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达措国家公园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14 15:24:09

金黄的草甸、清澈的湖水、放养的牛羊,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显得十分和谐。普达措国家公园在保护、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五大功能发挥方面显示了独特作用,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协同提升。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去年10月底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体制试点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的关键阶段。

“试点区划定与管理均遵循和体现了将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省林业厅副厅长万勇说,试点区管理机构不仅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实现了园区范围内高山、草甸、沼泽、湖泊、森林植被,以及特殊地质地貌、特色人文景观的保护,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协作维护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监测结果显示,普达措国家公园自2006年建立至今,未发生过森林火灾,生态系统保持完整和稳定,空气质量保持一级。

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和松青说,试点区在加强生态保护前提下,适度开展非消耗性资源利用,再以资源利用反哺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以不足3%的面积开发利用换取了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保护好了生态,也避免了“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为妥善处理国家公园建设与社区发展关系,充分保障原住居民利益,迪庆州建立了社区生态补偿机制,每年由经营公司拿出1000余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社区直接经济补偿,惠及23个村民小组,870多户村民。

除直接经济补偿外,试点区还实施了安置就业,解决就业岗位200多个,昔日的伐木工和牧民变成了国家公园工作人员。“从2007年开始,我们这里的村民可以在国家公园工作,月工资2000多元,每年还有社区反哺资金。”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洛茸村村民扎西七林说,2015年他用积攒下的30多万元盖了新房,去年的6万元反哺资金已经发放到位,“平时我还要去跑旅游车,跟以前相比,生活已经大变样”。

为将国家公园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云南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研究制定技术标准、配套出台管理政策、适时开展立法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国家公园规范化建设发展之路,发布实施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程》等9项技术标准,出台了《国家公园管理评估指南》等4项管理政策,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

为解决“九龙治水”困局,云南省结合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对试点区现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进行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万勇介绍,云南正积极组建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机构,履行试点区范围内国有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等的管理职能,对试点区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管理”。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院长唐芳林说,云南省建立国家公园,经过了长时间的理论研究,系统编制了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建立了有土地权属、机构编制、经费来源的国家公园实体,既保护了资源,又发挥了生态教育和游憩功能。

同时,云南省的国家公园建设是在国内没有经验可循,国家层面还没有出台政策的情况下进行的,必然走了不少弯路。“制度创新既要顶层设计,也需基层实践。”唐芳林说,总体而言,云南国家公园建设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水准,纳入国家整体的统一发展轨道。 (新华社记者 姚兵 周勉)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