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幸福像花儿一样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9-05 08:47:40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迪庆各族群众载歌载舞过上幸福生活

时光荏苒60年,物换星移一甲子。

1957年至2017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奋斗,迪庆高原这片热土正悄然发生变化……

截至“十二五”末,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6亿元,是1957年的1420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15.5亿元,是1957年的90130倍;实现财政总收入16.5亿元,是1957年的2287倍;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088元,是1957年的122倍。

一组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迪庆高原的历史性变迁。

交通网络便利群众生活

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直是制约迪庆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迪庆高度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高位推动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全州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迎来前所未有的建设高峰期,维德、香德二级公路全面竣工,丽香铁路、丽香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西内环、尼塔、香稻、德贡、德巴公路稳步推进,截至“十二五”末,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5740.52公里。今年年底,维西至丽江巨甸、香格里拉益松至五境、香格里拉至大雪山垭口、香格里拉旅游东环线等四条二级公路即将开工建设。迪庆高效便利的交通网络正逐步形成,高原群众出行更加便利,与内地中心城市距离大为缩短,一马“走天下”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德钦县霞若乡才贡完小退休教师司南吾金对那一段岁月记忆犹新。以前每逢节假日和假期,回家成了一种奢望。没有公路,没有交通工具,从学校到奔子栏老家,司南吾金夫妇面前是一座座高大的雪山。“翻越雪山回家需要在中途暂住一晚,有了孩子后,在雪山上怕孩子受寒,不敢给孩子换尿布,等第二天到家时,孩子的屁股已被屎尿泡得红肿,看着别提有多心疼。”

“现在方便了,奔子栏到霞若全线是柏油路,一个多小时车程。回学校看望老友,往往早餐还没有消化,就到了霞若。今天的变化是我们想都没想过的。”司南吾金这样说。

德钦县奔子栏镇政府退休干部卓玛此里说:“从县县通油路到县乡通油路;从乡村通公路到村村通公路、村组通公路,迪庆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现在老百姓出门办事方便了,在家门口直接坐车,以前几天才能办完的事现在一天甚至半天就可以办完。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民族地区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

交通大发展,群众搭上致富快车。在香格里拉市第二农贸市场卖玉米的李阿姨是虎跳峡镇人,一大早就运来两大口袋 “青包谷”到市场里销售。下午三点左右,玉米卖完了。“这是我家种的,没有打过农药,都是无公害产品。每斤8元出售,今天差不多卖出1000元,价格比前几年翻了几番。现在车子也方便,卖完了还来得及赶回去呢。”

惠农政策助力民生

在香格里拉市区,放眼望去,极具藏族特色的民居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气势恢宏的大门,雕琢精细的房梁……透露着当地人的生活幸福美满。

走进藏民拉茸尼玛家,推开大门,就看到偌大的庭院里种了许多花草。走进客厅,满满的暖意袭来,屋子正中的火炉熊熊燃烧,炉子上的酥油茶散发着清香……

拉茸尼玛说,30年前,最早的街道就是现在的长征大道,沿街只是零零星星的几家房屋,全城只有两家饭馆。他家的日子过得清苦,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简陋的房屋里,下雨还担心漏雨,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现在越来越好,党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群众收入提高了,全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学生上学有补助、农牧民看病有补助、贫困农户建房有补助、看山护林有补助、植树造林有补助、孩子上大学有补助、养老有保险……各项惠民政策贴近百姓,切合百姓心声。广大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居民卓玛此里如是说。

近年来,迪庆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群众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住院报销补偿比例逐年提高,乡镇卫生院住院可报销90%,县级定点医疗机构可报销80%,州级定点医疗机构可报销70%,州外定点医疗机构可报销50%,最高支付限额15万元。大病保险方面,对因重大疾病个人承担医药费用较大的患者,实施第二次报销,最高支付15万元。

香格里拉市上江乡福库村村民阿亮长期被腰痛困扰,先后多次到州藏医院住院治疗。“幸好有新农合,不然我家这样的条件住不起院、治不起病,新农合政策真是好。”随着新农合的深入实施,目前,迪庆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像阿亮一样通过新农合看上病的群众很多。

迪庆州实施“廉租保底、公租解困、农村危改、抗震安居”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帮助群众实现了居有其所的梦想。

在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北郊片区,经过棚户区项目改造后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棚户区改造后,我们门前的路更平了、灯更亮了、树更绿了。管网入地,社区建筑越来越美观。”卓玛大妈说。

家住香巴拉小镇廉租房的困难户江初已经住了6年,他说:“党和国家政策太好了,让我们这些困难户有了居所。廉租房设施齐全,每年租费便宜。住在这里,我们很舒坦。”

通过精准扶贫,今年,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诺西村委会意思村民小组知诗培楚新房已建好。“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大家,不然我可能这辈子建不起新房。”坐在旧房木凳上,看着窗外的新房,培楚心怀感激。村民七林拉姆也赶上了扶贫政策的春风,盖起了一座两层的小洋楼。七林拉姆说,结婚多年来,她和丈夫一直居住在不足40平方米的空心砖房里,建新房一直是夫妻二人的共同心愿。2016年,在国家资助5万元建房补助的基础上,镇里的扶贫挂钩干部又为她家争取了15000元的资金,夫妻二人终于把房子建了起来。

达拉移民新村是由小中甸水库移民搬迁户组成的新村。走进村里,一幢幢崭新的藏民居巍峨矗立,硬化路面干净、宽敞,修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哗哗的自来水流进家里,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出了新村群众的新生活。

“以前村里家家户户的房屋都没有现在建的好,大多都是老式的土坯藏房。村里到处都是土路,没有自来水就只能喝沟里的水,既不方便也不卫生。现在,新村条件要比原来好很多,搬到这里安家我们很舒心。”张建泽说。

自治州成立60年来,随着迪庆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高。走进藏民家中、踏进傈家村寨,飘香的酥油茶,纯正的特色菜肴让人垂涎三尺。如今,在香格里拉,你既可以品尝到传统的藏餐,也可以品尝到海鲜等时髦大餐。近年来各家各户的餐桌悄悄发生着变化,“年夜饭”作为重头戏,不仅有简单的传统菜肴,各类生猛海鲜、高档酒水饮料也出现在各级各户的餐桌上,群众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多彩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迪庆州紧紧围绕“文化兴州”战略目标,立足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提升迪庆文化软实力,呈现出繁荣发展、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傍晚时分,独克宗古城月光广场上热闹非凡。市民、群众和四方游客聚集在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手拉手欢快地翩翩起舞。锅庄、弦子、尼西情舞……舞步轻盈,舞动着新生活。在舞动的人群中,跳得最欢的应属市民张文超了。“现在的生活好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上去了,娱乐活动也多了。”她高兴地说。晚饭过后,来跳一段广场舞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回忆过去,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完备,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少之又少。如今,不仅有月光广场、坛城广场、红太阳广场、法治文化广场等,龙潭湖公园、香巴拉公园等便民公园成为广大市民茶余饭后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张文超说:“以前的孩子唯一的乐趣就是玩泥巴。现在的生活好了,孩子都养在蜜罐儿里,到处都是游乐场,玩的地方也多了。同时,随着广场舞的普及和推广,我们广大中老年人也开始接受和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城市摇身“换”新颜

时下,当你来到香格里拉,城市的整体形象绝对会令你大吃一惊。通过一批60年州庆重点市政项目的实施,城市变得更美了、更亮了、更绿了、更干净了,街面道路更宽敞了,更具现代城市的韵味了,通过临街建筑改造,“一街一品”格局更加明朗了,城市夜景更加迷人了……

“迪庆的发展很快,改变实在太大了,我来迪庆发展10年,早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了。独克宗古城南门的街道越来越宽了,前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超市一天的客流量就上千呢,收入也增加不少。”超市店员大理人刘银祥说。提起古城,她脸上更是掩不住的笑容,她说,现在的古城修葺一新、灯火通明,成了旅游者感受藏族文化的天堂,聚集了更多人气,我们很喜欢这里。

前来香格里拉旅游的张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终于到了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呈现在眼前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草原像块大地毯,鲜花更像洒落地毯上的珍珠,简直美不胜收。普达措国家公园果然名不虚传,走到哪里都是迷人的风景。纳帕海更能媲美泸沽湖,水清、草绿,加上坐落在公路边的藏式民居,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体验。作为旅游圣地,香格里拉城市干净、整洁、富有特色。有机会,我一定再来香格里拉游玩,欣赏不一样的美景。”

一段段尘封的记忆,见证了一段段发展历程。在一句句质朴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全州人民生活的变化。随着迪庆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速,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各项惠农措施的落实,迪庆高原群众的生活会更加美好。沐浴在党的阳光下,高原群众无比幸福。(和泰君 杜海燕)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