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集体资产 实现脱贫攻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认真总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典型经验,不断加快我州脱贫攻坚进程,确保2018年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和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维西县永春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和推进集体资产收益扶贫。 下面,笔者就整合集体资产,实现脱贫攻坚谈几点认识。 实施集体资产收益扶贫的背景。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永春乡又是维西县贫困乡之一,截至2015年末,永春乡尚有99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达350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3.42%。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必须做到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就是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重要论述和2015年省委副书记钟勉在视察庆福村时提出的,要以机制创新为引领、资源整合为基础、产业发展为龙头、村容整治为推手、素质提升为支撑、组织建设为保障,精准发力,建设“新房、新村、新景”,实现“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目标要求,维西县永春乡党委、政府在实施精准扶贫中重视培育贫困地区的增产增收产业,注重增强贫困农民的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扶贫攻坚的新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扶贫。 在精准扶贫中,永春乡按照“六个一批”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结合全省首个财政支农资金资产式股权量化改革试点工作,以发展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以发展集体经济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三种“合作股份”发展集体经济模式。 财政支农资金资产式股权量化模式 2015年底,永春乡在庆福村东山组启动全省首个财政支农资金资产式股权量化改革试点。成立了以党总支为核心、农户为主体、龙头企业为纽带的岩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财政支农资金、农户土地、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并进行资产化股权式量化,使农户通过合作社持有实体股份进行分红(单独划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股)。 合作社组建方式: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庆福岩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有42户社员,其中包括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将220亩土地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种植秦艽60亩、种植川乌(附子)40亩、种植桔梗100亩、种植当归20亩。 入股方式:以农户土地、基准工及财政支农资金三者入股,其中:土地按面积量化为每亩10股,基准工与土地面积捆绑入股(每亩投入10个工),村支部向合作社投入财政支农资金30万元(用于购买种苗及其他生产资料、培训等)。股权分配比例为:社员占总股份的80%,贫困户(建档立卡户)优先股占总股份的5%,合作社占总股份的15%作为生产发展资金(用于第二年生产资料购置)。 运行模式:由合作社组织社员统一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合作社与云南兰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云南兰草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并实行保底价回收中药材(产品市场价格高时,按照市场价收购;市场价格低于保底价时,公司按照保底价收购)。 预期收益:收益按股份比例分红,社员多劳多得、多地多得、多股多得。收益按当地产量和保底价计算,预计220亩中药材年产值可达79万元。以此基数计算,仅种植中药材一项,按股份比例分配,合作社42户社员每年收益可达63.2万元,户均年收益预计15047.6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5%优先股收益39500元,户均收益1012.8元。社员股分红和贫困优先股分红两项合计户均年收益16060.4元,全部可脱贫。 村支部牵头 企业参与模式 以“总支+公司+基地+农户(美光村马边海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在美光村马边海村民小组投入80万元建设一个72亩中药材育苗基地,其中村党总支投入产业发展资金30万元,维西供销药材土产有限公司注入资金50万元,目前已经建成投产。美光村党总支与维西供销药材土产有限公司签订为期10年的药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由公司负责统一提供优质云当归种苗、技术指导、销售生产,由村党总支负责组织农户开展种植管理(有偿)。 收益分配:公司占收入的60%、党总支占40%。党总支收益的60%分给全社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其余40%作为产业发展滚动资金。 预期效益:基地建成达产后,每年每亩可收益2万元,农户从中可获得四份收益,其中:地租每年每亩700元、务工补助每人每年7000元左右、年底二次分红每户每亩4800元、每户农户向公司提供基地肥料、山基土等每亩2车600元、农家肥每亩1车600元。 合作社统一营销模式 2014年2月,由村党总支牵头,永春乡在庆福村成立永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建立村党总支全投型集体经济的模式,庆福村党总支注资100多万元,流转土地50亩,建成101个总面积20200㎡的连片现代化标准大棚,目前,永福合作社大棚蔬菜基地已扩大至196个,占地70亩。现种有20个品种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已销到维西县菜市场、各大超市、酒店和相关学校单位。另外,合作社还建成一个1300㎡的生猪养殖厂,有猪舍48间,年出栏生猪200多头。 管理模式: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可便于管理,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村党总支牵头完成蔬菜大棚等基础设施后,把所建的蔬菜大棚交由合作社管理,一部分由合作社统一种植、一部分转租给10户种植能手种植。 收益分配:社员户占60%,党总支占40%。党总支得到的40%的分红用于该集体经济的管理支出、市场销售费用和村内公益支出、临时求助支出、村党总支工作费用及部分公益金、公积金提留。据统计,庆福村永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靠大棚蔬菜和生猪养殖获得三份收益:土每年地流转收益(地租)户均800元、每年在基地务工收入人均2350元、每年种养殖分红户均20350元。 几点启示:1.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东山组岩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收益扶贫模式是贫困村农民群众依靠产业实现脱贫的有效模式。在认真总结以往扶贫经验与教训后,将扶贫资金注入由广大群众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民发展生产中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合作社开展特色产业生产经营,在收益分配上兼顾合作社社员与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双方的利益,实现了贫困农户和集体经济双收益的目标。同时,以合作社所占股份分红作为下一年的生产发展资金,有效提高了贫困农户的主观能动性,转变了由过去的“输血式”扶贫模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解决了过去扶贫工作中“要你脱贫”向现在“我要脱贫”转变,解决了“年年扶贫年年扶”的根本问题,真正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2.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永福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收益扶贫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发挥扶贫资金“滚雪球”的效益,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集体经济收益扶贫模式,将农民承包的土地集中到一起,让农民群众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并在蔬菜种植中获得收入。同时还有产业收益的分红,使贫困群众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村总支通过集体经济收益扶贫模式将一部分收益用于合作社发展,产生次生效益,实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把一部分收益用于公益事业建设,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的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该模式通过基层党组织牵头和党员带头作用,以合作社为桥梁,以发展产业为引领,以党建带动扶贫,以扶贫促进党建,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 3.永春乡美光村马边海村民小组的集体收益扶贫模式大胆探索了社会资金在扶贫开发领域的新模式,从资金投入看,实现了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开发,把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公司投入(社会资金)作为合作社的发展资金,并以股权量化的形式加以确定。从项目运营来看,借助公司在中药材生产经营的优势,合作社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按股分红,体现了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有机统一,合作社社员在生产经营中获得务工收益,并在合作社按股分红中获得收益,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目标。该模式转变了以往主要靠政府力量来开展扶贫开发的局面,积极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开展精准扶贫。 4.集体收益扶贫模式变单打独斗为“五指握拳”:一是通过集中农民分散的土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了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利用合作社平台,集中了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实行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技术优势和经营能力,改变了以往个体经营、分散经营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劳动力成本的投入,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5.集体收益扶贫模式可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解决“空壳村”的问题,转变多数村“三委”无钱办事的局面。通过村提留的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可用于鼓励种养殖大户、养殖能手和党员干部创办农村集体经济,以及领办、引办、创办、帮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迅速形成一批集体经济村。(李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