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德国医生夏爱克携妻儿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在云南偏远地区行医、扶贫,一待就是15年,并且深深爱上了这片与德国相隔万水千山的东方热土。他经常被戏称“德国白求恩”——但终于,人们发现,他就是“白求恩”。 中德民心相通的真实写照 在夏爱克看来,云南人民真诚的欢迎和包容是支撑他在那里扎根15年的重要原因。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夏爱克的故事恰是中德民心相通的真实写照。他说:“离开德国时,我舍弃了亲人和朋友、饮食与爱好,还有专业的工作环境。但我在中国收获了更多友谊。” 不是有爱心就能达到这境界 夏爱克没有下班上班的概念。不管夜里几点钟,不管哪个科室叫他,他随叫随到。为方便第一时间抢救病人,夏爱克曾经在麻醉科值班室住了三个月,后来由于妻儿前来中国陪伴,他必须搬出去,就在医院对面租房子,离医院只有几分钟路程。 他帮过的人也想当"夏医生" 从小经历不幸的陆名灯,曾想当公务员。跟夏爱克接触多了,陆名灯的想法变了,后来她想学护理:“夏医生让我学会心里边不能只有自己,要知道帮助别人。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和陆名灯一样,很多孩子在夏爱克感染下,选择“做一个像夏医生那样的人”。 他不敢跟小朋友说要回国 回国前,夏爱克最后一次去福利院,同行的中学生陆名灯说:“孩子一看见夏医生,就跑出来围着叫他。夏医生就一手一个抱起来转圈,那种场面很感人,但他不敢跟小朋友说要走。现在那些小孩肯定要想:夏医生怎么总是不来?” 感恩中国给我的工作机会 在中国的经历使我视野扩大,让我发现在自己的想法之外,也有别的一样好的想法。这叫“殊途同归”吧。我对中国的看法改变了,对德国的看法也改变了。我比以前更感恩,既感恩德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也感恩中国给我有意义的工作机会。(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