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腹地”高扬发展风帆
——十八大以来维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29 08:40:33

只要天气适宜,每个星期双休日,李大姐驾驶着私家车,带着家人到县内的果咱底或其它景区一日游。每年长假,李大姐还带着家人外出自驾游。“现在收入增加了,用于娱乐消费的钱也有了。”像李大姐一样,随着收入的增加,维西县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文化娱乐的消费大幅增加。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十八大以来,维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在改革发展中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去产能”,培育发展新动能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维西到兰坪通甸的公路上没有了装载着铁矿石和铅锌矿石的重型卡车,庆福矿山、菖蒲塘矿山没有了车水马龙,为拉长矿产业链而建设的吉期洛工业园区也失去了火热的建设场景……维西工业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流”。

矿产业大幅下行,随之带来的是就业岗位减少、运输服务能力严重过剩、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做好“减法”,牺牲了眼前利益,换来的是长远利益!

通过“去产能”,粗放型开采矿产资源形成的生产能力去掉了。为了做好这个“减法”,维西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去年到今年8月底,维西县依法关停采矿企业12家,依法停业整顿采矿企业32家。

“腾笼换鸟”,除旧布新。 “长痛不如短痛,维西工业经济大幅下行是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的成长之‘痛’,没有这个‘痛’就没有持续健康发展之‘爽’”。分管工业经济的维西县政府负责人说。

既然要转型发展就必须寻找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那么,维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

向改革要发展动力,让改革释放红利,用审批的减法换来发展新动力的加法。今年以来,维西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网上审批系统运用力度,全面落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综合改革,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扎实推进财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参加昆交会、农博会等会展活动,加强与上海、昆明、曲靖等地的对接和联系,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强化与毗邻地区的合作,促进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采取各种方式主动招商,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等生产要素,提升维西产业发展水平,

强基础,增加有效投资,培育绿色产业。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维西培育生物、文化旅游、清洁能源、服务业等新产业最大的“瓶颈”。近年来,维西县交通、水能资源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给维西经济平添春色,维通公路、维福公路等重要通道建设紧锣密鼓,里底、乌弄龙、托巴水电站建设强势推进,投资规模大幅增加,为决胜 “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注入生机与活力。

去年12月16日,“中国冰酒城”花落维西。今年6月16日,云南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新闻发布会召开,维西荣膺创建80个全省一流的特色小镇之一的高原冰酒小镇。

根据维西县制定的冰酒产业发展规划,未来10到15年,维西将建成冰葡萄种植基地30000亩,年产冰酒3000吨,在永春河谷两岸建设一个酒庄集群、一个帕巴拉冰酒小镇和一个冰酒文化中心、一个配套商业中心,使维西成为原生态冰酒产区和世界冰酒文化旅游胜地。加快发展旅游业。按照“一中心、两区域”的产业布局,以旅游文化年为依托,积极推进达摩祖师洞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新化湖、南姐洛等旅游景区开发的前期工作,加快开发特色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力争年内实现旅游人数139万人次以上,旅游业社会总收入13.2亿元以上。

去年3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技术审查认定,维西百花蜜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到目前,维西县养蜂户已达4000余户,蜂蜜产量约600多吨,成为农民增收主渠道之一。迪庆香格里拉碧罗雪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百花蜜系列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大中城市。维西县城蜂蜜价格从去年的每斤50元涨到今年的每斤60元。

维西县聚龙湖酒厂是一家从小作坊发展起来的现代民营企业。“我们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到目前,我们酒厂获得8个专利。”维西县聚龙湖酒厂总经理施尚良说。

2015年以来,维西县不断加大科技项目申报力度,积极开展国家技术专利、科技成果登记等各项科技成果认定工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生物产业提质增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维西县获得国家技术专利12件,取得科技成果登记证书10项;有9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L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认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6家,云南省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9家。

天然禀赋加上技术进步催生维西生物产业满园春色:到目前,维西县核桃总面积达38.62万亩,每个农村人口平均拥有2亩以上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3.6万亩,产值突破2亿元,蕨菜、野生菌、竹笋等山珍闯入国内国际市场,2016年,仅韩国客商在果咱底收购的蕨菜就达200多吨,国内外客商纷纷云集维西,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创新展示出维西发展的美好前景。

 “立生态”,当好生态文明排头兵

分管维西县环境保护工作的县政府负责人在维西县经济发展分析会上说,“良好的生态是维西最大的价值和潜力所在,我们宁肯放弃眼前的金山银山,也要保护好绿水青山。”

除了下大决心做好“减法”,维西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做好“加法”,增绿添秀。

“2016年以来,维西县94%以上的森林案件线索是群众提供的。”这个数据就是对维西县各族群众保护生态行为自觉的注脚。

生态工程增绿添秀。近年来,维西县以项目为支撑,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陡坡地治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工程,认真落实农村能源建设、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到2016年,维西县森林覆盖率达76%。

“全民做生态‘加法’”,实现生态扶贫“五个脱贫一批”目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脱贫一批,辐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23户5731人;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脱贫一批;实施建档立卡户生态护林员脱贫一批,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407人;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脱贫一批。

去年以来,维西县抓实城乡居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县建设,建设宜居宜游宜业新维西。按照“城市园林化、农村水墨画”的规划目标,认真开展农村“七改三清”“四改一统一”工程和城镇“四治三改一增一拆”行动,精细化打造省级园林县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提升宜居宜游宜业的城乡人居环境。全县累计投入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资金12亿元,其中,上级资金6.6亿元,群众“三投”折资5.4亿元,项目涉及10个乡镇、67个行政村、164个村民小组、惠及7220户28586人。

“补短板”,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雀金发老人今年68岁,老伴67岁,膝下无儿无女,年老体衰。前不久,雀金发参加了小组大会。村民小组长说,永春乡庆福村东山村民小组将按照“新房、新景、新产业、新农村、新生活”的要求,实施异地搬迁精准扶贫工程。

更让雀金发感到欣慰的是,村里推行政府扶贫资金股权量化改革,土地等资源能够入股分红,老俩口哪怕没有劳动力也能获得股份收益。

雀金发是在云南省精准扶贫示范点庆福村东山异地变迁的项目建设和农村改革中得到实惠的,得到精准扶贫红利的还有众多的“雀金发”。

“维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按照中央、省委、州委的工作部署,举全县之力,补齐短板,坚决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这是维西县县委书记格桑纳杰在去年3月召开的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向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发出的动员令,向贫困宣战,向小康奋进,一场规模空前的扶贫攻坚战在“三江并流”腹地打响。据统计,2014年以来,维西县25229个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娃娃上学“拿工资”。“我上到小学二年级就回家放猪了,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现在的娃娃安逸了,上学还‘拿工资’。”康普乡康普村白汉顶村民小组傈僳族农民李军说。

李军的孩子在乡完小上六年级,书本费、文具费、伙食费、学费全免。“两免一补”政策让维西县上学的孩子都拿上了“工资”。

“教育方面的政策越来越好了,‘十三五’期间,我们的孩子将享受到14年免费教育。”维登乡山加村总支书记说。

巴迪乡阿尺打嘎傈僳族贫困农民阿咪今年76岁了,前不久,她患病住进县医院,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给她带了好处:全部报销手续网上办理,报销比例达86%。

随着“新农合”等政策的落实,终结了贫困群众“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历史。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被群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的广播电视,遍及城乡各地,现代文明凭借“千里眼”“顺风耳”进入寻常百姓家,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宽了群众的眼界,广大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党中央的声音,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学到脱贫致富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

走进维西,就像步入五彩缤纷的文化百花园。十八大以来,民族民间文化在改革发展大潮中散发出缤纷异彩。寿国寺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阿尺目刮、神川热巴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尺目刮进京展演,神川热巴蜚声海外,“灵灵”家园游客如云,射弩场上欢声雷动……(杨洪程)

 

责任编辑: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