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载共绘迪庆和谐美好新画卷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08 09:17:51

尼西情舞—为幸福生活欢歌。

岁月荏苒一甲子,砥砺奋进一首歌。

在这个雪山起舞、江河欢歌的喜庆金秋,雪域高原各族儿女献上一首生日歌,献给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这是一首团结之歌。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当地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包容共存,成为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

这是一首发展之歌。60年来,迪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首位。

这是一首跨越之歌。60年来,各族人民并肩前行,同心绘就了一幅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美好画卷。

8月中旬,记者来到这片被称为“世界的香格里拉”的吉祥神秘之地,一路听到了不同民族语言的同一首歌:感恩共产党,共享新生活,同筑小康梦。

团结之歌

各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欢迎大家到巴拉格宗景区体验藏家歌舞!”8月16日晚,藏族小伙格桑次仁主持晚会,欢迎四川、广东、湖南等地的游客。他告诉大家,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民族,但别忘了我们是同一个民族,大家来到巴拉格宗就要像回家一样,释放自我、尽情歌舞。接着,他像玩“脑筋急转弯”一样问大家:“我们是同一个民族,请回答,是哪个民族?”游客们不约而同地大声回答:“中华民族!”

这样温暖的问答,在今天的迪庆,随处可闻。

走进拥有藏、纳西和傈僳等8种民族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街道上穿着各式各样民族服装的人们,谈笑间说着藏、傈僳和纳西等各种民族语言。塔城镇英都湾村民小组村民真安卓玛老人,就生活在一个由5种民族组成的三世同堂大家庭里。她一脸幸福地说:“虽然各民族都有各自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但只要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敬互爱地和睦相处,日子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这是当地群众的心里话,更是迪庆州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在高原上的传递和升腾。

拥有40余万人口的迪庆,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6%,境内有藏、纳西和傈僳等26种民族,还有藏传佛教、东巴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同一个村落有不同民族和宗教、同一个家庭成员中也有不同民族和信仰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多民族和睦聚居、多宗教有序共存、多文化和谐交融的历史常态,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共生共荣画卷。

团结,发展之基。

多宗教和谐并存,多民族文化共融互建,是迪庆最为鲜明的文化特征。建州60年来,当地高举发展稳定的大旗,维护好藏区和谐,守护好美丽家园,呵护好民族一家亲的情感。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民结团结,社会和谐稳定视为迪庆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先决条件。

为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扎实推进藏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迪庆州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新途径,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活动;在全国率先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首部地方性法规《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在全国率先举办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节,并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月、民族团结进步日;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每个乡镇(街道)都有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的目标;启动了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建设3年行动计划,并颁布实施了《关于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2013年,迪庆按照“以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落实规划为平台,以示范点创建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的思路,实施了省“十县百乡千村万户”迪庆“31211”工程3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31211”示范点创建工程,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民族团结和谐等得到了有力推动,涌现出了一批民族特色示范村镇。

去年以来,迪庆在全州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以强基固本为目标的“堡垒村”建设,以和谐稳定为目标的“平安村”建设,以脱贫增收为目标的“小康村”建设,以提升公民法治意识为目标的“法律知识七进”,以凝聚人心为目标的迪庆精神宣讲行动。“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的有效开展,坚定了全州各族儿女“心向北京、永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迪庆,用坚实的行动,奏出了一曲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凯歌。

发展之歌

民生是最大的人心工程

“通路和通电是最大的扶贫,也是羊拉人最感恩共产党的两件民生大事。”德钦县羊拉乡70余岁老党员阿鲁的肺腑之言,是迪庆州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理念,逐步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让全州人民吃得健康、穿得光鲜、住得舒适、行得通畅、玩得舒坦、活得有尊严的一个缩影。

“逢山把路开,千年古道变通途;遇水架桥奏乐章,七色彩虹江上铺”,一首《雪域交通人》的赞歌,反映了迪庆交通的巨变。

1952年,党和政府带领迪庆干部群众修通了巨甸至岩瓦的道路,这是迪庆州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公路。截至去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600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4800多公里,全州29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客运、通邮递,189个行政村已实现通畅。

在香格里拉城区,工人们正把一根根供暖管道铺设到各机关、学校和居民区等。“这是党和政府送温暖进藏区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我们祖祖辈辈靠柴取暖的日子就快结束了!”锦实小区洛桑丹增老人的心声,是该州“基点是民意,亮点在民生”工作的一个真实写照。

发展,创造奇迹。

“这60年,是迪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60年。”州委书记顾琨介绍,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57年的1272万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180.6亿元,增长了1419倍,同比增速位列全省16个州市第3位,位居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首位。

这60年,是迪庆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改革开放步伐坚实,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60年。

去年,全州第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6.3︰35.5︰58.2;城镇化率达32.9%;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提高到29439元和7088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6%;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明显改善,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残疾人、统计、信访、人防、外事、新闻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既凝聚着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上海市及兄弟州市、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也激励着孕育出深厚民本思想的迪庆人,在提挡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蹄疾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变成了寻常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跨越之歌

谱写美好藏区新篇章

有人这样评价:“迪庆的大美,主要美在将生态变成风景,将风景变成资本。”

今天的迪庆,正在将“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擦亮。

8月18日,云报融媒体采访组来到普达措国家公园。记者看到,进入旅游旺季的景区游人如织、秩序井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陶醉在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美景中。此前一天开始实施的景区新规对游客量的影响不大,新规要求:碧塔海海尾至莲花圣泉生态保护成果展示长廊全线封闭。这是普达措国家公园有效保护珍稀特有物种重唇鱼的一项重要举措。

州长齐建新谈到自己对“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的认识时说:良好的生态,是香格里拉品牌的灵魂。没有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谁会来香格里拉?保护好迪庆的生态,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历史责任。

香格里拉品牌的树立,是香格里拉这一梦想的真正回归,也是迪庆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州各族人民共同探索和努力的结果,更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迪庆守护并打造“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的结果。

州委书记顾琨总结道:香格里拉从梦幻到现实,是过去20年迪庆旅游产业发展最大的成功,从此迪庆旅游站在了世界的高点。如今,香格里拉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梦迪庆篇章的代名词,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文化符号,也是我们每位迪庆人要用心营造的幸福家园。

1957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为35万元,去年全州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了300亿元,是1957年的9万多倍,年平均增长21.3%,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达7.7万多元。1978年至2016年,全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6亿余元,是改革开放以前累计投资额的4100倍。

如今,迪庆已成为国内外资本逐鹿的高地。去年,全州引进州外到位资金145.6亿元。

跨越,再谱新歌。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迪庆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左右和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

一甲子,一首歌。为实现主要预期目标,在迪庆这片热土上,迪庆各族儿女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形成常态化的同时,正豪情满怀地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重要工作原则,重点突出“讲政治、打基础、立生态、优产业、惠民生、促和谐、强党建”工作思路,奋勇争先,砥砺奋进,不断推进迪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努力绘就“安居乐业、保障有力、家园秀美、民族团结、文明和谐”的美好藏区新画卷。(云南网)

责任编辑:黄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