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欢歌傈乡乐 1923年的维西县城。 (洛克 摄) 维西县城夜景。近年来,维西县不断加大生态宜居城建设,县城发生蝶变。(杨洪程 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维西县永春乡拖枝村民族文化广场人头攒动,伴随着欢乐的乐曲《党的政策阿克吉》,各族群众手拉手翩翩起舞,舞动新生活:“党的政策阿克吉,社会主义阿克吉,改革开放阿克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阿克吉!” 60年风雨兼程,峥嵘岁月令人振奋;60年沧桑巨变,风展红旗催人奋进。 “金凤凰”的愿望变成真 茶马古道上的叶枝土司衙署烙印着“跨国土司” 和“马锅头”的故事。在这条通往西藏的古道上,有一个古老的傈僳族村子,叫念里米。100年前,念里米是狩猎的地方。50多年前,念里米退伍军人余学胜带着昆明媳妇杨玉芬,历时13天,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念里米村窝巴底村民小组。“金凤凰”飞到念里米,感叹道:“这里什么时候才能通公路?”当时,村民用山歌道出了念里米的“行路难”:“ 两山相对唱情歌 ,要见阿妹得两天”。 如今,“金凤凰”杨玉芬离开了人世,念里米通了公路,村里的年轻人唱着这样的歌谣:“拿着手机讲情话,汽车载着阿妹来。” 天堑变通途,靠溜索过江、人背马驮的艰辛岁月在维西已成为历史。60年前,维西县出口通道仅有维西至巨甸一条公路,境内没有一寸油路,县境内通道只有县城至巴迪、白济汛至维登、县城至攀天阁至塔城公路,没有一条通村、通组公路,公路里程仅有300多公里、跨江桥3座。 改革开放以来,维西实施交通建设项目20余项,新建跨江大桥15座、河桥146座,完成油路建设283公里,油路升级改造196公里,新建通村通组公路2000多公里,完成路面改造1000多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3000多公里。其中,二级公路182公里、三级公路42公里,其余为四级公路。出口通道增加至5条,公路桥梁有167座,其中跨江桥18座。全县848个自然村有632个通公路,自然村通公路率为74.5%。82个建制村有62个实现道路硬化,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76%。道路运输市场由过去单一的普通货运发展成为拥有普通货运、危货运输、零担货运、班线客运、旅游客运、包车客运、城市公共汽车、城市出租汽车、汽车租赁、机动车维修业、驾驶员培训站校、综合性能检测站以及其它运输辅助业组成的多元化市场。当前,“维兰”高速公路、“丽维”二级公路等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快步推进。 “通讯靠吼”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改革开放初期,维西县没有移动电话。如今,移动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3G网络实现村村通,无线电话的拥有量已达165109台。有线电话和网络已通铜缆6144户、通光缆5632线,今年将增加2000线,老城区光缆建设改造已完成,有线网络已通光缆3936皮长公里,用户达到10万户。城区和乡镇的网络已全部覆盖,目前正在向村组推进,全县网络户户通马上就可实现。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维西不再遥远,维西与时代同步飞越,“互联网+”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圆梦安居万户乐 “千脚落地万灯明 ,月亮照床风扫地”。这是对维西县广大山区群众居所杈杈房的真实写照。 50多年前的攀天阁乡美乐村那米村民小组群众居住的是千支脚落地的杈杈房。夜晚,天上的月光通过房顶上的木板照进屋里,风从木楞的间隙刮进屋子,扬起屋内的灰尘。没有电灯,只有月光照明。 今年春节,刚搬进新居的傈僳族农民余金华在新房上贴了一幅对联: “猴奋已让千户乐,鸡鸣又报万家春。” 那米新的移民搬迁点离老居住地3公里左右。选择新的居住地,建设宜居家园是那米群众的夙愿。那米老居住地是十年九灾的滑坡地带,村民吃够了山体滑坡的苦头,盼望着早日选择新的居住地,建设新家园。 春节前夕,那米生态移民搬迁点建成,18户傈僳族群众在新居里辞旧迎新,欢度春节,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维西县推进安居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全面实施农村“七改一统一”人居环境提升行动。通过配套完善村庄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公厕、村内道路、绿化亮化、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改路、改房、改厨、改水、改电、改圈、改厕、统一外墙风格”行动,改善道路交通、住房条件,实行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统一外墙风格,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特色风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家园,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告别“三吹三打” 同乐村80岁的傈僳族老人哇撒扒回忆说:“60多年前,刀耕火种是同乐村的生产方式,群众生活很苦,别说吃好,就是连吃饱都很困难。” “吃三吹三打黄金粑粑,喝晶莹透亮玻璃汤。”这是传在维西县广大贫困山区的一句调侃话,读起来朗朗上口,然而,细品其中的味道则让人感到十分苦涩。“黄金粑粑”指的是包谷面做成的粑粑,呈金黄色;“玻璃汤”是加盐的白开水。吃一口“黄金粑粑”,喝一口“玻璃汤”就是当时贫困山区群众的上等食品。 艰苦的生活使广大贫困群众心生愿望:要是能吃上白米饭就好了! 如今,广大贫困群众的愿望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变为现实,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哇撒扒高兴地说:“现在的日子安逸了!我们这里不生产大米,但我们村的群众家家吃上了大米饭,我们生产的包谷、荞麦多数用来喂牲口”。 吃上生态饭 “去年我们家养蜂21箱,今年实现收入12000元。”塔城镇川达村迪夏村民小组傈僳族农民蜂占新说,“今年,我们家准备再发展上10箱,收入将比去年增加2100元。”到目前,维西县养蜂户已达3100余户,蜂蜜产量约230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主渠道之一。 “核桃是我们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今年,我们家光是核桃收入就达到4500多元”。康普乡扎子村农民蜂成光高兴地说。 今年,维西县核桃总面积达到38.62万亩,每个农村人口平均拥有2亩以上核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维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去年,维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3.6万亩,产值突破1个亿。今年,以拖枝为中心的生物产业园区建设快步推进,一大批名特优产品闯入国内外市场,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迅猛发展,效益不断增强。蕨菜、野生菌、竹笋等山珍闯入国内国际市场,韩国客商在果咱底收购蕨菜就达200多吨,国内外客商纷纷云集维西,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创新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香格里拉,这里的青山绿水,这里的蓝天白云隽永地刻在我的心里。”来自昆明的游客何先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来到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这里的美景使他流连忘返,禁不住打心底发出由衷的感慨。 自然生态、文化生态得到保护,维西县旅游业蓄势待发,带动千家万户脱贫致富。 “像保护眼睛一样维护生态环境,倾全县之力建设生态文明”是维西县委、政府的决策,同时是维西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近年来,维西县通过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生态保护,“横断山中的绿宝石”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59.7%迅速提高到2016年的74.83%,居全州之首。维西县主要饮水源和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相应功能的标准,其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地面水质量保持稳定,饮用水源98%水质良好;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达到国家标准。 傈家有了读书郎 康普乡念里米村70岁以上的老人都记得,1958年夏天,念里米来了第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王成章。念里米小学就是王成章老师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开办的,尽管简陋,但念里米从此有了第一批读书郎。此时的王成章老师工作条件极其艰苦,念里米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话、不通电;没有卫生室,没有村医,群众病了只能挨着、拖着;没有广播电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其贫乏。 念里米是当时维西县广大贫困山村贫困情况的一个真实写照。 火红的太阳照暖“三江”腹地,幸福的歌谣传遍沧江两岸。在党的惠民政策光辉照耀下,维西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关心着维西的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投入资金,培养人才,建设学校、兴办医院,建设文化活动阵地,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卫生和文化资源。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实施“两免一补”、“藏区高原农牧民学生生活补助”工程,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普九”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机构遍及维西广大城乡,形成功能较完善的覆盖全县广大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被群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的广播电视遍及城乡各地,现代文明凭借“千里眼”、“顺风耳”进入寻常百姓家,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宽了群众的眼界,广大农牧民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党中央的声音,看到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学到脱贫致富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与全国人民一道尽情享受精彩纷呈的电视节目。 同一个妈妈的女儿 “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各族群众情同手足”是维西县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写照。 在塔城镇阴都湾村民小组有一个团结和睦的幸福家庭,户主黄照清今年70岁了,一家15口人,5种民族,三代同堂。黄照清是神川热巴传承会会员。今年春节,他们家举办了“春晚”,一家人同声唱道:“我们一家人5种民族,我们都是同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我们爱妈妈,我们爱祖国!” 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使黄照清一家成为云南省民族团结示范户。 时间:晚上7时,地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镇”——塔城民族文化广场。 华灯初上,歌舞升平。人们伴随着悠扬的热巴舞曲,翩翩起舞。他们中有农民、机关干部,有傈僳族、藏族、汉族……大家肩并肩、手挽手,纵情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和谐,男女老少之间的和谐,当地人与外来人的和谐在歌的海洋、舞的世界中得到升华,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唱响和谐维西、美丽维西、幸福维西的优美旋律。 这是对“文化相通,血脉相连”的生动诠释——人们为维西神奇的文化奇观令人拍案叫绝:一个仅有15万人口的全国唯一傈僳族自治县,拥有傈僳族、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等19种世居少数民族,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三大宗教与原始宗教共生共荣,融汇出维西多元文化奇特景观,行走在维西,仿佛行走在一个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百花园里。 文化自信洋溢在维西各族人民心中!这是两个值得铭刻在里程碑上的日子:2012年6月,傈僳族舞蹈阿尺目刮登上大雅之堂,成为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盛世中华》最耀眼的一朵奇葩。2016年10月24日,维西傈僳族歌舞“瓦器器”荣获群星奖,维西原生态民族文化名片再度蜚声海内外。 色彩斑斓的维西民族民间歌舞唱响同一个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杨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