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居住着2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多元文化交融的藏族自治州。和谐树形象,和谐促发展。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正确道路,始终把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紧紧抓住“发展、稳定、民生”3件大事,努力构建各民族群众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和谐氛围,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迪庆特色”的路子,创造了在维护祖国统一前提下各民族相互包容、彼此认同和友好相处的全国性示范,成为全国藏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面旗帜,在雪域高原奏响了和谐发展的华美乐章。 雄关漫道 心坚情真 自治州成立60年来,迪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州各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迎来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时代。60年来,迪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同分裂主义作斗争,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60年间,高等级公路、机场、铁路、光缆、网络等现代化设施纷纷进入迪庆,在这片古老、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展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这是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结果,是全州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藏区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迪庆实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不断探索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 每当夜幕降临,香格里拉坛城广场、月光广场、独克宗古城四方街显得格外热闹,身着民族服饰的迪庆各族群众和国内外游客围成一个圆,大家手拉手跳起欢快的民族广场舞,气氛热烈和谐,藏族弦子、锅庄,傈僳族阿尺木刮,纳西打跳……欢声笑语随之飞旋,处处洋溢着欢乐与祥和。按照“和谐安州”战略,我州坚持把旗帜鲜明抓稳定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不断深化新形势下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在全国率先颁布了首部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地方性法规《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维护藏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成为全国藏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一面旗帜。当前,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独克宗古城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及海内外寻梦香格里拉的人士,他们在这里开办了近百家酒吧,古城成为青藏高原上最为理想的休闲天堂,迪庆成为和谐文化的乐园。 在德钦县霞若傈僳族民族乡,街道两边有很多四川、河南等地客商开办的商铺和超市,当地群众喜欢穿着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服装到乡里置办生活必需品,各种民族语言在此交融,随处都是一片共融和睦的景象。说道霞若乡多民族和谐共荣,来自四川省的客商唐先生深有感触。他说:“霞若乡境内聚居着汉、藏、傈僳等少数民族,20多年前语言不通的我到这里做生意,多年来,我坚持诚信经营,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慢慢地受到群众欢迎,这里的群众热情、淳朴,各民族相容相助,现在我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大家就像一家人。”多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日常赶集日等人流较为密集的时机,利用展板、广播、宣传手册和文艺表演等方式,通过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向各族群众集中宣讲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2009年,州委、州政府对松赞林寺扎仓大殿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保护性拆除重建,总投资达1.4323亿元。2010年开始,迪庆州内所有僧尼纳入社会保障范围。2009年9月,颁布实施了《迪庆州藏传佛教寺院管理条例》,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依法管理藏传佛教事务的地方性配套法规。长期以来,州委、州政府和相关部门始终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抓好平安和谐寺院建设,切实为信教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有力地维护了我州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内和外睦的良好局面。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是维西县僧侣人数最多的行政村之一,当地僧侣与西藏、印度等地区宗教人士交流密切,村里社会关系复杂,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艰巨。当地各级干部定期深入信教群众家中,认真了解僧侣和信教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情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根据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帮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食用玫瑰和经济林果种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现状。塔城镇副镇长、巴珠村党总支书记和勋说:“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原来一穷二白的巴珠村民逐步走向富裕,巴珠村的交通方便了、村容村貌改变了,生活富裕了,外出的僧侣也少了。通过进村入户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惠民政策,百姓的思想也改变了。”现在的巴珠村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小小村落,仿佛就是世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走进巴珠村,犹如走进了和谐天堂。 60年来,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先后实施了“藏区高原农牧民学生救助工程”“农牧民定居工程”“全民健康工程”“特困农民、城镇困难家庭和困难僧侣最低生活保障工程”“农村民居抗震安居工程”和边疆解“五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办好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急事难事,保障群众基本生产生活,全州民生事业大幅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健康发展,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开展以集中办学为主的教育综合改革,全州各级各类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现了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的目标。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卫生惠民政策,不断加强医疗卫生覆盖体系建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整体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制度一体化和普惠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到2015年底,全州各类参保人员达到39.38万人。 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长胜村是丽香铁路进入香格里拉的第一村,铁路经过此段因建桥、打隧道需要进行土地二次补征,此前在征地协调过程中村民和有关方面存在矛盾和误解。“千促”工作组驻村后,开展了耐心、细致的协调工作,妥善解决了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纠纷,既确保了丽香铁路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又保障了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2007年以来,我州连年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寺)”活动。广大驻村工作队员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察民情,倾听民声,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帮扶农村发展、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办了大量好事实事,赢得了群众好评,推进机关作风进一步改善,促进了藏区和谐发展。同时,我州扎实抓好民族团结示范村、示范乡(镇)的创建和推进工作,实施了“十县百乡千村万户”迪庆“31211”示范点创建工程。不断深化各民族干部、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 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规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进步月,每年9月12日为民族团结进步日。2010年9月,州委、州政府组织召开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届民族团结节表彰大会,表彰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五个一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56个少数民族友好使者出席会议。2015年9月,州委、州政府组织召开全州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香格里拉市委统战部等34个集体和杨锦汝等66人进行表彰。长期以来,全州各族人民和干部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张旗鼓地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用群众身边的榜样教育群众、感染群众、引导群众,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氛围,各县(市区)、各行业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有力地推进我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16年8月24日,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召开第十三次党组会议,会议要求,迪庆州两级法院要深刻领会“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新司法为民举措,开展“阳光司法”活动,评选“最美雪域法官”,为“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9月,各县(市区)陆续召开“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启动会,会议提出,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进“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取得实效。2016年,我州深入开展以强基固本为目标的“堡垒村”建设、以和谐稳定为目标的“平安村”建设、以脱贫增收为目标的“小康村”建设,以提升公民法治意识为目标的“法律知识七进”,以凝聚人心为目标的“迪庆精神”宣讲行动,活动促进了全州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生态良好、安民乐业。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迪庆建成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打牢基础。 如今,无论是金沙江畔、澜沧江边、还是梅里雪山脚下,一批批扶贫干部与群众互帮互助,同心共筑中国梦·迪庆篇章;一条条新建的交通网连接香格里拉内外;各类现代化电器走进千家万户;每一所现代化的校园里,莘莘学子不分民族互帮互学;一座座各民族建筑风格的新居里安居万千群众……而这一切的变迁,是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高度重视各民族交流,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丰硕成果。(和启光 央金拉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