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永春乡脱贫攻坚整乡推进纪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4-07 09:15:42

筑牢战斗堡垒 奋力扶贫攻坚

记者 杨洪程

编者按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迪庆地处边远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实施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的硬任务。

筑牢战斗堡垒、激发“两股力量”、实施“一引二计划”行动,实现“三个转变”,做到“七个好”,这是维西县永春乡实施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近期,我报记者深入永春乡采访,感受精准扶贫带给山村的大变化,既讲述脱贫故事、展现生活变迁,又提供脱贫借鉴,同时也希望全社会都能参与和助力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战役,以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目标。

“住新房一片彩霞迎旭日 ;奔小康满堂春风庆新春”。这是庆福村河西村民小组白族汉子邓峰家大门上贴着的一幅春联。这幅春联表达了维西县永春乡各族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向贫困宣战,过上安居乐业好日子的喜悦心情。

去年11月19日至21日,省委副书记李秀领在永春乡调研时提出,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处理好扶户与扶村、扶乡镇的关系,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和贫困群众的参与度,扩大贫困群众受益面。要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作用,帮扶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增强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提高基层组织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组织能力。

小康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以来,永春乡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创新创业、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筑牢战斗堡垒、激发“两股力量”、实施“一引二计划”行动,实现“三个转变”,做到“七个好”,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筑牢战斗堡垒 激发“两股力量”

“这几年,我们村的日子一家比一家好,村里形成一个风气,比勤劳、比脑瓜、比钱袋、比房子、比培养孩子。” 永春乡拖枝村纳西族汉子和新军说。

和新军所说的“五个比”,比出脱贫致富精气神,比出了好日子。如营盘村民小组精准扶贫“四改一统一”工程,以政府每户投入2万元的资金撬动农户户均4万多元的投资(含投工投劳)。

在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永春乡注重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激发“挂包帮”、乡村干部和群众内生动力“两股力量”,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力量。

如何激发精准扶贫“两股力量”?永春乡党委书记李忠民说:“精准扶贫工作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抓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这是永春乡抓制度落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缩影。

主动听意见,向问题“亮剑”。3月21日,永春乡召开整治不说不干、只说不干、干不彻底、不干乱说的“四不干”型干部工作民主测评会议,对全乡班子成员、副科级以上干部、各站所负责人等47名同志作民主测评,收集到意见建议46条。

主动找问题,向问题“亮剑”。永春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围绕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找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制度创新催生基层党建生机与活力。永春乡先后出台《党建与精准扶贫双推进制度》《农村基层党组织分类积分管理制度》《村村联建制度》《发展村集体经济制度》《各村党总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月会制度》《云南省财政厅党委与永春乡党委联学联建制度》《永春乡整治“四不干”型干部实施意见》等制度。全体干部认真贯彻落实,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加油干,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只争朝夕向贫困宣战。

“一引二计划” 促一产接二连三

公司与农户脱节、产品与市场脱节,这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入驻永春乡的云南兰草公司与维西县兰永村签订了890余亩的中药材种植订单合同,与德钦县霞若乡施坝村签订了近千亩的中药材种植订单合同。今年2月,云南兰草公司与永春乡6个村共同出资400万元,以集体经济形式,建立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40余亩;与永春乡建立万亩中药材保底回收订单合同,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确保中药材种植户增产增收。

去年9月,云南省龙头企业维西县碧罗雪山公司与永春乡庆福村东山村民小组岩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达成财政扶贫资金股权量化合作协议,东山43户群众借鸡生“蛋”走上增收路。岩东专业合作社以1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参股碧罗雪山公司,每年,43户社员均可获得股份分红,去年年底,每户获得3000元的股份收益。

这是永春乡实施“一引进二计划”行动,解决企业与农户利益脱节的双赢模式。 “一引”即营造宜业环境,引进龙头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带动脱贫产业发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步伐。永春乡引进7家规模大、信誉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香格里拉永春中药谷”为标志的健康事业,以中华蜂养殖为代表的甜蜜事业和以冰葡萄产业为重点的幸福事业,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总支+公司+基地+农户的股份合作”、“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股份合作”、“股权量化资产收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持”模式,建设产业扶贫造血“四千四万特色产业基地”,即万亩中药材基地、万头土猪基地、万羽蛋鸡基地、万只乌骨羊基地;千亩稻田养鱼基地、千箱中华蜂基地、千亩冰葡萄基地、千亩水果基地。在积极调整产业布局的同时,永春乡与云南省邮政总公司和蜜多瑞公司合作,探索电商扶贫,在“优帮帮”电商平台上线“庆福黑山羊”,第一次预售了100头贫困户山羊;通过淘宝预售中华蜂百花蜜,成功为48户贫困户预售70000元的蜂蜜,电商扶贫初见成效。

“二计划”即实施农村能人培养计划和劳动力技能提升及转移计划,通过抓教育培训,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素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脱贫本领。

新机制织密了公司与农户的利益网,公司与农户的利益链条连接得更加紧密,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这几天,傈家山寨永春乡美光村马边海村民小组贫困群众蜂德中特别高兴,他领到了维西县供销药材土产公司给他家发放的24000元务工收入。除了这笔务工收入外,去年10月到现在,他先后领到卖给公司的农家肥收入2100元和土地流转费4200元,三项收入加起来超过3万元。

“再这样干上几年,我家就过上小康生活了。”蜂德中高兴地说。

像蜂德中一样,马边海22户农户在美光村与维西中药材土产公司携手创建的“总支+公司+农户”的村集体经济模式中获得了三份收益: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基地务工收益、出售农家肥及山基土收益。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到目前,永春乡所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都融入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网”中。

“一引二计划”加快了永春乡促进了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贫困群众的生产方式由一家一户小生产方式迅速向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这种与时俱进的生产方式让永春乡贫困群众群众尽快摘到了贫困帽子。

一村一景,舒展美丽画卷

春天的庆福村河西村民小组群山环抱,绿水长流,花团锦簇,具有浓郁白族建筑风格的民房掩映在古树中,宛如一幅山水画。

眼前的这幅画卷在产业生态、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三个维度铺展,不仅提升了村庄的美丽度,也增强了农民的幸福感。

在永春,田地成了景区,庄稼成了景物,农家变成了“农家乐”。“我们这里生态好,发展环境好,游客纷纷到我们山庄休闲娱乐,品尝原生态食品,生意越来越好。”庆福村群众陈利刚对记者说。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永春乡乡村旅游业似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有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到目前,永春乡有休闲山庄7家,正在建设的有5家。

向着宜居宜游宜业特色乡村建设目标,永春乡把精准扶贫与特色乡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帮扶单位、扶贫工作队、企业等外部力量,调动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积极性,打好道路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扶贫、易地搬迁、基本公共服务、“四改一统一”等扶贫工程,改善发展条件,提升人居环境。在推进特色乡镇建设工作中,永春乡整合省财政厅帮扶、整乡推进、庆福村专项、三峡帮扶和危房改造资金,以转变贫困群众生活方式为目标,先行启动1950户“改厨、改卫、改院、改厩、统一风格”的“四改一统一”项目。打造庆福村河西组、东山组,拖枝村红坡组、营盘组、鱼塘组,三家村桥头大村组、七一组等傈僳、纳西、彝、白、普米五个民族的美丽乡村,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等功能,浓郁的乡土文化凝结为浓郁的美丽乡愁,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等相结合,推动观光旅游等产业发展,拓宽群众渠道,做到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

实现“三个转变七个好”

“我们乡通过筑牢战斗堡垒,扎实推进‘一引二计划’行动,激发‘两股力量’,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三个转变’,做到‘七个好’, 群众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永春乡党委书记李忠民说。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永春乡提出精准扶贫“七个好”目标要求即盖好安居房、修好致富路、造好稳产田、抓好增收业、育好文化人、护好环境美、选好带头人。

56岁的傈家汉子、共产党员雀明山的“脱贫账本”诠释了李忠民的话和“七个好”的目标要求。雀明山兴高采烈地说起现在的好日子:“过去,我们东山这个山旮旯住房简陋,没有脱贫产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很差,姑娘留不住,小伙找不到媳妇。如今,我们东山群众住进了好房子,有了致富好路子,过上了好日子,小伙娶上了小娘子。我们有事情干,有钱赚,你说让人高兴不高兴?”

去年4月,东山村民小组成立了岩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章程和合作股份收益方案。按照章程和方案,选举产生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村里的土地资源全部以户为单位量化入股,政府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由合作社组织,农户按股权进行分配。合作社与云南兰草公司签订了中药材生产销售合同,确保群众增产增收。去年,带动东山组群众以订单农业模式实现中药材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与过去相比,雀明山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成为公司股民和合作社社员。这种身份的变化带来的是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像雀明山家一样,永春乡建档立卡户的“脱贫账本”折射出永春乡实现的“三个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有了显著改变,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向贫困宣战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生产方式显著改变,“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生产方式的推行改变了一家一户小生产模式,解决了小生产不能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需要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随之发生质的变化;农民生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生产方式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信息化、住房条件的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方式方式了显著变化。群众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