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香格里拉市围绕各项目标任务,抢抓机遇,顽强拼搏,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健康运行态势。 据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0.1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2亿元,同比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83亿元,同比增长6.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04亿元,同比增长6.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161元、7278元,同比增长9.5%、11%。 支柱产业优势渐显 冬马铃薯、青稞等高产特色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7.8万吨。牦牛、藏香猪、尼西鸡等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生猪、牛等牲畜存栏达43万头,禽类存栏达40万羽。药材、桑蚕、葡萄等生物产业取得较快发展。第一产业产值预计达4.3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产值预计达38.37亿元,同比增长11.9%,两个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园区核心优势逐步显现。第三产业产值预计达67.47亿元,同比增长9.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巴拉格宗、蓝月山谷等景区建设稳步推进。加大旅游执法力度,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基础建设快速推进 牢牢抓住投资建设这个“牛鼻子”,始终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老城区中枢提升改造、东外环等项目顺利推进。毕桑谷水库、哈巴黑海水库、三岔河水库等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已列入“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丽香铁路、香丽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香稻公路三期完成投资9.89亿元,滇川通道一期路面工程建设完成投资5000万元,春拉公路完成投资1.59亿元;金、上江环镇公路已完成路基工程,“溜索改桥”工程完成投资2207.5万元。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049.38万元。 城乡面貌大改观 该市突出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编制完成了《独克宗古城“1·11”火灾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城市供排水专项规划》《城市绿化专项规划》《香格里拉城市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专项规划》等,完成了11个乡镇总体规划审批工作。行政中心1至5号楼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除绿化外全面竣工,实现了行政中心顺利搬迁。组建了迪庆云能居正投资有限公司,通过PPP模式,将政府购买服务推广到城市建设的其他公共服务项目。22条城市道路建设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棚户区改造全面推进。 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工作,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的创建目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9亿元。深入开展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行动,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坚决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土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及“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成立了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建立土地储备联席会议制度。“两违”整治取得实质性成效。修订出台并严格落实《香格里拉市城市管理办法》,城市停车收费管理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 注重环保抓生态 该市深入推进依法治林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城市面山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受理办理各类林业案件74起,森林覆盖率达76%。建立健全森林防灾减灾体系,出台了《香格里拉市森林防火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碧塔海、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城区供暖工程。加强重点水源林保护工程。开展机关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活动,绿化覆盖面逐年扩大。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16年,该市出台了《脱贫摘帽奔小康行动计划(2016-2020年)》《精准扶贫特色产业扶持方案》《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等14项政策措施。农村通村进组道路硬化完成1082公里,硬化率达80%以上。3万、5万元民房建设完成市级验收,18个易地搬迁点 “三通一平”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有序推进。18个村、83个项目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新建了10个村级卫生室、80个村级活动室、52块篮球场。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逐年增加,低保政策覆盖所有贫困户。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创业培训共63期、6439人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督导评估通过国家审核,并被省政府评为教育先进县(市)。全额代缴贫困户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费,落实好新农合和慢性病报销政策。巩固提升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医疗保障能力,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市医院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 全面落实高原农牧民教育补助、营养餐计划、助学贷款等教育政策,向精准户贫困生发放补助959万元。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全市59个村级幼儿园开园。 全面完成尼汝藏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传习中心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项目,成功举办了“欢乐香巴拉”、五月民族传统赛马节等系列民族文化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顺利。深入推进“三村七进一行动”工程,“七五”普法规划全面启动,网格化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矛盾纠纷调处率不断提高。 (记者 杨云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