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见证时代变迁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0-11 09:07:44

 

 

鞭炮响过,一对新人在送亲、迎亲队伍的簇拥下进入了在村口等候的人们的视野,新娘娇小美丽、楚楚动人,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的望向村口唱着接亲颂歌的人们,新郎英俊潇洒,不时和周围的人谈笑着,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奔子栏镇六斤次里老人的外孙今天结婚了。“我们那个时候结婚新娘子是盖着头巾进门的,怕羞得很,现在时代变了,新媳妇进门大大方方的,不再盖着遮着了。”今年86岁的阿金玛老人笑着说。

看着孙子、孙媳妇结婚了,不苟言笑的六斤次里老人眼里都是满满的喜悦,他说:“我今年81岁了,解放初期娶的媳妇,当时由于生活条件差,没有办婚礼,把媳妇领回来一起过日子就算是一家人了。我女儿结婚那年是1991年,那个时候已经改革开放好多年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记得办婚礼一共花了2000多元,宴席上摆了六大碗菜,分别是豆腐、粉丝、蔓菁腌菜炒腊肉、猪肝肚辣子汤、炒洋芋、大肥肉,那个时候买不起新鲜肉办婚礼,都用腊肉,有的腊肉由于时间长都变味了。如今,我孙子结婚,条件和过去简直是没法比了,午餐八个荤素搭配好的菜,晚餐十二个不重复的菜式,鸡鸭鱼肉不稀奇了,腊肉只用火腿,味道稍微变了就喂牲口,大彩电、双开门的电冰箱、全自动的洗衣机等等以前没有见过的电器应有尽有,特别是十八大以后,老百姓的腰包是越来越鼓了,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公路修到了家门口,缺什么东西的话开车来回两个多小时就买回来了。”

  

看着满桌的菜肴,阿金玛老人感慨到:“我结婚时,物质相当匮乏,大肥肉是最稀奇的了,来做客的人们不像现在一样八个人坐一桌,当时是席地而坐,一人面前一份白米饭,白米饭堆成尖,上面放上两片薄薄的大肥肉,一碗排骨汤,还有一份两个人一起吃的放在小盘子里的蔬菜,按照风俗习惯,白米饭和大肥肉吃不完的必须要带回家,但那个时候没有人不想带回家的,因为白米饭和大肥肉都是太精贵了,能这样办婚礼的人家已经是很富裕的人家了,那个时候老百姓经常吃的是青稞面和蔓菁汤。”

今年74岁的金安拉姆老人和77岁的普光彩老人正在看婚礼现场的奔子栏锅庄表演,普光彩老人说:“我是1959年到媳妇家上门的,当时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有能力办婚礼了,有些生活条件更差的人家直接就是‘偷媳妇’,看上那家的小姑娘,就约上几个亲朋好友趁人家姑娘不注意把姑娘绑起来扛回家,就算是娶了媳妇了。现在时代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法律意识也增强了,不会再发生这种‘偷媳妇’、‘抢媳妇’的事情了。如今的生活我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再比这种好的日子是没有了吧。十八大以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等之类的惠农惠民政策更是让我们的生活更上一层楼,只要不生病,好日子是过不完了。”说话间,两个老人不时竖起大拇指,满脸的笑容正在诉说着他们从苦日子到甜如蜜的好生活的变迁。

夜幕降临,婚礼还在继续,空气中到处都飘荡着歌唱美好生活的奔子栏锅庄优美的旋律和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和建芸 文/图)

 

责任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