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歌回响 金沙水暖长征路 大江奔涌启新程 金秋时节,激浪滔天的金沙江犹如一条黄色巨龙,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间,蜿蜒翻滚,雄浑壮阔。 1935年、1936年,这条桀骜不驯的大江两度被百折不挠、英勇无畏的中国工农红军所征服——数万军马乘木船小筏,不分昼夜极速过江,让身后穷追不舍的重兵只能望江兴叹,见证了这支铁军“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80年来,伴着“金沙水拍云崖暖”“遥望玉龙舒鳞甲”的磅礴豪迈,金沙水暖的长征赞歌,在云岭大地久久回响。 》》》中央红军主力胜利大转移 历史给地理染上颜色,皎平渡正是如此。 皎平渡位于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四川省会理县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渡口,曾是滇、川、藏三地货物流通的必经之地。流经此处的金沙江,由于两岸多悬崖峭壁、落差大,江水与河岸撞击形成团团漩涡,水流湍急可见一斑。 历史记住皎平渡 在皎平渡的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展板上“万万火急”的指示,把参观者带回了那段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指示: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第二天,中革军委确定,部队分三路从龙街渡、洪门渡、皎平渡渡江。”十万火急!中央纵队的渡江先遣队急行军一天一夜后,到达皎平渡,立即寻找船只、控制对岸敌军。然而,在龙街渡红军架设浮桥失败,洪门渡也因水流太急只将一个团送过了江。后来,除了红九军团主力在树桔渡过江,红一军团的野战医院在鲁车渡过江外,其余的千军万马都集中到皎平渡。 从5月3日到9日,在37名船工帮助下,中央红军主力在皎平渡顺利过江。3万多中央红军,将追兵抛在金沙江以东以南地区,跳出了几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在离纪念馆一路之隔的地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红军战士塑像,他面向滔滔江水,手里高擎船桨,仿佛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雕塑下方为陈云题词的红军渡江纪念碑座。“红军之渡金沙江为自离江西以来,最险要亦最得意之事。”“我曾亲自渡过金沙江,我亦觉此事为平生一大幸事,使我永远不能忘却者。”渡江胜利后,陈云这样写道。 当胜利者回顾来之不易的胜利时,所有的惊心动魄,都浓缩在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 37名船工昼夜摆渡 在纪念碑的正前方,是横亘在滇、川两岸的斜拉桥皎平渡大桥,跨度299米,由此可以推断江面的宽度。于1991年建成,结束了两岸来往靠摆渡的历史,走过大桥就到了对岸的四川会理。 会理境内的江岸边,一座石碑上刻着“共和国不会忘记帮助中国工农红军渡江的三十七名船工”以及船工们的名字:张朝寿、张朝福……杨麻子老倌。 2006年,随着93岁老船工张朝满的离世,当年曾帮助红军巧渡金沙江的37名船工全部辞世。现在,张朝满的女儿张慧珍就住在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旁。“37名船工中包括张家的‘六兄弟’,父亲年纪最小,当年只有22岁。”父亲留下的红军故事,张慧珍记忆犹新:“我的大伯张朝寿当时开着小铺子,因为家里的灯亮着,红军找上门来询问。” 在张朝寿的向导下,红军从一户地主那里探得口风,找到被藏匿在金沙江上游的几只渡船。随后,红军在地方百姓帮助下,在禄劝和会理两地先后找到37名船工。“红军找到7艘船,但其中一艘破损,实际以6艘船来回渡江。”禄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忠富说。 “37名船工,由大伯负责带领,每船安排6名船工,三人一班,两人摇橹,一人掌舵,来回划10次换一班,歇人不歇船,日夜摆渡。”张慧珍说,每条大船可以渡60人,小船可渡40人,战马拴在船帮两侧游泳过河。 为确保渡江安全,黑夜里,皎平渡口两岸燃起了火堆,熊熊火焰将金沙江照得通红。经过7天7夜奋力摆渡,红军主力顺利渡江。 “神来之笔”的经典战例 翻阅史料,说到红军过金沙江,常用“巧渡”一词。红军巧渡金沙江到底“巧”在哪里? “首先是战略战术上的‘巧’。”省委党史研究室一处处长、党史专家余红介绍,1935年4月初,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后,直奔贵阳。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急令滇军主力增援。而毛泽东的作战意图则是“调虎离山袭金沙”,“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为西进云南、渡金沙江扫除主要障碍。正当国民党军向贵阳集中时,中央红军主力突向云南疾行,逼近昆明。为保昆明,“云南王”龙云让在云南东北部的孙渡纵队赶往昆明,并调集云南各地民团前去防守。这样一来,云南北部和金沙江南岸国民党兵力空虚,为红军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军渡金沙江,既是巧渡更是抢渡。”禄劝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忠富认为,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的原因,主要包括领导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红军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当地各族群众的支持。 在皎平渡过江时,红军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包括各部队得到指令再上船;每船有号码,规定所载人数及担数;将士们只能一路纵队上船等。渡江行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当地群众帮助红军寻找被敌人藏匿的船只,还打破了“夜不渡江”的旧俗。 从5月3日至9日,红军主力就靠37名船工、7只小船从容地过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桔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红二、六军团神速过天堑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一直被认为是“神来之笔”,《长征组歌》中的“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歌词更是广为传唱。但是许多人不知道,1936年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肖克、王震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 “从天而降”的外地人 “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这指的是金沙江上“长江第一湾”的奇景。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撒苏碧村与丽江石鼓镇之间,陡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转向东北,形成了罕见的“V”字形大湾。“长江第一湾”附近丽江石鼓、巨甸及江对岸的迪庆金江、上江一带的渡口,因红军抢渡金沙江而名载史册。 石鼓镇位于玉龙雪山西麓,是滇西通往康藏的门户。1936年,红二、六军团结束乌蒙山回旋战后,转战滇中,再兵分两路横扫滇西,于云南宾川会合后,至鹤庆部署抢渡金沙江的战略行动,之后仍分两路向石鼓进军。 “红军渡江前的一段时间里,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一些外地人,引起了村民的注意。”对父亲和兄长留下曾经的讲述 ,81岁的巨甸籍退休教师舒家政老人记忆犹新。他说,那时当地人与外面交往少,早晚见面的都是村子里三亲六戚和熟人。所以,“从天而降”的外地人自然引起了巨甸乡亲们的好奇和关注,只见他们两三人一伙,或做小生意,或表演耍把戏……红军渡江后,村民才猛然醒悟,原来那些人正是红军的侦查员。 调虎离山袭金沙 红二、六军团从石鼓一带抢渡金沙江与一年前中央红军抢渡皎平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调虎离山袭金沙。 红二、六军团最初打算先进入滇中,过普渡河至元谋,再从龙街渡金沙江北上。4月6日,红二军团占领距昆明仅85公里的寻甸县。红六军团经曲靖、马龙,向普渡河方向疾进。到这时,蒋介石才恍然大悟,红军不是要返回湘黔边界,而是渡金沙江北上。 龙云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在普渡河沿岸布下重兵。4月8日,红二、六军团汇合后,强渡普渡河受挫,从元谋渡金沙江北上的计划已无法实现。4月10日拂晓,红二、六军团突然调头南下,巧妙地穿过滇军的结合部,当天上午就出现在昆明附近的阿子营、羊街、鼠街一带。11日,红六军团第18团占领距昆明20公里的富民县城,全歼敌守城官兵。红军的出其不意震惊了国民党云南当局,当天,昆明全城戒严,龙云一面下令军官学校的学员前来守城,一面命令滇军主力火速返回昆明救援。当滇军星夜赶回昆明,普渡河防守空虚时,红军突然兵锋一转,渡过普渡河直奔滇西而去,把国民党滇军甩在了身后。 接下来,红军日夜兼程横扫滇西10县。4月25日,红二军团抵达丽江,各族百姓欢天喜地来到城南10里的“接官亭”迎接红军进城。随后,红12团团长黄新廷率部直奔石鼓抢占渡口。 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宣教部主任张学文介绍说,在先遣部队到达之前,红军要来石鼓过江的消息就在当地传开,地方国民党民团武装慑于红军声威,早已跑过江躲藏起来。而此时,当地官员早已把船凿沉于江底,对岸有船都藏在沟岔里,有团丁日夜看守。基于形势,黄新廷部迅速组织突击队泅水夺船,300名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连夜冒雨泅水过江夺船,抢占渡口。 4月26日,萧克率红六军团从鹤庆,经太安、九河,取道白汉场逆江而上也到达石鼓镇。他们与红12团隔江齐头疾进将石鼓镇上下百余里渡口全部控制在手。第二天晨曦,红军在当地船工的帮助下仅靠7条小船和赶制的木筏在5个渡口开始昼夜抢渡金沙江。迪庆州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孙彬涛介绍,敌机飞到渡口上空投弹轰炸,但渡口两岸山高岭峻,敌机不敢飞低,炸弹有的掉到麦田里,有的落到山坡上,并未影响到渡江大局。 入夜后,大堆的篝火映红了渡口的天空和江面,场面紧张而激烈。尽管面对湍急的江水和后面急追而来的国民党滇军,红军却从容不迫,井然有序。至28日黄昏,经过4天3夜,28名船工用7只木船、几十只木筏,昼夜不停将1.8万名红军送到对岸。当滇军刘正富旅风尘仆仆追到金沙江边时,红军早已安然远去,只留下江边石头上红军书写的标语:“来时接到宣威城,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费心,请回,请回!” 渡过金沙江天险的红军,将“追剿”而来的国民党军队甩在身后,浩浩荡荡取道中甸(今香格里拉市)进入藏区,粉碎了蒋介石围剿红二、六军团并阻止其渡江北上的企图。渡江后,萧克豪迈挥笔书就《北渡金沙江》诗:“盘江三月燧烽扬,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 红色记忆代代传 涛声依旧、古渡犹在,红军精神长存。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设在石鼓镇,5个渡口也都立起纪念碑。 “每到新生入学、少先队入队,青年入团、新兵入伍、党员入党,都会到纪念碑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连镇里老年组织和学校举办文艺活动都要到这里举行。”舒家政老人告诉记者,巨甸渡口的红军渡纪念碑在当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以此来激励家乡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江的对岸,迪庆州金江镇、上江乡沿线的七个渡口前红军渡纪念碑静静矗立。“小时候,爷爷和妈妈都讲过,村里住过红军,村里的船工帮助过红军。” 金沙江上的风在金江镇木斯扎渡口的摆渡人鲍国华的脸上刻下了时间的印记,对于发生在80年前的那段历史,年近不惑的鲍国华并不陌生。 口口相传的记忆深深地烙在了鲍国华的脑海里。“一位红军战士因伤势恶化牺牲后,家族长辈将他安葬,在祖坟留下一座无名红军墓,年年祭扫。”他回忆:“老人说,还曾将因伤病掉队的红军战士藏在村附近的山洞中,并把家里不多的口粮送给了红军。” 在红二、六军团渡江和随后休整的几天时间里,留下了大量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深故事。时光如水,80年过去了,流不走的是当地村民对长征精神丰碑的纪念和缅怀。近年里,迪庆州有关部门不仅在红军抢渡金沙江渡口原址修建起了红军渡纪念碑,并将遗址点作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活动地点,传承弘扬长征精神。 在金沙江沿岸,采访组一路走来,用心寻访总会从乡亲那里追寻到80年前红军战士绝处求生、昂扬向前的红色印记以及当地群众为红军提供敌情、担当向导、护送伤员的红色故事。村民尹学富因“拖欠两石租谷”而坐牢,被红军救出后,当向导、找船工,不分昼夜帮红军渡江,还救了两位落水战士;王孙等木匠师傅连夜为红军修木船、扎筏子;鲍学信父子冒着生命危险护送3位留落红军渡江远循——岁月如歌,一切载入史册,一切与奔流不息的金沙江水流入江岸群众的心田。 站在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前的观景台上,“长江第一湾”和美丽乡村一览无余,当人们登临其上饱览壮丽山水的时候,总会带着感慨、感佩、感恩之情去感悟那段红色岁月的律动和力量。 》》》新长征路再创辉煌 穿过烽火硝烟,跨越历史长河。一段长征的结束,意味着新长征的开始。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今天,长征精神已熔铸为红土地上共产党员的红色基因,融汇成4600万各族人民的精神气质。以长征精神为指引,同舟共济,顽强拼搏,在新长征路上创造新的辉煌。 进取 寻求发展新动力 这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古老河流。 金沙江属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岷江口,全长2308公里,在云南境内长1560公里,自西向东流经迪庆、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昭通7州市的23个县(市、区)。区域内人口77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6.3%,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1%。 千百年来,金沙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世世代代带给两岸人民灌溉便利、舟楫往来、鱼米富足。作为长江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江与西藏、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区、市)相邻相依,连接滇中城市经济圈、成渝经济区和黔中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是一条加速腾飞的澎湃河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战略,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区域合作,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为金沙江流域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截至去年底,区域内生产总值达到1618.7亿元,占全省的1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平均水平的72.6%。 如何依托黄金水道,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地区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示范引领,形成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使母亲河永葆生机与活力?站在新的起点,需要对金沙江的发展进行新的谋划。 今年7月,省政府正式印发《云南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把金沙江经济带打造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连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综合走廊和战略交汇带。 从雪域高原到乌蒙大地,依托黄金水道打造的金沙江经济带,为这条巨龙腾飞再添新动力。 开拓 激发发展新活力 推动金沙江经济带发展,实现人流、物资通达顺畅,是激发区域活力的先决条件。 目前,经济带内有内昆线、沪昆复线、南昆线、成昆线等多条铁路干线,主要城市基本实现公路高速化,干流通航里程约1091公里,已建成迪庆、丽江、大理、昭通、泸沽湖支线机场。 近年来,冲破关山阻隔、天堑艰险,一道道飞虹跨越两岸,一条条道路连通南北,我省综合交通建设捷报频传。 ——在上游。迪庆藏族自治州丽香铁路和香丽高速公路已破土动工,香德、德维(塔)二级公路基本建成通车,白马雪山两个特长隧道、茨中隧道顺利贯通,卡瓦博格大桥建成通车,其春大桥、德贡公路、羊拉公路、香稻公路、滇川通道等交通建设稳步推进; ——在中游。目前,滇中城市经济圈高速公路环线现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剩余2个项目也将于年底完成批复开工建设,滇中高速公路环线建设进一步加快; ——在下游。2月26日,昭乐高速公路串丝至佛耳岩段开工仪式在绥江县南岸镇举行,这标志着“我省第二大港”绥江港终于拥有一条出省大通道。 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在金沙江两岸渐次铺展。 《规划》提出,未来5年将加快构筑以金沙江黄金水道为纽带,以国家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城际铁路、干线公路和沿江港口码头为重要支撑,内连通长江经济带、外接南亚东南亚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创新 释放发展新潜力 资料显示,经济带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功能突出,森林覆盖率达61%,是我国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金沙江是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水能资源蕴藏量约7000万千瓦,已建成装机3056万千瓦;经济带民族众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规划》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强沿江开发规划和空间管制,统筹推进岸线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和生态廊道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区域生态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和共同监管,确保“一江清水”流出云南,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不断创新,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双赢,成为沿江各州(市)推进经济带建设的自觉行动,渗入到每项政策、每个举措当中,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正逐步显现。 “十二五”期间,丽江市围绕“水能富市”及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战略,强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载能产业两个百亿元工程建设,实现了能源供需结构由输入为主转变为输出为主的跨越,水电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迪庆藏族自治州按照建设“一个集散中心、五大国家公园、一条旅游环线”的旅游发展要求,加快推进香格里拉文化城建设,不断提升5大国家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努力将迪庆藏区打造成“生态最好、环境最优、和谐发展、永久品牌”的世界级精品生态旅游区和中国藏区最具特色的国际旅游胜地。 …… 不负人民期待,不负时代召唤,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以长征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一定能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红色追寻 金江镇 革命老区谱新篇 10年前,从单位双双下岗的彭正云两口子用自家宅基地,在金江镇吾竹村堆满五组开了一家农家乐,穿过临江修建的鱼塘就能看到波涛滚滚的金沙江。10年间,这家叫老幺鱼庄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从稀稀拉拉的本地食客,到动辄上百人的省内外游客,见证了香格里拉市金江镇由革命老区向特色旅游新区的变迁之路。 金江镇依江而生,地处金沙江河谷地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之金沙江水的持续滋养,这里种出的农产品产量高、品质好、卖价高,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可观的收入。“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9元,比“十一五”末增加4509元,全镇6345亩的烟叶种植面积,累计产值达1.1亿元。 “全镇约三分之二的灌溉用水来源于金沙江,可以说金沙江水滋养了金江镇人。”金江镇党委副书记周新宏坦言,金江镇除不断巩固冬青稞、烟叶、蚕桑、药材、葡萄、畜牧等产业外,也着重培育油橄榄、獭兔、豪猪等特色种植养殖业,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上了“中桔一号”。 “中桔一号”?面对记者的疑问,周新宏笑着解释说,它原本是当地普遍种植的优质烤烟品种,今年最高收购价每公斤达39.6元,这几年当地百姓种烤烟赚了钱,纷纷购置了实用的微型车,并亲切地把车命名为“中桔一号”。 顺江水蜿蜒的金江油路边,一株株烤烟长势喜人。建在金江镇士达村委会仕林上村边的“红军渡”就屹立在江边,这里是红军长征渡过金沙江北上抗日的七个渡口之一,1936年4月27日,红二军团直属部队和红五师、六师一部从格子至士林渡口渡江,在所邑休整。如今80年过去了,红军长征时留下的印记一点一滴烙在丰碑上,而红军的长征精神在这里传承发扬。 “这段红色历史是金江镇未来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周新宏介绍,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为红色历史而来,他们在参观“红军渡”的同时,还会到周围少数民族民居品尝农家菜、体验田园生活,带动了金江镇旅游业发展。 为了做好旅游服务业这篇文章,今年金江镇将加快推进特色旅游小集镇建设,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深入挖掘民间文化、民族风俗、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建设、农特产品等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底蕴,以农家田园风光和金沙江流域乡村文化为支撑,革命遗址标识、革命老区纪念碑、吾竹龙潭、长江第一湾、车轴岩画等为主线的金沙江党建长廊及红色旅游带。 》》》特写 天堑变通途 “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1935年,抢渡金沙江成功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在江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过金沙江》。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曾经拦住红军的“天堑”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通途”。 迪庆州金江镇,素有香格里拉“鱼米之乡”的美誉。80年前红军渡江后,曾在这里驻扎修整,村民帮助红军筹集了大量的物资,为红军翻越雪山进入藏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镇里楼房林立,道路纵横交错,接待游客的宾馆、农家乐等场所应有尽有。 作为镇里第一批开设农家乐的老板,吾竹村的和振华夫妇对于家乡的变化有着很深的体会。和振华介绍,10多年前自己和丈夫双双下岗,在村子旁边开起了农家乐,开业之初,运输成本高昂让他俩吃足了苦头。随着周边交通的逐步完善,和振华夫妇经营的农家乐生意也变得红火了起来。 据了解,现在每天经过这里的车辆已经超过7000辆,这里已经成为各种物品运输进入藏区的必经之道。随着交通的改善,金江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8209元,同比增长15.2%。 今后,金江镇将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致力于香格里拉“旅游西环线”的打造,联通虎跳峡、普达措国家公园、梅里雪山等著名旅游区形成精品旅游线路。 不仅如此,当年为红军渡江“立下大功”的木船和木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全换成了崭新的机械船。“我们现在过江一趟,就像你们坐公交车一样方便。”在木斯扎渡口,士旺村村民胡学志说,机械船的出现,给沿江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以前每个渡口都只有一些老旧的木船,不仅慢还耗力,换了机械船后,渡到对岸的丽江巨甸只要3分钟,来回就5元钱。”和学志说,数百米宽的金沙江曾阻拦村民们的出行,因此他能体会当年红军渡江的不易,也倍加珍惜自己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沿江县市亮点 香格里拉市:生态发展“绿”起来 香格里拉市是我省林业大市,森林既是香格里拉市生态环境的主体,也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些年,由于思想认识以及发展方式上的差距,林业工作经历了“破坏—治理—再破坏—再治理”的曲折过程。 自国家实施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为主的生态建设以来,香格里拉市林业工作实现了从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人工造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补植补造、低效林改造等有效措施使退化的森林植被重新获得生机,新增森林面积10679公顷。同时,核桃、油橄榄、红豆杉等经济林种植、林下野生食用菌资源采集利用、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等措施,使绿水青山产生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矢志不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为香格里拉市描绘出山清水秀的美好未来。2015年,全市林业产值5.6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4928元。 禄劝县:红土地上战贫困 1935年、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成功抢渡金沙江,实现了北上的重大战略转移。面对国家提出的“十三五”期间全面脱贫攻坚的宏伟蓝图,禄劝县干部群众继承长征精神,积极响应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谱写出长征路上的新故事。 今年,禄劝县被列为首个脱贫摘帽县,也是我省第一批脱贫摘帽的12个县市之一,对其他地区精准脱贫退出具有重要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为此,该县探索建立了“4+10+6”脱贫措施体系,整合统筹经济指标和公共服务,兼顾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全面实施特色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教育扶贫、医疗保险救助、社保政策兜底、外出务工增收、扶贫党建双推进、社会结对帮扶等十大工程,盯紧致贫原因、围绕家庭现状、尊重脱贫需求,“一户一策”精准治贫,确保脱贫成效,实现稳定脱贫,保障长远发展。今年全县计划脱贫14000人,截至8月15日,已脱贫10220人,成效明显。 玉龙县:念好产业致富经 近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乡镇党委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后,县委党校组织班子成员前往石鼓镇的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参观并听了党课、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层干部,更要发扬红军精神,竭心尽力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在纪念碑前,拉市镇美泉村委会主任木德光坚定地表示。 去年,玉龙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1亿元,增长4.2%,粮食总产11.97万吨。一批现代农业庄园、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脱颖而出,特色优势农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巩固。以油橄榄、核桃、雪桃为代表的林果产业持续发展,被列为“全国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畜牧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被列入“中央生猪调出大县”。 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未来,玉龙县思路清晰:结合云南大健康产业,做实云药之乡,争创云药名乡,打造云药强乡。重点发展烤烟、畜牧、药材、水果、蔬菜、木本油料、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云南畜牧强县。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32.6亿元,年均增长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