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兵”到勇士 “我来当兵,其实内心是崩溃的。”黄浩然说,他当兵纯粹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压根儿就没想过要遭这份罪,入伍前一天,他还因这事和父母吵了一架。 黄浩然1995年出生于云南曲靖,毕业于贵州凯里学院,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入伍前,爸爸告诉他,军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部队能学到许多东西。 黄浩然在心里盘算着,反正就两年,一混也就过去了。 刚来部队那几天,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说,每次上教育课,他都故意坐在一个大个子后面,目的是趴桌上睡觉。为这事,班长李晓斌严厉地批评了他。 受到批评的黄浩然不思悔改,却动起了歪脑筋。他当时想着,要想过上舒服日子,得先“搞定”班长。于是让家人寄来一包土特产,悄悄放到班长的衣柜里,本以为班长会不声不响地收下,谁知,却被班长骂了个狗血淋头。李晓斌对他说,大学生士兵文化程度高、思想觉悟应该更高。应该把时间花在怎么提高训练成绩上,而不是花在搞歪门邪道上。 “这可怎么办?实在没招了!”受到批评的黄浩然还不死心,晚上又悄悄找到班长。他说,自己不打算在部队发展,只要别老盯着自己,自己啥条件都能答应。 听完黄浩然的“倾诉”,李晓斌语重心长地和他谈了一次心:“小黄,如果说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每一段经历就是书中的一个篇章。经历过艰难的挑战,会增加‘书’的厚度;经历过困难的磨练,会增加‘书’的深度;经历过挫折的考验,会增加‘书’的亮度……” 那天晚上,经过与班长两个多小时的促膝长谈,黄浩然忽然意识到,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不该荒废,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有一个出彩的人生。 认准这个道理,黄浩然的思想很快有了转变。随后,他把军营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看得弥足珍贵。教育课争坐前排,训练时给自己加压,并给自己设定了赶超的目标,他器械成绩差,一有空就缠着班长PK,班长不但不嫌烦,见他的转变反而更有耐心了。 尽管一次次挑战,一次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抛弃、不放弃。他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武警战士,背后不扒几层皮、掉几斤肉,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每当跑5公里时,他实在跟不上队伍了,就让跑得快的战友用背包绳拉着自己,咬紧牙关跟上。在战友的帮助下,他的体能有了较大提高。 为了增强体力,黄浩然豁出去了,一有空,就抓着哑铃练臂力,每晚睡觉前,还额外给自己“加餐”;每晚做俯卧撑,放一张纸巾在地上,直到额头上的汗珠把整个纸巾打湿才停止;据枪训练时,他和战友们一起用装满水的水壶挂在枪管上,从开始时的1分钟,慢慢增加到5分钟、10分钟;为了锻炼臂力,他经常抱着身边的战友上下楼,既是锻炼,也成了一种特殊“娱乐”。 那段时间,他身上常常旧伤没好又添新伤。对此,他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当兵就是为了打仗的,背后肯定要付出更多才行。凭着这股拼劲儿和韧劲儿,他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身体逐渐结实了,胳膊上的肌肉也紧绷绷的。 3月底,黄浩然因综合素质过硬,参加了武警云南总队滇西北片区“魔鬼周”极限训练。在通过400米障碍时,右侧肩膀不小心被铁丝网钩住,眼瞅着身后的战友追了上来,他咬紧牙关,用力一拽,特战服一下被撕开个大口子,当时只感觉肩膀剧烈地疼痛,可他全然不顾仍加速向终点冲去,事后他才知道,整个后背都被鲜血浸透了。 那天,带队领导陪着黄浩然从医务室处理完伤口回宿营地,到门口时,战友们像迎接刚从战场上归来的英雄一样,齐刷刷地站在那里迎接,为他鼓掌,为他喝彩。他说,那感觉忒带劲了,自己以前从没体验过。 “魔鬼周”结束后,黄浩然被评为极限训练先进个人,拿到荣誉证书后他自信满满。他说,人的一生很短暂,但干好一件事情非常难,他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提高自己的打赢能力上,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王文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