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位于迪庆香格里拉的纳帕海万物繁盛。边野花盛开,水面波光粼粼,草原上牛羊遍地。候鸟们以翼为笔,刻画属于自己的故事。漫天白云随风在蓝天上游弋。7月5日,云南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所长陈志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美景和当地实施的“社区共管”模式是分不开的。 纳帕海是香格里拉有名的一个开放性景区,也是全省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域。2004年12月,纳帕海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省得以进入这一名录的,只有纳帕海、普达措、拉市海以及大山包。 陈志明告诉记者,纳帕海是自然保护区内涉及3个村委会10多个村民小组。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进入纳帕海观光旅游。除了少量项目收取费用,游客进出纳帕海、观光、拍照等都不收取费用。 生态保护涉及纳帕海的每一位居民和进入纳帕海的每一位游客。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来保护纳帕海天蓝、水清、山碧的美景以及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灵?这成为了摆在保护区工作面前的现实难题。 通过各方努力,陈志明介绍说,2016年,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争取到1500万元资金,开始在这里尝试“社区共管”的办法。 资金的主要用途之一是补偿生猪圈养。他说,原来,保护区涉及的村庄都有在湿地内放养生猪的习惯。考虑到生猪造成的污染,当地每户每年发放了3000元补偿费用,要求村民们把自家的生猪圈养起来。 用途之二是补偿农田退耕还湿,补偿标准为每亩每年1500元。 用途之三是围栏建设以及补偿。自然保护区涉及的湿地有一部分是村民们的牧场。为了防止过度放牧,保护区管理所在湿地上建起了围栏“圈地”,每亩有250元补助。每年“圈地”的范围都不一样,剩余部分供村民自由放牧。通过这种类似于“轮作”的办法,保护湿地资源。 陈志明说,“社区共管”这一保护模式的规划是长期的,跨度为3~4年。通过长期坚持,自然保护区必将会变样。自实施以来,这一模式在纳帕海自然保护区效果良好。目前,纳帕海保护区以及周边山地上,生活着130多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每年冬季,有5万多只候鸟在此过冬。周边的山地上有15个水生植物群落共113种湿地植物。他举例说:“就看围栏里的草,内外作对比,都能看出明显的差别。” 经过努力,村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强化。陈志明分析,大家已经逐渐看到生态保护带来的收益。纳帕海风景秀丽,就能吸引到大批游客。村民们就能在景区里牵马、出售土特产获得收益。“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村民的收入增高,收入渠道增多。大家都体会到,旅游业的发展是能间接给大家带来收益的。”(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