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未亮,在云南省公路海拔最高点——白马雪山丫口,巡牛人背着食盐,走进上万亩的天然草场,在溪流旁、草甸里平坦的石头上撒上盐巴,为养殖协会的牦牛带来润肠“神器”。 养殖协会会长是藏族小伙子那吉。他在德钦县升平镇阿东村经营一家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依靠牦牛养殖实现脱贫致富。为了带领乡亲共同致富,2014年5月,他主动将专业合作社变更为“阿东村牦牛养殖专业合作协会”,动员67户入会,养殖牦牛1122头。其中,他的牦牛212头。 协会成立后,县畜牧局技术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8名技术人员现场教学指导2次,入户指导60余户,重点开展牦牛健康养殖、饲料配置与加工、中药保健灌服等,提高了牦牛肉品质,建成育乳肥基地和饮料加工点各1个,饲料种植400余亩,设立10多个夏季牧场窝棚。经过探索,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等技术基本成熟,形成了一套饲养管理、设施修建的标准化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藏区牦牛标准化养殖之路。同时,协会11名负责人积极扩展项目和引进资金,按每户4000余元的物资和现金标准补助67户养殖户,提高会员养殖积极性和养殖效益。 那吉在养殖牦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和区位发展条件,探索试验牦牛健康养殖,采取“牧区繁养+农区增肥”的方法,至2014年形成了“农牧区耦合牦牛全年均衡出栏‘8215’模式”,即将牧区天然草原放牧生长到8岁、体重达200公斤左右的牦牛,转移进行100天左右健康饲养(过渡期10天驱虫健胃、90天包谷、蔓箐、猪肉、核桃油等健康圈养),体重增加50公斤左右后出栏销售。 通过牦牛健康养殖,牧区牦牛可常年出栏,缓解了牧区放牧草场的压力,有利于草场植被的再生和修复。依据2014年至今200余头牦牛饲养测定,健康养殖牦牛年增重50公斤,屠宰净肉率从36%提高到43%,头均经济纯利800元至1000元。目前,已发展牦牛健康养殖30户,其中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家,带动贫困户开展人工种草等劳务增收20余户,年户均劳务收入4600元。参会会员户均每头增收酥油5斤、奶酪50斤,有效带动和实现半山、高半山群众增收致富。 协会按照合作生产经营的方式,实现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同时,创新营销思路,设想打破传统出栏季节限制,采取鲜销和加工“两步走”的方式,在德钦、香格里拉、维西等地建立鲜销专卖店3个,并采取“互联网+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微商等平台鲜销至丽江、大理、昆明等地。下一步,协会将采取订单销售方式,稳步提升鲜销量。同时,深化系列产品开发,加强与牦牛肉加工企业合作,推进牦牛肉深加工、精品包装及品牌打造,有效扩展高端市场,争取把阿东健康牦牛肉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阿东·尼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