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峥 摄 在第17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了“学讲话精神做责任媒体当合格记者”研讨会和“走好我们的长征路”——2016记者节全媒体聚焦好记者、好故事、好作品报告会等庆祝活动。云南新闻界的记者们交流研讨了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新实践,分享了采访生涯里的感人故事,共话职责使命,共谋媒体未来 又一批新闻工作者受表彰。 于瀛(云南广播电视台) 张若谷(云南日报社) 做责任媒体 唱响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优美的旋律,谁都喜欢听;动人的故事,谁都乐意读。 当重要会议胜利召开时、当自然灾害突然来袭时、当有人恶意歪曲事实时……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谁说不是媒体喉舌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在云南,路网建设是关乎百姓的民生大事。多年来,“到处堵车”、“年年修路,年年修不好”、“修来修去还是堵”、“越修越不如邻省”的“吐槽声”,盖过了几年建设取得的成就。 怎么办?如何打消这样的疑虑,让群众了解一个真实的云南路网建设? 今年初,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将新一年首场记者走基层·全媒体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聚焦“五网”建设大会战。记者兵分5路深入全省各地20多个“五网”建设现场,采写并及时报道大量来自一线的鲜活新闻,在发布的336篇(条)稿件中,有人、有故事、有场景、有情怀、有思考,生动反映了我省出境公路、高速公路、乡村公路的建设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集团所属各传播平台综合阅读点击量逾50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昭通日报牢记社会责任,不将“博眼球”、“刷点击量”作为终极目标,坚持策划新闻讲导向、舆论监督讲导向、广告宣传讲导向,努力提升地市党报的引导力和公信力。今年来,报社围绕昭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策划,推出了《镇雄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尖刀连”》《红色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等一系列重大典型报道,把党报新闻理念与老百姓关注的内容融合起来,做深做透新闻,用“三贴近”的内容展示了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不忽略身边的大事小事,云南新闻界一如既往关注并报道了云南在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成效,并延伸走出去的脚步,向世界讲述了云南故事。 “实践证明,只有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发挥引领作用,才能不断地巩固壮大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智力支持。”昭通日报社特稿部主任刘建忠,提出了对做责任媒体的思考。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云南媒体在事关云南发展大局和云南形象的重大事件中,勇于发声、勤于发声、善于发声,唱响了云南跨越发展的主旋律,传播了中国梦云南篇章的正能量。 与时代同行 促融合发展 “在拼‘颜值’的今天,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研讨会上,云岭先锋杂志社编辑部主任杨建乐用“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比喻,来表达他对当下媒体创新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思考。 “什么是当下媒体的‘颜值’?是行文结构,是镜头画面;是排版设计,也是刊载平台。”杨建乐说,要想在拼颜值的今天,让正面宣传取得良好效果,就要在内容制胜的基础上求新、求变,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阅读习惯。 面对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面对传统媒体更多转向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主的网络新媒体的实际,我省媒体纷纷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在巩固好传统媒体深度的同时,加快新媒体发展步伐。 11月2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南网主办的“彩云网评”全媒体评论平台,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正式上线。这是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又一新媒体平台。 昆明日报社进一步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抢占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应用新业态制高点,推进以掌上春城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平台为主打新媒体产品,“将党报搬到手机上”。 云岭先锋杂志社有针对性地把刊物上生硬、难读的稿件,通过重新编辑、分解,图文并茂地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消化,有效拓宽了刊物的宣传面。 云南电视台云数传媒秉承“渠道联通,心桥融通”原则,把中国标准成功输出到周边国家;云南台国际频道通过天上3颗卫星传输信号,地面直接终端入网周边国家,把中国和云南声音用对象国语言传播到家家户户。 …… 在大家的交流研讨中,思想的共识更加清晰了:新常态下做好传播力建设,就是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持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不断增强中国话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云南元素的吸引力。 大家认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拳拳之心、殷殷之望,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要求为新形势下做好媒体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如何把这些期待和要求贯彻落实到新闻实践当中?如何加快媒体融合的发展步伐?——云南媒体在探索中迈出坚实步伐。 做合格记者 记录时代声音 讲述云南故事 记者是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参与者。重大事件、自然灾害、脱贫攻坚,他们都在现场,用镜头和笔触为时代留下注脚,用责任和担当为中国和世界讲述一个奋力发展中的云南。 2015年,经济形势变化,传统行业受到冲击……面对变化,记录变化,倾听民声关注,云南新闻人不断努力,为公众呈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获得云南新闻一等奖的广播策划《选择》就是这样一件作品,记者在岁末通过跟踪采访8个社会人物,真实再现他们的生活细节,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在记者节的报告会上,记者周超分享了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感动。当时他跟踪采访出租车司机庄师傅,目睹了庄师傅从8点开车一直到晚上10点,切身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辛苦和辛酸,但采访对象的积极乐观和坚忍不拔的态度又让他动容。这样接地气的节目播出后,听众们一致叫好。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年轻记者也在不断奔跑,用创新思维打破惯例,打动读者。在司空见惯的菜市场,云南网90后记者小成发现了一个由票友们组成、坚持了10年的业余滇剧团,无论观众多寡,《吴三桂和陈圆圆》每天下午2点准时上演。这位90后记者当即写了一篇迥异于其他菜市场题材的新闻——《昆明篆新菜市场竟藏着一位绝世美女陈圆圆?》。报道一经推送,一天之内就在微信平台获得突破十万的阅读量。朋友圈疯狂刷屏,以转发的形式向滇剧致敬,数以万计的市民知道了这样一个剧团,专程前来观看,给舞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讲述好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故事的同时,记者们也拓展了走出去的脚步,向世界发声,讲述关乎民族历史、关乎中国文化的云南故事。 报告会上,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交流中心的记者张若谷用7国语言向大家打招呼,展现一个国际新闻记者的工作能力。去年,他和同事在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新闻版面上,刊发了整版专题报道《飞虎队:一段共享的记忆一份面向未来的财富》,成为当天全美国唯一的一个关于中国的、正面的新闻版面,这个振奋人心的故事成为云南新闻界的骄傲。 从1996年至今,云报集团已经在美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孟加拉国、柬埔寨、泰国、老挝等7个国家,出版了5种语言的12份《中国·云南》新闻专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和云南的一个窗口。 肩挑使命 走好新闻人的长征路 记者是一个风尘仆仆的职业。大家总说,记者的时间,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 这个世界变得更快了,当你每一秒刷新手机,即时的新闻正来自于记者们的奔跑。在与时间赛跑、与恶劣的天气、突发的状况赛跑时,记者们没有忘记为了谁、依靠谁,他们用肩膀温暖弱者,用脚步和汗水回馈读者,他们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新闻业内有这么句话:脚底板下出新闻。有温度、感染人的新闻报道,一定是用忙碌的双脚跑出来的,一定是用火热的心感受出来的,一定是用温暖的笔刻画出来的。从2013年8月到2014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于瀛先后六次进入独龙江,近距离采访老县长高德荣。跟着老县长到田地间、到群众家、到生产一线,他捕捉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细节,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丰满的高德荣,让“典型”的精神力量鼓舞了云南的干部群众。 邱艳霞(曲靖日报社) 曲靖日报记者邱艳霞讲述的三张娃娃脸的故事,触动了每个记者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拥有母亲和新闻工作者的双重身份,邱艳霞格外关注需要帮助的孩子。在采访吸毒者家庭时,她以母亲的身份陪伴一个吸毒家庭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在面对困难家庭孩子的求助时,她四处奔走,用手中的笔为孩子争取到资助。记者妈妈在忙碌时,却常常忽略自己年幼的女儿,每次出门采访前女儿带着眼泪挽留都成为她辛酸的瞬间…… 为了新闻在路上前行,记者有太多的艰辛和汗水,但想想肩上的职责使命,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止…… 新华社云南分社记者杨牧源曾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及阅兵式演练现场睡着而被小朋友围观;在鲁甸地震采访中有幸躲过余震中崩塌的山体,但听到身边群众说的那句“辛苦啦!记者同志”,他又继续踏上了采访的道路。 坚守职业道德,肩挑道义,为群众发声,《春城晚报》的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报道让春城读者津津乐道。今年6月,每天清晨在微信上用《春城晚报》的好版面向这座城市问好的前总编辑杜少凌,却因病离开了我们,留给新闻界无限的哀思。 李荣(春城晚报社) 报告会上,晚报记者李荣讲述的《妞妞的总编爸爸》深情描绘了一个总编爸爸因为工作的忙碌而愧对女儿的歉意,让在场的同行无不哽咽。李荣说:“今天是第17个记者节,虽然妞妞的总编爸爸走了,但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坎坷,挑战多艰辛,我们新闻人的长征路还要继续!”话音刚落,现场同行热烈的掌声给予了他最有力的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