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争当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十三五”生态环保工作展望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08 10:55:16

  

  生态文明已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理念和行动,而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十三五”时期,全州环保事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全州环境保护工作将紧紧抓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一核心,着力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坚持以“努力成为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定位为基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努力建设“美丽迪庆”,守护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使全州空间开发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污染防治能力增强;空气、声、辐射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全面控制;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态州”建设成果不断完善和深化;环境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公众参与环保渠道畅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要求。

精准有效开展污染防治

  坚决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水污染方面,按照《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制定完成并公布全州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启动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排查,组织开展水体达标方案制定工作,明确任务分工,抓好落实。着重研究国家、省级水污染防治方向,研究储备一批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持续加大对全州水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金沙江、澜沧江、纳帕海等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做好“两江”水质监测动态分析。强化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规划项目的申报争取,加快规划项目实施。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保护,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大气污染方面,重点加强工业、机动车、扬尘、农业面源等多污染源综合防控,开展多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控制。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和园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工程建设;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加快推进机动车环保管理和城市移动源整治,切实保障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逐步建立覆盖排污许可证制度。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按照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全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及环境治理规划》的编制工作,实施好第一批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积极争取后续中央、省级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支持。

严格环境监察执法

  不断提升环境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执法监管综合能力,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强化与公安、检察和审判机关的衔接配合,严惩违法企业及责任人,合力重拳打击环境违法。巩固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治成果,抓好隐患的整改落实。结合环境监管网格化实施,加强督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加强辐射安全监管。推进辐射环境监管全过程质量管理,实现监管系统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严把辐射行政许可关,强化辐射安全管理。加强全州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准备工作,切实提高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加强预防针对性,持续关注环境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群众环境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缓解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严格贯彻落实刚印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加强“12369环保热线值守,确保管理平台正常运行,保持通畅、透明的社会信息公开途径。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管理,提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不断强化环境监测在政府各项重大决策中的参谋助手作用,切实监控好全州主要城区空气、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流域水体等关系群众健康的环境要素。完善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形式,完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建立健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工作机制,开展好县(市)年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稳定运行,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质量。加强国控、省控重点企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有效、合法。

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宏观管理,促进环评提质增效。大力推进战略和规划环评落地,切实推进“四规合一”,加强城市总体规划、流域综合规划以及能源、交通、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严把环境准入关,切实执行“三同时”制度,做好审批权下放承接工作,坚持以环境保护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积极推动全州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为促进投资规模增长做好服务。同时,加快整改全州范围内环评“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未验先投”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抓好污染减排,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严格落实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追责。全面抓好重点污染减排项目。抓好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综合保护工程、龙潭湖截污工程及在建和新建城乡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加强“两污”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各部门按照职责,配合并完成好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好减排任务。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保护

  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按照《迪庆州生态创建实施方案》部署,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县、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村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环境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创建层次和水平。积极引导,全面铺开州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申报奠定基础。同时,做好省级生态文明乡镇申报准备,做到成熟一个申报完成一个。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为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抓好改革各项具体措施落实。

  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示范。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并扩大整治示范效益。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利用体系建设,科学施用农药、化肥,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2016年,督促完成维西整县推进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快推进全州“传统村落”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效应。同时,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积极做好香格里拉市、德钦县“整县推进”示范区建设项目前期申报工作。

不断提升环境宣教和信息化水平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意识,调动群众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真正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惠及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各种载体的作用,努力搭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保宣教平台,围绕环保重点工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围绕环境保护工作亮点特点,加强环境新闻宣传报道。

  大力推进信息公开。认真梳理信息公开相关要求,主动公开环境信息,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围绕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应对,主动发声、及时发声、正确发声,增强敏感性,提高亲和力,做好正面引导、解疑释惑,说清楚、说明白、说透彻。落实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积极推进公众有序参与环境事务。

  推进“环保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全州“数字环保”平台建设,融入“互联网+环保”先进理念和环保“大数据”建设思路。实现全州环保监管数据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

  思路方向和目标任务明确,能力和作风至为关键。全州环保部门继续加强作风建设,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持续提升素质能力和改进工作作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明党纪,维护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正风肃纪,不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坚持持之以恒,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长效化;加强事项监督,积极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坚持示范表率,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 

 

   65“世界环境日”期间,我州各级环保部门、各相关单位围绕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201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在当天开展的宣传活动中,各县市区环保局结合实际,以环保咨询、投诉受理、访谈互动、发放环保宣传品、环保图片展示、知识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

  活动中,我州群众积极参与,工作人员对市民提出的“龙潭河治理”“饮用水水质”“空气质量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各县(市)区在街道醒目位置、乡(镇)及农村悬挂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标语横幅。主城区电子屏滚动播放今年环境日主题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内容。当晚,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蔡武成在迪庆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指出,环境问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绿水青山就是财富,蓝天白云也是幸福。号召各行各业迅速行动起来,带头节约资源,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希望广大干部群众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良好风气,为努力成为“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做出积极的贡献。

  另外,从525起,州环保局在《迪庆日报》开辟专栏,连续10天刊发《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倡议书》,组织各县市区环保局全方位收集整理全州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案例警示、污染减排、扶贫攻坚、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政策及工作动态。同时,通过电视播出环保专题系列报道,分别反映宣传我州群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环保部门环境监测工作服务环境监督管理;落实新《环保法》,推进环境监察执法水平提升;多角度展示全州各级环保部门宣传工作动态。

   63,州环保局通过移动、电信及联通等向全州手机用户发送了今年环境日主题公益短信息,号召全民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共建美丽家园,争当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倾听诉求抓落实 精准发力保脱贫

——州环保局夺通村扶贫工作综述

  2015年以来,州环保局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多次深入贫困村户走访调研,最终制定了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能力提升建设等精准帮扶措施。2016年,该局集中力量,全力落实各项帮扶工作,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夺通村道路硬化工程进展迅速,道路硬化将加快该村脱贫摘帽步伐。长期以来,夺通村除沿江(伏霞公路)一线交通便利外,哈更、白升等上片区7公里道路全是毛路,路基窄、弯道多,且塌方安全隐患大,无法满足长远发展需要。本着“要想富,先修路”的思路,州环保局通过多次调研、实地勘察,实施了拓宽、加固、路面硬化等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哈更村民小组通组通户道路硬化4公里,该工程总投资229.63万元,计划在年内完成。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沿线村庄居民出行,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及集市贸易的繁荣、降低公路运输成本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建设完成集人畜安全饮水、种植浇灌为一体的500立方米蓄水池1座。

  生态环境方面,州环保局通过实施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处置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夺通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设施落后,造成垃圾收集处理困难且村民环保意识不强,随意丢弃、倾倒垃圾现象发生。长期堆积的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沟渠河流,污染水源,影响环境卫生;同时,垃圾腐烂霉变产生的毒有害气体,影响群众身心健康。因此,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迫切需要。州环保局结合《迪庆州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在挂钩点建设垃圾焚烧池一座并配套垃圾桶、垃圾运输车及项目管护人员,项目实施涉及13个村民小组1334人;工程建设总投资估算为30.57万元。目前,已完成土地协调、项目选址等前期工作。通过项目实施,使群众切身感受环境改善带来的现实利益,切身体会环境优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紧密联系以及自然、经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环境保护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群众在环境保护和建设美丽家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产业发展方面,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夺通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当前,葡萄种植产业、家畜饲养业稳定增收;油橄榄种植成为增收产业;核桃产业种植范围广数量多,长势良好;种植的60多亩附子将在年内实现效益;通过合同定向收购、示范带动方式,夺通村哈更村民小组将实施250亩石叶草种植项目,确保农户增收。

  能力提升方面,在州环保局的帮助下,该村不断加大农业技能培训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种养殖培训等实用技术培训,收到良好效果。今后,州环保局结合贫困户实际,开展挖机、厨师等技能培训,并开展劳务输出工作。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的方式,提高挂钩村农户的职业技能,拓宽农户的致富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户收入,早日实现脱贫、摘帽、增收的目标。 

 

倾力扶贫 情满夺通

——州环保局工作组深入扶贫点调研侧记

  一株株长势喜人的核桃苗,一片片葡萄林绿油油生机盎然。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如玉带在群山之中蜿蜒盘旋,通村入户。走进德钦县奔子栏镇夺通村,只见村民正在拓宽路基、运输砂石,抓紧硬化乡村道路。全村上下呈现出繁忙、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盛夏时节,由州环保局党组领导、各科室站负责人组成的扶贫工作队深入扶贫挂钩村开展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产业项目落实、生态环境整治调研走访及倾听诉求工作。

  在夺通村期间,州环保局党组与奔子栏镇党委、政府及人大相关人员交换意见。带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目的,州环保局扶贫工作队与村“三委”班子召开座谈会,沟通交流推进脱贫摘帽工作,倾听诉求。在交流中,村“三委”班子介绍了工作推进情况、下步整合资源实施规模化养殖计划;指出群众对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怕担风险等问题;希望给予规模化产业发展更多帮助支持等诉求。

  州环保局负责人指出,夺通村农业基础薄弱、稳定增收渠道不宽、特色产业规模小,加之地理位置偏僻等因素制约了发展。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因户施策、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工作组结合实际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抓好组织领导和基层建设。新班子要向组织看齐,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的最大政治任务、最紧迫的中心工作、不折不扣落实政策,推进既定任务落实。强化宣传力度,调动群众积极性,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让群众能够理解、配合扶贫产业项目开发;全局要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认真落实好部门的包村包户责任。二要抓好群众素质提升,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资助就学,提升群众就业能力。三要抓好集体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加强产业扶贫,坚持长远发展与短期见效相结合、示范引领与大面积发展相结合,壮大集体经济。确保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四要抓好环境治理,围绕“山、水、林、田、路”,推进村庄及其周边环境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