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退休,我就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迪庆,我过去的一切是迪庆人民给我的,我始终把人民的信赖和重托铭记在心,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发展继续做一些好事、实事,我衷心祝愿迪庆人民日子越来越好、迪庆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6月27日,本报记者在香格里拉市区采访了原州委副书记、州长康仲明。他讲述了任职期间的工作历程。

" name="description">

访原迪庆藏族自治州州长康仲明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29 09:11:42

灯火阑珊处 依然故乡美

原州委副书记、州长康仲明。

“一退休,我就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迪庆,我过去的一切是迪庆人民给我的,我始终把人民的信赖和重托铭记在心,力所能及地为家乡发展继续做一些好事、实事,我衷心祝愿迪庆人民日子越来越好、迪庆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6月27日,本报记者在香格里拉市区采访了原州委副书记、州长康仲明。他讲述了任职期间的工作历程。

理清思路,履行使命

“1994年,州人代会以全票通过选举我担任州政府州长,这是对我的无比信任,我十分珍惜这份荣誉和责任。”康仲明说,“1994年4月我任州委副书记、州长,2001年调任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期间,我担任州长时间达8年。”

迪庆地处云南西北部,历史上属于西南“茶马古道”要冲,旅游、生物、水能、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大山江河阻塞,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经济总量小、发展落后等问题困难突出,全州加快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

康仲明在任时,正是我国摆脱文化大革命影响、走向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州委、州政府的最大使命就是全面贯彻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重要讲话精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迪庆得到贯彻落实,解决制约迪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禁锢”,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迪庆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确保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确保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云南藏区成功实践。

为完成这一使命,州委、州政府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和州情大讨论,着力破解影响迪庆发展、稳定的主要矛盾。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落实“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民族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切从迪庆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千方百计加快迪庆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逐步缩短迪庆与内地先进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汇聚州内各方力量,激发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大力争取上级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的支持,加快迪庆发展。突破“只怕迪庆不稳定、不怕迪庆不发展”的思维定势;突破制约迪庆发展的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农业、教育等基础落后的“瓶颈”,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决与国内外分裂势力作斗争,反分裂反渗透,实行民族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确保民族团结、地区稳定。

州委、州政府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促发展,通过发展解决迪庆长治久安”的方针,提出并形成了“基础先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的十六字发展思路。

1993年12月26日,云南省政府第一次迪庆现场办公会批准《迪庆州2000年脱贫致富规划纲要》,1994年,在重新深化对州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旅游业、畜牧业、生物资源和水电资源开发四大支柱产业,力争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好的藏区之一”的发展目标,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多措并举 破解难题

当时,迪庆面临的困难比较多,如基础脆弱、财政困难、知名度不高等等。分析起来,一是人的素质普遍较低,人才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全局工作。二是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这是制约迪庆实现跨越发展的“瓶颈”。三是“三农”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这是广大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四是生态保护,这是关系迪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州与内地先进发达地区不可比,但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迪庆绝不能落在后面,要让迪庆富强起来,走在藏区发展前列。围绕这些问题和奋斗目标任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围绕这些问题和奋斗目标任务,我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教育,培养人才。康仲明在迪庆工作从基层干部到州长,一直重视抓教育,无论财政多困难,康仲明都想方设法保障教育投入,积极贯彻教育法,着力培养本地人才、少数民族人才,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期间,开设了迪庆州第一所藏文中学,推进了藏汉双语教育。

在干部工作方面,迪庆条件艰苦,能不能留住人才也是康仲明经常考虑的问题。通过努力,参照西藏干部待遇标准,我州把干部的工资提高了30%,调动了干部积极性,同时吸引了外地干部到迪庆工作,为留住人才、稳住人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康仲明还提出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报州委批准、州人大表决通过执行。

二是解决基础设施瓶颈问题,交通是重中之重。从迪庆的区位、资源、现状分析,阻碍迪庆发展的最大制约就是交通。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是一个地方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必要前提。可以说,没有超前的思路不行,超前太过也不行。要把迪庆富强起来,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

我州坚持把交通网络建设作为推进迪庆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至关重要的目标任务。康仲明多次深入三县各乡镇,跋山涉水,查勘交通线路,如维西县城到德钦县城之间,沿着澜沧江两岸,康仲明先后步行不少于6次,摸清了哪里有滑坡、哪里有泥石流等地质情况,为科学合理制定线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立体交通网络发展思路,即建设一条铁路(丽香铁路)、一个机场(迪庆机场)、三条主干线(国道214线香格里拉松园桥-德钦、香格里拉至维西、德钦至维西的公路)、“四外通道”(通往西藏、四川的省外公路、通往怒江和丽江毗邻地区的省内公路)、村村通公路。

如果说干线公路是云南公路网的“大动脉”,那么农村公路就是路网中的“毛细血管”。只有“毛细血管”通畅,才能保证路网机体合理循环,畅通无阻。发展农村交通、妥善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兴农村、助农业、富农民”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按照国家安排,我州组织实施了县县通油路工程,德钦、维西、中甸三县之间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建设了维西至兰坪通甸、白水台至虎跳峡公路。

当时,许多乡村不通公路,群众出行、物资运输非常艰难。我们提出了举全州之力,实现乡乡通公路的目标任务。其中,最为偏远、交通极度不便的就是羊拉乡,从德钦县城到羊拉乡政府所在地甲功村,翻越甲午雪山需要徒步3天,我们决定修建羊拉公路,开始进行前期工作。经过艰难施工,到1999年12月30日,长达146公里的羊拉公路终于在海拔4320米的德钦县白马雪山垭口与国道214线联接,进乡公路通了,解决了制约羊拉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这也是云南省最后通公路的乡,意义重大。

期间,重点建设了中甸县城到松园桥二级公路,这是迪庆有史以来第一条二级公路,拉近了迪庆与丽江大理昆明的距离,极大地方便了迪庆人民出行和国内外游客进入香格里拉。至今这段二级公路还在发挥着交通大动脉的作用,为丽香高速公路、丽香铁路建设运输物资提供了便利。

2009年,迪庆自加压力决心改建维(塔)德、香德二级公路,这两条二级公路是迪庆的政治路、经济路、民生路,在全省各地州52条二级公路中,线路最长,沿线地质复杂,建设任务最艰巨,也关系全省交通建设全局。康仲明作为省交通厅负责人,从立项报批、资金筹措、工程施工、技术攻关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多次带领有关部门深入腊普河、澜沧江一线和梅里峡谷等、白马雪山隧道、德钦隧道等施工现场,调研指导路基开挖、边坡防护、砌筑挡墙、桥涵隧道建设、实验检测、工程监理等工作,协调解决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了这两条二级公路建设进度。

如何寻找一条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改变迪庆封闭局面,发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的捷径?我们想到了建设民用机场,一步到位、实现跨越。当时,州委、州政府超前工作,顶住压力,抓紧一切机会,向省委省政府、国务院汇报争取。1997年8月1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迪庆机场建设项目,成为云南“九五”规划云南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机场建设项目。1998年1月4日迪庆机场正式开工建设,1999年4月28日通过国家验收。1999年4月30日云南航空公司D737-700型2639号飞机试航成功,开创了迪庆航空史上的新纪元,打通了与内地和世界联系的空中航线。这是迪庆抢抓机遇,敢想敢干的一个实例。迪庆机场的建设,为即将跨入21世纪的迪庆高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各种交通形式中,运载量最大、运输成本最低的是铁路。我州积极谋划丽香铁路建设,计划把青藏铁路引下来与迪庆联通。当时要解决的投资问题和高海拔、地质结构复杂施工技术难题,州委、州政府主动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到国家铁道部、国家发改委争取立项,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为现在的丽香铁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康仲明在担任州长期间,迪庆财政非常困难,项目资金政策都需要向上级争取,他经常要到昆明、北京去汇报衔接,每一次出差都要精打细算,如康仲明在中央党校读书期间,多次去中央各部门联系汇报迪庆工作,为了节省支出,尽量不打的,而是坐公共车,经常要转几次车才能到达,晚上就住地下旅社,北京的夏天非常闷热没有空调,为迪庆办好事实事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

三是“三农”建设和产业培育发展,这是广大农牧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问题。

康仲明说,做好“三农”工作,是迪庆的根本任务,我们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就中甸县来说,我们把农业生产重点放在金江、上江一线,确保粮食生产丰收。我们重点实施了全州第一项省列水利基建项目、中甸县金沙江第一期提灌工程,即上江乡至虎跳峡镇金沙江提灌工程。该工程由云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设计,首期工程于1991年11月开工,1993年11月竣工。总装机容量1660千瓦,2个水管所,1个管理总站,6条引水渠,总长17.2公里。总投资1298万元。灌溉面积3.2万亩。经一年试运行,于1994年12月全面验收,被评为省级全优工程。2001年,又实施了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澜沧江一期电力提灌工程。这些工程,对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人畜饮水、发展农业生产发挥了一定作用。现在看来,也存在小站布局过多,提灌成本较高等问题,有待今后改进。

我州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广种植葡萄、青稞等经济作物,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带动作用,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过争取,1999年10月23日,以云天化为最大股东的云南迪庆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青稞干酒项目入驻迪庆开发区。公司从建设动工到第一批产品问世仅用166天时间,建起一个青稞干酒现代化酿酒厂。2000年,由北京金六福酒有限公司控股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开发、生产、销售青稞干酒系列、葡萄干酒系列产品,打造了藏秘青稞干酒等品牌,带动了青稞、葡萄种植,青稞由过去每斤0.4元提高到1元,促进了当地农牧民增收。

期间,我州组建了中甸格桑花卉公司,培植高原郁金香种球,建立郁金香种植基地,扶持当地藏民改种郁金香,收入有了明显增加。

同时,州政府班子主动向上级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1995年2月27日,省委书记普朝柱主持召开了省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迪庆州工作汇报。10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丽江亲切接见康仲明与州委宣传部部长马向东,听取迪庆工作汇报,并向迪庆各族人民表示问候。1996年2月24日至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来到迪庆视察。

经过争取,1996年实现了昆明对口帮扶迪庆,明确区县对口帮扶关系,迪庆和昆明市缔结为友好州市,昆明市4区和迪庆州3县1区结为友好区县。具体为盘龙区、官渡区对口帮扶香格里拉县,五华区、旅游度假区对口帮扶德钦县,西山区、高新区对口帮扶维西县,经济开发区对口帮扶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1996年至2008年间,昆明市共在迪庆州实施对口帮扶项目247项,投入对口帮扶资金6775.28万元,为促进迪庆州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培育壮大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1998年11月12日,省政府第二次迪庆现场办公会在中甸县城召开,确定了一大批帮扶迪庆的项目政策措施。

四是生态保护,这是关系迪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迪庆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长期以来,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靠销售木材来支撑,形成“一根顶梁柱”的特殊经济结构,使森林资源遭到极大破坏。1996年底到1997年春节,州里做了大量调研认为,虽然迪庆以“木头财政”为主,从长远看,只要青山在不怕无柴烧,只有牺牲短期利益,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资源才能减少灾害,实现长期发展。州委、州政府积极主动向省里和国务院汇报反映,希望把商品材指标由每年采伐40万立方米降到20万立方米左右,甚至不采伐。

1998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作出全面停止金沙江流域天然林采伐的决定,9月1日全州禁伐。

停伐天然林后,地方财政收入断了来源,企业面临转产,林区农牧民减收。面对困难,州委、州政府不等不靠,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在省委、省政府的扶持下,做到令行禁止,及时组织清理林区,封存采伐工具,做到斧锯入库、锄头上山。在重新深化对州情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旅游业、畜牧业、生物资源和水电资源开发四大支柱产业,力争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最好的藏区之一”的发展思路和产业重点。

1998年11月,省政府在迪庆召开现场办公会,重点研究迪庆州禁伐天然林后的产业选择和扶贫问题,强调要把迪庆建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旅游区,建成全国最好的藏区和一个最富有吸引力的国际旅游胜地,为繁荣藏区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加速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我州认真贯彻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现秀美山川的自然本色,全州除自然保护区以外,组建12个国有林场,保护管理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过去的“砍树人”变为“护林人”和“种树人”,同时,发动组织全州各级机关单位开展绿化造林。

迪庆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我州重点抓了螺丝湾、冲江河等电站建设,培育电力支柱产业,并把电输送到大理等地联网销售。1994年7月,在中甸县虎跳峡镇礼仁三家村设立迪庆扶贫民族经济开发区(迪庆香格里拉经济开发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发展。

培育旅游龙头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当时,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留下了许多改革发展的成果。康仲明觉得其中最大的遗产就是打造了香格里拉品牌,推进了旅游发展。1996年初,州委、州政府抓住契机,组织“香格里拉旅游资源开发”课题研究,成功地策划香格里拉落户迪庆,1997年9月1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40周年庆典暨首届滇、藏、川、青毗邻地区文化艺术节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世界宣布香格里拉在云南迪庆。这个消息成了20世纪末云南最能轰动世界的新闻,使迪庆成了一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地方,为迪庆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幸福带来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

借此契机,我们大力推进景点景区建设,旅游部门推出杜鹃花海游、雪山草原、寻访滇金丝猴、寻找松茸虫草、观赏生物多样性等多条旅游线路,并鼓励开设“藏民家访”,让游人到藏家体验当地民俗。2000年,康仲明邀请《香格里拉》剧作者等到香格里拉采风,扩大了香格里拉知名度。经过一系列运作,如潮的中外游人涌入州府所在地中甸县城,把宾馆、招待所、旅店塞得满满的。旅游热激活了迪庆经济,也使告别了砍树财政的迪庆人看到了新希望。如今,香格里拉旅游正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知名品牌,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面对迪庆旅游业蓬勃发展,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旅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山潮水潮不如人潮,为大量的游客解决吃住行游娱购,可以推进产业发展。但也不要以为建了机场,修了公路,盖了宾馆,游人便会纷至沓来,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旅游品牌,保护传承藏族文化的特有内容,所有景点景区决不以破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前提,这样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如小中甸草原要注意保护,彰显田园风光的高原特色。

“当时,属都湖、碧塔海是两个独立的景区,就是担心生态破坏,我们那届政府没有采取连通两个景区的开发方式,后来下一届州政府组合了两个景区,开发出普达措国家公园,对此我表示非常满意,迪庆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发展,我都为之感到高兴。”康仲明说,“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来临之际,迪庆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各民族和谐团结、社会和睦稳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大好局面。作为曾经迪庆州主要领导之一,在此,我非常感谢迪庆人民和迪庆山水养育了我,我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一届接着一届继续奋斗,迪庆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取得更大成就,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好,我衷心祝愿迪庆各族人民幸福安康,扎西德勒!”(普自林 石显尧 张锦明)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