殖等产业,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可持续增收路,努力绘就‘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藏区美好新农村。”(云南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