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梦想的翅膀
参观云南民族大学。 7天,跨越上千公里的路程,从迪庆维西县攀天阁乡美洛村民小组到大理、昆明,9名傈僳族学生在迪庆烟草公司的组织下走出大山看城市发展,短短几天学生们思考着什么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美洛村民小组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人们总爱调侃地说“美洛不美乐”。自2016年迪庆烟草在美洛村民小组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根据该组实际,迪庆烟草提出在今年8月份组织美洛村里孩子到外面走走看看。 8月18日一早,9名学生身着整洁干净衣服,在迪庆烟草公司兰永祥、徐志红、孙秀菊和驾驶员斯那的陪同下,开启了人生第一次旅程。 也许是因为和陌生人第一次出远门,孩子们上车后都不说话,车厢内的气氛显得很安静。“这次出来我就是大家的班主任,我姓徐,我给各位同学唱首歌!”徐志红打破了宁静地氛围。同学们抿嘴微笑看着这位唱歌有模有样“班主任”大哥哥。 “看!火车钻山洞了!”孩子们顺着兰大哥的手指方向好奇地张望。一列从昆明开往丽江的火车从山间疾驰而过,孩子们掏出手机拍照记录下旅程的第一个“惊喜”。 在大丽高速公路双廊服务区休息时,徐志红买来冰淇淋发给孩子们。孩子们靠着栏杆,看着洱海,吃着冰淇淋。“我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湖!好开心!云南有海吗?”15岁的男孩李才问道,“云南是一个高原内陆省份,只有高原湖泊没有大海。因为云南人渴望看海,所以看见大点的湖泊都会冠以海的称呼。”驾驶员斯纳那认真解答着孩子们的提问。 来到下关市已是晚上7点,此时下关已是华灯初上,霓虹闪耀。往日的这个时候孩子们还在帮家人做干活。今天,他们有了人生中的许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品尝白族人家菜品、第一次在恍如白昼的夜间散步、第一次从头到脚穿上了公司购置的新衣、第一次乘坐电梯、第一次入住酒店。 大理到昆明320公里,不远不近。4个多小时的车程中,每个人心中憧憬着心目中的昆明。从山里到城里,也许只是一两天的车程,但从山里到城里“心”的距离却并非一两天所能改变。车辆经过碧鸡关隧道后驶上昆明二环高架桥,整个昆明城尽收眼底。 “同学们,昆明到了。”兰大哥说。 “我们右手边是滇池,左手边是昆明城,远处那个就是昆明最高的摩天轮……” 孙秀菊如同导游般向全团介绍起来。按计划,孩子们在昆明3天,参观大学校园并到附近几个景点游玩。 就读于云南民大民族文化学院的大二学生孙诺七林和同伴义务当起了“老乡”的导游,来自维西县塔城镇的大二学生蜂贵华用地道的傈僳语和孩子们亲切交流,向孩子们讲述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交流了自身一路走来的生活及学习体会,并激励他们好好学习。这些同乡同族的哥哥姐姐们的举止谈吐深深影响着他们,置身大学的殿堂,同学们不时发出赞叹声。 17岁的李才英马上就要上高二了,她从小在山区环境中长大,见了太多饱受疾病折磨的人,有的因病妻离子散,有的困苦不堪,她希望有一天考上医学院当一名医生,然后回到村里替村民看病,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许多村民的不幸。 17岁的和顺英由于家中缺少劳力,她在学习的同时要帮家里做不少农活。有一次,她忙于回家复习功课,在割猪草的时候不小心用镰刀割刀了自己的手,如今手上还留着镰刀割伤的疤痕。她的愿望是要考上警校,做一名维护正义的警察。 因家庭贫困而不得不放弃大学梦想的金顺林和余金光选择了州民专汽修专业学习。“想来读大学吗?”“想来,但是更想帮家里。”“怎么帮?”“3年毕业后,我们就能自食其力不再增加家庭的负担。”两位同学的回答更多的显现出对家庭的担当。 93年出生的李剑锋现就读于文山学院文秘专业。当年高考480多分,分数过了本科线,但由于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和大城市的生活费,他报了文山学院专科。明年就毕业了,如果条件允许他还想继续前往更好的大学读本科。 有的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有的孩子选择了沉默,他们的梦正在生根发芽。 短短的7天旅程结束了,工作人员和孩子们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故事,17岁的女孩李顺英让孙秀菊很挂心,这个倔强的小女孩在很小的时候,由于家庭不和谐母亲远走山东,贫困的单亲家庭使她有些不愿跟人说话。她在旅行途中,她带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这是讲述一个一般人眼里的“怪孩子”逐渐融入集体的故事。也许李顺英觉得自己就是“小豆豆”强烈渴望着家庭的呵护与集体的关心。她过得还好吗,孙秀菊常常这样想。在旅行结束后,迪庆烟草公司的4名职工收到了9封信,在这些信里,李顺英写道,人生最重要不是置身何处,而是将前往何处。 在大山深处的美洛,有多少村民从来不曾走出大山,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这场迪庆烟草组织的“精神扶贫”让孩子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迪庆烟草立志要将这场“精神扶贫”深入持续地搞下去——正如孩子们在信中写的:山的那边不是山,我们一定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解大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