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庆三个美好家庭的故事 ●余丽芹
家庭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迪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是迪庆千千万万个家庭共同营造的。这些普通的家庭用孝老爱亲、亲友睦邻、勤俭节约、廉洁诚信的家庭文化,引领社会风尚,以家庭的和睦文明促进了迪庆藏区的和谐稳定。 苏新明:团结和睦就是福 “平平淡淡才是真,团结和睦就是福。”这是苏新明对幸福的理解。 苏新明,46岁,党员,现任维西县公安局巴迪派出所所长,与妻子儿子所在的县城相距120公里。妻子何春红,37岁,党员,维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儿子苏俊哲,9岁,维西县保和镇小学学生。这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在十多年的平凡日子里,敬业爱岗,孝敬父母,团结邻里。理解、宽容、信任、支持让这个家庭充满甜蜜和幸福。 苏新明说:“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安心工作的基础。” 作为派出所所长,苏新明肩负着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巴迪乡与德钦县接壤,藏区维稳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近年来华能澜沧江乌弄龙、里底水电站开发建设以来,给巴迪乡社会治安形势带来严峻的考验,作为基层派出所民警,只能牺牲与家人的天伦之乐,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2010年和2011年,由于修建二级公路,最长的时候苏新明三个月都没能回家。妻子何春红知道丈夫工作的特殊性和所要付出的辛苦,在承担单位工作任务的同时,毫无怨言地承担了家庭责任,并不时发信息安慰丈夫:“多注意身体,家中有我。”有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苏新明安心开展工作,巴迪乡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巴迪派出所连续二年被维西县公安局评为年度先进集体。 多年来,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不让丈夫因家务而分心,妻子何春红承担家中的大事小事,既要照顾孩子,又要顾及年老多病的父母,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何春红在工作中也不甘落后,身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她平时跑里跑外,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家中更是表现得细致入微,丈夫长期不在家,所有的家务事就落在她一人肩上,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还要洗衣做饭,检查孩子的功课,其间的辛苦和委屈可见一斑。 “上班一天,累死累活回到家里,还要买菜做饭,没人帮忙,一个人要做好一切。有时候还是会埋怨,特别是过年过节,看着别人一家子一起买菜、做饭、游玩,自己却是一个人带着孩子,感觉很委屈。” 何春红说。但是想到丈夫工作性质特殊,他努力工作也为了这个家庭、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她渐渐释然了。 虽然大多时候分隔两地,但丈夫苏新明既是何春红生活中的好伴侣又是事业中的朋友,他们经常探讨工作心得,互相激励,比翼齐飞,共同进步。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和谐家庭,苏新明和妻子多年来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2016年春节,在万家团圆的时候,苏新明又一次在巴迪派出所值班,独自带着孩子与父母过节的何春红收到了丈夫的微信:“我的家是一个平常而温馨的港湾——一个有困难共同担当,有欢乐共同分享的地方!节日快乐,老婆。” 鲁茸竹玛的幸福之家 鲁茸竹玛,家住德钦县霞若乡粗卡桶村,今年36岁,丈夫永次37岁。他们上有近70岁的公公婆婆,下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大女儿现就读于丽江师范高等学校,小女儿就读于德钦一中,一家六口,三代同堂,温馨幸福。 这个六口之家多年来互敬互爱,和谐融洽。鲁茸竹玛和公公婆婆生活了大半辈子,早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来照顾,而公公婆婆也把她当做自己女儿来疼爱。公公婆婆还常常把他们生活中点滴趣事拿到饭桌上来分享。一家人说说笑笑,不仅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更增进了小家与大家的亲情。20年来,从未变过。 鲁茸竹玛说:“自从进了这家门,公公婆婆就把我当做女儿来疼爱,是他们以身作则,为我做了榜样,我非常感激他们。我也非常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鲁茸竹玛家也免不了有矛盾、有意见分歧的时候,这时候,家里的客厅就成了“会议室”。作为一家之主的公公,就会把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分享给全家人,一起分析,并理智地解决劳动、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鲁茸竹玛家每次遇到这些琐碎小事并解决后,一家人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心贴得更紧。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人的言传身教下,鲁茸竹玛家的两个女儿很懂事,每逢寒假、暑假,别的孩子都在痴迷游戏、看电视时,她家的孩子都会力所能及地帮父母干活,在丽江读书的大女儿一早上能挤5头奶牛的奶,小女儿也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锄草、浇水、喂牲畜。日常生活中,只要两个女儿在家,都会打酥油茶、端洗脚水给爷爷奶奶。 “刚刚结婚时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俱,生活的重担就这样压在了我们这对年轻的夫妇身上。” 鲁茸竹玛回忆说。当时,年年辛苦耕作也无法改变生活环境和条件,于是夫妇两人利用成家之后辛苦积攒的一点钱开始了养殖、药材种植之路,才逐步改善了生活条件。现在,鲁茸竹玛家有33头牛,由丈夫负责打理;种了3亩重楼、5亩独定子,由鲁茸竹玛打理。每年出售酥油、种牛、重楼和独定子种子收入将近七八万元,家庭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公公的腿脚一直不方便,容易生病,健康就成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即使我们劳动再忙,生活再累也从来没有忘记每半年带公婆健康体检,让不经常出门的公婆看看外面美丽的风景和热闹的街市,” 鲁茸竹玛说,“让老人感受到关爱,享受儿孙绕膝的快乐,是做晚辈的责任。” 鲁茸竹玛说,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要善待自己与家人,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携手努力。 王建武的四世同堂之家 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街道居委会王建武的家庭是一个四世同堂的12口之家,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赢得乡邻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王建武夫妻俩结婚40年来,遇事相互商量,相互忍让,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王建武,一直坚持着农村人特有的憨厚老实,勤劳和担当,给予家人无私的关爱,承担起一个丈夫、父亲和儿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喃秀云,是个孝顺,朴实和勤劳的传统妇女,定位好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家庭角色。 近年来,家里的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不管多忙,夫妻俩都会抽出时间,给老人洗衣、做饭、洗澡,安排好老人的生活。在尊老爱幼方面,媳妇喃秀云在家庭中起到“中枢神经”的作用,既能调动丈夫和儿女们爱家的积极性,又要时刻体现自己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孝敬老人的好作风,给下一代做榜样。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王建武夫妻俩是助人为乐的人,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坚持“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凡村里人家的红事、百事,夫妻两人事情再多再忙,总要腾出时间前去帮忙。用他们夫妻俩最朴实的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谁家能没有个事,互相帮帮、互相理解就过去了。”在王建武夫妻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都是“团结邻里,互帮互助”的好榜样。 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更需要精打细算,王建武夫妻俩以身作则,时常教育儿女们要学会简朴生活,在他们的教育下,子女们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们用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美好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