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电视台的成长之路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31 08:57:31

记得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每天晚上全家人都看电视,虽然电视不大、频道不多,但感觉十分美妙。当时,对电视节目的概念仅为大人口中所说的“电视机里面的东西是由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进入广播电视行业后,对电视才有了清晰的认知。回望过去,我已在香格里拉电视台工作了多年,见证了电视台的恢复重建与探索发展,对香格里拉市自办电视频道的发展历史有了深入了解。

自办电视节目的历史

据行业前辈讲述,随着中甸县不断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广播电视的信息服务能力有了更多的需求。中甸县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办电视节目。1982年9月中甸县电视录像转播站建成开播。1993年,城区有线电视建成开通,为宣传事业提供了新的传播载体。1994年开始转播节目并开始试办本地新闻节目,主要制作播出一些本地的重要会议,一星期平均播出两次电视新闻,每次播出3到4条新闻。广播站内有专职宣传人员2人,节目所需编辑机和摄像器材、采录人员从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借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边干边完善的要求,当年3月中旬,县广播站成立“中甸有线广播电视台”,人员管理上实行站台合一,在广播站设立演播室,开始试办《中甸新闻》节目,但人员仍依然从宣传部、教育局借用。

从1995年开始,《中甸新闻》节目于每周二和周五的21点40分定时定频道播出,内容除了有线台自己采编的新闻节目之外,不定期播出一些州县机关单位自拍的新闻录像,电视讲话和各种专题录像片。为了使中甸新闻节目更具本土性、民族性,当年,广播站从四川省得荣县借调两名藏语播音员,进行3个月的藏语播报,首开迪庆民语广播先河。《中甸新闻》等电视节目,以声画并茂的传输形式,直观生动地向大众传递信息,宣传舆论,掀开了中甸电视宣传的历史篇章。5月,由县政府补助加上自筹40万元,有线台配备了一套上档次的摄、录、编、播设备。8月开办《天气预报》节目。同年10月,著名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玛(迪庆州籍)在中甸拍摄电视风光音乐片,将中甸的碧塔海、松赞林寺等景点制成电视音乐片向外界进行宣传。

1997年正是全县上下掀起解放思想大讨论,经济开始转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县广播电视局成立后,有线电视频道逐渐步入正轨,并从四川省藏区调入双语播音员,新闻从业人员增加到7人,节目播出时间增加到每2天一组新闻,并增设了《藏语新闻》、《中甸新闻》作为中甸县改革、发展、稳定的传声筒和党委政府的喉舌,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发展策略,发挥了上情下达和桥梁纽带的作用,为推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期间,节目报道范围从报道县级新闻扩大到州级领域,节目内容涵盖社会、经济、环保、法制、改革等各个领域。围绕中甸县关于“香格里拉在中甸”的系列宣传活动,1998年,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拍摄的《春到中甸》《迪庆的雄鹰》《礼赞卡瓦格博》《香格里拉并不遥远》《特姆的足迹》等宣传片陆续在中央台、北京台、贵州I台等频道播出,全面提升了香格里拉的知名度。2000年,由该局采编播独立制作的5分钟系列节目《雪域迪庆》共12期节目在云南省经济频道中播出,获得观众好评。2001年至2005年,在确保准确无误地转播好中央台、十几个省台和迪庆州台的节目外,5年间,共播出2133条《中甸新闻》稿件,153条专题新闻,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任务举措,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01年,城区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按照全省网络整合的要求,根据州人民政府关于县网无偿归并州网的决定,当年县台12人调离,网络上交,中甸县有线电视频道结束播出。5名新闻工作者以向州电视台供稿的方式继续担负全县的舆论宣传任务。2001年到2007年间,共向州电视台提供新闻稿件1650条,结合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实际,制作《尼西土陶》《人代会人物专访》《云岭先锋引领致富尖兵》《白水台下自强人》《拉动经济腾飞的轮子》《雪域高原杜鹃红》《香格里拉抗洪纪实》等52部专题,2003年,与云南三套民族文化栏目联合承办的《香格里拉腹地》10集系列专题节目完成制作,在西部频道、云南卫视播出。

积极筹建恢复自办电视频道

中甸县有线电视频道结束播出后,香格里拉县的新闻工作者仅以通讯员的身份完成县内新闻的采写、报送工作,新闻宣传面大大缩小,舆论引导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005年5月11日,县委、县政府在县广电局会议室召开筹建香格里拉自办频道专题讨论会,就香格里拉县自办频道重建的可行性和技术规范问题征求意见。会后,县广电局制定完成《香格里拉县自办频道节目设立方案》,从技术规程出发作出了设立节目的可行性报告,并于9月底完成与州广播电视网络的线路对接工作,但因资金限制未能付诸实施。在筹备恢复自办频道期间,该县新闻工作者本着“以科学的头脑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宗旨,以在新闻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为切入点,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报告基层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

2006年,新闻工作人员深入全县11个乡(镇)达90余次,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采写一篇篇图文并茂反映现实生活的感人报道,制作了《婚育新风进万家》《香格里拉“村村通”广播电视纪实》《欢乐香巴拉》《奇秀香格里拉》《香格里拉城市风光》《雪山峡谷的喧嚣》《金色的太阳照耀藏区牧场》等专题片。2007年,在赛马节期间与中央四台联合制作了《节庆中华》《赛马节》两部专题片,分别在中央台播出,取得很好的收视效果。2009年,制作专题片《为了和谐的家园》《尼西土陶》《魅力古城-独克宗》《广播电视进万家-香格里拉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纪实》等。

2009年,县广电局加紧筹备香格里拉县电视台前期工作。7月初,派考察组到周边县级电视台、开设播音主持专业学校考察,考察内容主要以各电视台数字制播一体化设备运行,演播室建设以及播音主持人的招聘情况等,就播音员的招聘问题达成共识,于7月21日全面启动了向全国公开招聘播音主持人的工作,招聘汉语主播4名(两男两女)。2009年11月23日,组建了香格里拉县电视台班子成员。通过半年的紧张筹备,2010年3月1日9时,香格里拉电视台正式对外输出信号进行试播。2011年3月1日,正式对外开播。

自对外开播以来,香格里拉市电视台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团结鼓劲、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主基调和“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秉持“新闻立台、专题强台、栏目塑台、广告养台”的办台方针推进自办电视节目逐步走上轨道。先后开设了《香格里拉新闻》(汉、藏)、《资讯快递》《身边故事汇》《香格里拉风情》等自办电视节目,为推进绿色、人文、和谐、富强香格里拉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2年起,香格里拉市电视台节目逐步下传到基层各乡镇。香格里拉市城区、全市11个乡镇、德钦县和维西县城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2015年6月,电视台拓宽宣传渠道,开设了微信公众平台,提升了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融入并推动了新媒体建设。2015年6月19日,香格里拉县正式撤县设市,香格里拉县电视台更名为香格里拉市电视台。作为国家广播电视系统中最基层的组成部分,作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经历了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艰难探索成长之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其软硬件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充实扩大,收视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如今从业人员已达30余人。

2017年,香格里拉市电视台积极创新宣传思路,开设了“迎州庆·颂党恩·促发展”专栏,分别为《走进香格里拉献礼工程》《讲述》两档节目,于今年4月播出。《走进香格里拉献礼工程》专栏重点围绕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香格里拉市的项目,特别是对民生工程进行深入报道;《讲述》专栏,属人物访谈节目,由访谈对象讲述迪庆香格里拉60年来的发展变化。节目开播以来,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精准扶贫》专栏,在新闻宣传的基础上,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解读,对全市各行各业的扶贫攻坚推进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对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在市内外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开设了《非遗香格里拉》栏目,旨在通过解读香格里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讲述非遗传承人故事,展示民族文化精髓,以引起全社会认识、关心、主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行动。该档栏目于8月份与观众见面,受到了广泛关注。《棚户区改造》《城区土地整治》等节目的播出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社会中发挥着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杨晓萍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