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州直机关工委党务干部延安精神培训班有感 从延河水到宝塔山,从杨家岭到王家坪,从南泥湾到“四八”烈士陵园……短短五天,脚踏着结实的黄土,行走在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居住和工作过地方,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听着讲授老师精彩的讲述,仿佛把自己带到了那个战火纷纷、英雄辈出的岁月。六七十年前,王若飞、叶挺、张思德……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以自己的生命,熔铸了一座座伟大的丰碑。 曾几何时,这种活跃在近现代民族独立舞台上的革命英雄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不惧牺牲、自强不息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然而,没有了金戈铁马,告别了战火纷飞,那些壮怀激烈、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也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幻,时间间隔的拉大,渐渐成为一些人眼中的“传奇”和“神话”。近年来,甚至网上出现了不少恶搞、抹黑革命先烈、抗战英雄的谣言: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最近又有人“论证”张思德是炼鸦片被活埋,并得出结论,这些烈士死得“轻于鸿毛”。 这些行为背后所透露出对历史的愚昧与无知,无疑是对英雄功绩与气节的亵渎,对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背叛。一个民族不敬重烈士,就不会再有烈士;一个国家不崇尚英雄,就不会再有英雄。欲灭其国,先毁其史。上世纪90年代,前苏联就曾出现过疯狂解构和扭曲英雄形象的歪风邪气。昔日的战斗英雄逐个倒下,国民信仰纷纷坍塌,这些瓦解民族信仰的“推进器”,懈怠家国精神的“催化剂”,成为前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诱因。前苏联的建立启迪了中国,前苏联的崩溃更警醒着今天的中国。往事历历在目,不可不鉴。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英雄之所以能携带着永不褪色的风采与情怀,红色精神之所以代代相传,除了他们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之外,还在于他们的身上涵养着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未间断的浩然正气。百折不挠、九死未悔,为了国家统一、人民幸福,不惜舍身成仁、捐躯赴义……虽世殊事异,但其红色精神内核,永远是民族之魂。这种精神对于处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来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特别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可以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在立足现实中点燃激情,自觉地在思想上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加可悲。”如何尊重敬畏历史,增强全社会对英雄的价值认同,体现着民众的文明修养与道德自觉。所以,我们铭记历史,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个个年代,我们缅怀英雄,也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个个名字。从历史的记忆中,从英雄的故事里,我们感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挺起的脊梁和自强不息的奋斗,这是我们生存、成长、强大的根基。 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党务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更有责任努力发掘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敬畏历史、崇拜英雄,坚决捍卫英雄们的“光辉与梦想”,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筑牢精神支柱。(和亚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