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为守护并提升“横断山中的绿宝石”美誉,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始终坚持造林与经营并重、保护与发展并举,在绿色发展路径中精心描绘出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美山水画卷。

" name="description">

维西守护提升“横断山中的绿宝石”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18 09:43:25

组织全县护林员到巴珠村现场观摩

核桃丰收了

近年来,地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为守护并提升“横断山中的绿宝石”美誉,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始终坚持造林与经营并重、保护与发展并举,在绿色发展路径中精心描绘出了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美山水画卷。

过去的一年,该县如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对绿色发展的刚性约束呢?

坚持生态为先 加强造林绿化

维西之绿,得天独厚。维西人认为,良好的生态是维西的最大优势,也是核心竞争力的“王牌”,更是“生命线”,绝不以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绿色是维西的主色调,也是维西最为厚重的底色。维西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绿色的跨越、绿色的涅槃重生,致使森林覆盖率从1998年的59.7%提高到目前的74.83%。

为进一步重塑“横断山中的绿宝石”形象,该县完成春季植树造林911.381万株。其中,义务植树182.238万株,主要树种为女贞、刺玫瑰、常春藤、刺槐、紫薇、四照花等,营造林项目729.143万株。

该县定点苗圃育苗面积为278亩,总出苗量达940多万株。其中,核桃嫁接苗2万株、云杉180万株、青刺果80万株、漆树100万株、秃杉30万株、楸木70万株、花椒80万株、木瓜90万株,其它树种312万株。药材苗150亩,出苗2100多万株,魔芋500亩,出苗约250吨。这些苗木主要用于今年天保工程项目、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石漠化工程、核桃产业项目和义务植树等。

强化依法治林 维护生态安全

该县通过狠抓森林防火各项措施的落实,春防期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整个森林防火期全县发生1起森林火灾,过火面积5.3公顷,受害面积2.7公顷,森林火灾受害率0.0072‰。各项指标都在省、州下达的控制指标内。

据了解,该县共发生林业有害生物3.7万亩,防治面积3.62万亩,防治率达97.83%;无公害防治3.39万亩,无公害防治率达93.65%。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8.6%以下,各项均达到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指标要求。

为不断强化资源林政管理,该县建立了县级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任务与目标;坚持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确保资源稳步增长,共办理采伐许可证1131份,实际采伐林木12851.57立方米,其中办理工程项目林木采伐73份,实际采伐林木1213.1立方米,民用材林木采伐1058份,实际采伐林木11638.47立方米;严格林地管理,对全县境内托八电站、乌弄龙电站、南姐洛电站、维福二级公路、维通二级公路等建设项目所涉及的11起征占用林地,进行外业调查勘验及审核、查询,还对全县2013年至2015年的92起已批准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征占用林地进行了清理;加大林业行政案件查处力度,共受理林业行政案件179起、处罚人数179人、补种树木15株、损失林地4.31公顷、没收木材30.44立方米、罚款40.8986万元。

该县不断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力度,对全县历年的公益林项目地块全面进行补植补造,实施完成了2015年度公益林建设项目25000亩。其中,人工造林5000亩,封山育林20000亩。对全县公益林管护人员的管护责任区进行了进一步明确,签订森林管护承包合同书(B)741份。完成了去年度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231.73万亩资金测算任务,共测算资金2895.96万元,并按面积如数下拨到各乡镇财政,通过惠农卡和现金方式发放到林权所有者手中。

此外,该县还积极开展名木古树保护工作,对全县古树名木实施了立牌竖碑挂牌保护。通过省州县林业专家对全县境内古树名木摸底调查,最终确定国家一级古树13株、二级古树31株、三级古树133株,古树群21群224株。定期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巡查和“体检”,在采用筑围墙、建栅栏、砌石台、搭架支撑等方式对长势不佳、生长衰退的古树名木加以保护的同时,还采取培土补洞、防腐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古树名木复壮,确保古树健康生长。

为扎实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该县一是统计、核实、审核上报野生动物肇事案件,并配合保险公司做好赔付工作,有效缓解了山区各民族群众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肇事之间的矛盾。2015年度,保险公司核实赔付资金54.245万元;2016年度第一、二季度8.1万元。二是积极开展全县陆生野生动物野外资源调查及湿地资源监测变化工作,建立陆生野生动物野外资源及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三是实施全县极小种群秃叶黄檗拯救与繁育保护项目,建设面积15公顷,培育秃叶黄檗野外回归幼苗6000株。四是完成全县沼泽湿地泥炭库资源调查工作,上报34个湿地调查斑块。五是开展澜沧江沿岸迁徙区、攀天阁坝区迁徙区、腊普河沿岸迁徙区、永春河沿岸迁徙区秋季迁徙鸟类同步调查工作。

绿上添绿

突出产业重点 提升产业水平

为走出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历史机遇,不断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扣动“产业强县”发展脉搏,促进生态增量、农民增收、林业增效。

去年,该县实施完成2015年度木本油料产业建设1万亩,其中核桃基地建设0.5万亩,核桃提质增效0.5万亩;完成核桃园林下药材基地建设4603.6亩,其中桔梗1585亩、续断534.2亩、秦艽288亩、白术177亩、当归470亩、木香572.4亩、魔芋971亩、重楼6亩;完成木本油料基地建设5466亩的外业调查及设计工作,完成木本油料提质增效2万亩的外业调查工作。

为实施项目带动,实现借力发展,该县一是继续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全县森林管护面积为5466600亩。分别为,重点管护5379600亩,一般管护87000亩。重点管护中:国有林面积3452300亩,集体公益林面积1927300亩。全县天保二期森林管护任务布局于全县10个乡(镇)、10个国有林场及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9个责任单位,1829个管护责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需设岗,落实专业管护768人。

二是扎实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完成2015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下种植18400亩,补植补造2700亩,技术培训1510人,完成太阳能201台(由能源站统一实施)。完成了全县2015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0.17万亩建设任务。开展了维西县2016年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5万亩的外业调查工作。

三是稳步推进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完成了2015年度陡坡地生态治理5000亩,项目涉及3个乡镇:分别为永春乡2350.6亩,维登乡2253.3亩,白济汛乡396.1亩。完成2016年度陡坡地生态治理项目作业设计,项目建设规模0.4万亩。

四是认真实施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完成石漠化监测总面积144420.8h㎡,其中石漠化面积34499 h㎡,潜在石漠化面积78809.4 h㎡,非石漠化面积31112.4 h㎡。对原有的1886个小班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地石漠化状况、基岩裸露度、植被类型、植被综合盖度等因子进行小班区划和因子调查。对2012年至今的项目地块进行补植补造,完成2015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建设项目封山育林30000亩,人工造林3000亩,完成2016年度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建设项目作业设计。

五是全面完成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实施完成2015年度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1万亩。其中巴迪乡3030亩、叶枝镇3043亩、康普乡1030亩、白济汛乡1000亩、攀天阁乡50亩、保和镇1186亩、永春乡661亩。完成2016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0.5万亩的外业调查及作业设计工作。完成2014年度中央财政造林补贴1.5万亩的省级检查验收。

六是实施完成中央财政补贴天保工程森林抚育项目。组织实施完成2015年度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任务5万亩。其中:巴迪乡1915亩、叶枝镇10880亩、康普乡633亩、白济汛乡5025亩、中路乡7215亩、维登乡10359亩、塔城镇13973亩。项目已通过省级验收。完成2016年森林抚育4万亩外业调查及设计工作。

七是实施完成低效林改造项目。实施完成2015年度低效林改造任务1万亩。其中:巴迪乡3200亩、康普乡1800亩、维登乡4200亩、塔城镇300亩、保和镇500亩。完成2016年低效林改造1万亩的外业调查及设计工作。

八是切实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充分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完成2015至2016年度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完成节柴炉1333户,完成太阳能热水器1399台。完成维登乡维登村农村旧病池沼气池改造项目80口,建设一个农村能源服务网点。

九是积极推进三江植物园建设工程。建设完成二期一标段工程生态停车场铺装1823㎡,道路硬化3052㎡,广场青石板铺装5418㎡,种植乔木557株,灌木1929株,地被12800株(丛),撒草12729㎡。完成宣教中心、大门一座、水体景观、公厕等建设项目。完成观光长廊、民族图腾柱、日晷、十二生肖年历坛等新增加建设内容。完成园区造林绿化,共种植雪松993株,高山刺柏400株,常春藤10000株,撒播草种140公斤,绿化面积为18500㎡。安装太阳能路灯53盏。

深入挂钩村落 开展精准扶贫

该县在加强森林防火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扶贫挂钩村中路乡新厂村的扶持力度。

一是抓好林产业建设。扶持种植花椒10万株,青刺果10万株,新疆核桃7100株,漆树7851株。扶持短平快的林下中药材种植,秦艽15万苗(10亩)、木香500市斤(50亩),续断131万苗(100亩),累计投资42.5万元。在该村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792.2亩,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9.61万元。兑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7.18万元。其中,80户贫困户退耕还林项目577.72亩,补助资金28.886万元,户均年收益增加3610.75元。发放山羊278只,投资14.1万元,猪143头,种猪4头,投资18.59万元。向贫困户提供土鸡鸡苗2000只,每只投入30元,共6万元。林下养殖项目累计投入达38.69万元。

二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帮扶资金30万元用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和拓宽了通村公路,挖通了部分通组公路,增强了通达能力。

三是做好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局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帮扶该村在校初中生30名,高中生2名、大中专学生4名,定期到学校看望慰问或通过其它方式进行了帮扶,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没有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通过加大扶贫挂钩村的扶持力度,使全村广大群众意识到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短评:绿色发展,关乎发展取向、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维西县在青山绿水中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告诉人们: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均能兼得;生态环境是绿色发展的保护屏障,是支撑发展的最大本钱;种下常青树,收获摇钱树;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带来丰厚的绿色红利。 (云南网 记者 尤祥能)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