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广东游客吕元霞终于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香格里拉,这是她第一次来,第一站她就选择了巴拉格宗。可是没想到,由于遭遇泥石流冲毁道路,车辆无法通过,她竟然是乘坐挖掘机进到巴拉格宗的。
这里善良的人比美景更让人难忘 “实在是很难忘啊,也很好玩。”说起早上坐挖掘机的经历,吕元霞没有一丝不满,反而很开心地说起了她来这里的经历。 昨天吕元霞在丽江报名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她们乘坐大巴车来到了巴拉格宗,在路上突然听说前方路段被泥石流冲毁,她们只好乘着挖掘机抵达路面另一端。“当地人都很热心的,服务也很好,我觉得好有趣。”她说。 在巴拉格宗大峡谷玩了一天,晚上,吕元霞参加了藏民的歌舞欢庆活动,喝着酥油茶吃着奶渣还欣赏着藏族朋友的歌舞表演,吕元霞不禁站起来随着音乐一起摇摆。 歌舞表演结束,她随着藏族朋友来到篝火边,欢快地跳起舞来。“我觉得这里的民族特色已经非常明显了,很好玩。”吕元霞觉得这里的牛肉美味极了,巴拉村的藏族民居也充满了民族特色。但她对这里特产不太满意 ,吕元霞想带些特产回广东却不知道选什么好。 “还有啊,他们这里的老板也特别好,我不知道他具体的职务,但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这里的路都是他出钱修的。”吕元霞口中这个善良的人就是云南省巴拉格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斯那定珠。
回家修路 他身上的正能量一直在感染着周围人 以前,巴拉村与世隔绝,与外界联通的是悬崖峭壁上一道宽不到一米的人马驿道。13岁时,斯那定珠离开家走出大山,经过不懈奋斗,靠着诚信本分,他积累了千万元资产。35岁时,斯那定珠怀揣数千万元辛苦钱,回到家乡,多年后,他为家乡修出一条“天路”,建起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为巴拉村的乡亲们打开生活之路、致富之路,让贫困山村户年均收入达到7至8万元。 “我们那里要是有这样的老板,我就不用出来打工啦。”导游李道花已经在巴拉格宗工作4年了,她家住在离这里100多公里的三坝乡安南村。22岁时她来到了这里成为了一个导游。 刚来的时候李道花还住在木制的房屋里,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巴拉格宗的道路也还不通畅,“以前要走路7天才能到香格里拉”。她说。 2013年8月28日凌晨4点44分左右,四川得荣县与迪庆香格里拉交界处发生了里氏5.1级地震。在峡谷地段的巴拉格宗电力、交通、通讯全部瘫痪。斯那定珠带着被困在当地的村民、游客和员工紧急撤离。“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大家太团结了,所有的物资都是公司免费提供的。”当时简陋条件没有让李道花退缩,反而是当地人们的朴实善良让她一直留在巴拉格宗工作。 四年后,在李道花眼中,巴拉格宗有很大的变化。 她住进了新盖的宽敞结实的宿舍,通往巴拉格宗的道路也修通了,巴拉格宗的基础设施完善了许多,以前光秃秃的石头山现在都穿上了防护网,她自己的工资也涨到了一个月3000多元。 在李道花带的游客中,散客比较多,巴拉格宗也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提供了100多元到1000多元的住宿,“我觉得路通了之后,游客都变多了。”每年的5至10月是巴拉格宗的旅游旺季,在这段时间,李道花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好几个旅行团。游客们可以选择去香巴拉佛塔、巴拉村、峡谷漂流或者一线天等景点。“最快的一圈玩下来也要3个小时。” 旅游业的发展也让巴拉村村民的收入明显提高,当地村民的空闲土地可以出租,房屋也能用于旅游观光。“我们老板还帮没户人家买了两张小汽车,还盖了房子呢。”李道花有些羡慕,在巴拉村里还有约32户村民,100多人居住着。 每天早上八点,李道花就要准备迎接新的客人了,在巴拉格宗工作的约有200多民员工,大部分是巴拉村村民,也有来自香格里拉其他县的,有的甚至来自四川。大家在这里白天做着司机、客房服务员、导游等不同的工作,晚上他们就会和游客们一同载歌载舞。 “我们对这里充满了期待,想看着这里不断成熟。”李道花说斯那定珠为当地人作出的付出让她有感动有受激励,“我们都很崇敬他,他一直在向大家传递着正能量。”李道花还想在这里工作下去,她对这里充满憧憬。 (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