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2人入围云南省“最美十大人物”候选名单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07 16:20:36

香格里拉网讯(记者 和玉凤)记者从迪庆州委宣传部获悉,近日,2015年度云南省“最美十大人物”候选名单揭晓,迪庆州郭建红、喃茂辉成功入围100位候选人物名单。4月11日至5月10日,省委宣传部将开展点赞2015“最美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广大网民可关注“点赞云南”微信公众号参与网络投票,为心中的最美人物投票点赞。

据悉,2015“最美十大人物”将从9位“最美教师”、10位“最美职工”、7位“最美医生”、16位“最美法官”、10位“最美机关干部”、6位“最美警官”、10位“最美文艺工作者”、10位“最美戍边人”、6位“最美母亲”、16位“最美村官”中推荐。其中包括“最美文艺工作者”迪庆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郭建红、“最美村官”迪庆州维西县攀天阁乡工农村喃茂辉。

 

“点赞云南”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评选活动采取网络投票和专家推选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网络投票分值占60%,专家评选分值占40%,每类人物中分值排名第一的进入“最美十大人物”。4月11日至5月10日,新华网云南频道、云南网、云南文明网“点赞云南”宣传专题将集中展示候选人物的先进事迹,网络投票统一在“点赞云南”微信公众号(ID:DZYNXCB)上进行,广大网民关注“点赞云南”微信公众号,点击“最美人物”即可参与投票活动。

郭建红:藏区民乐的“幕后英雄”

喃茂辉:工农村嬗变背后的“村官”

郭建红:藏区民乐的“幕后英雄”

2015年5月,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郭建红20多年精心创作的80首歌曲集《五彩哈达颂吉祥》出版发行。

在迪庆,说起郭建红,知晓的人并不多,但提起在雪域高原经久不衰传唱的《走进卡瓦格博》《五彩哈达》和《迷人的普达措》等歌曲,却令人赞不绝口。那些或抒发对家乡的热爱、或挥洒康巴儿女豪情的作品,已成为他的另一张面孔;在优美的音乐旋律背后,他更像是一片绿叶,孕育出一朵朵靓丽的“格桑花”。他创作的歌曲唱红了很多歌手,而他依旧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在流年的光阴中敲响着一个个音符,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坚守音乐的品质与尊严,同时也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梦想和荣光。

1997年迪庆州承办康巴艺术节。在当时,迪庆的音乐创作人才匮乏,而州里要在康巴艺术节期间推出一批本土的迎宾、送别、敬酒歌曲,改变迪庆无本土礼仪歌曲的状况。郭建红接到任务后,主动与词作者密切协作,创作出了酒歌《雪域江河情》《格茸拉》和送别歌《惜别》等,使参加康巴艺术节的毗邻藏区嘉宾对迪庆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从此之后,郭建红创作出了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本土歌曲,成为迪庆音乐界的一颗新星。

这位康巴汉子在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歌舞的同时也大胆创新,把锅庄舞从原来的“躬身而跳、低头而舞”改为现在的“直腰而跳,抬头而舞”。他说:“所有的伴奏,都是根据民间锅庄曲调的节奏做成,改编过程中,我们力求不远离锅庄本色,有变化,不走味,让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曲调。”在采集锅庄舞音乐的过程中,郭建红通过音像、文字、图片等,对锅庄做了最为完整的记录,并进行资料存档。他说:“这种创新普及和完整传承双管齐下的做法,更有利于锅庄舞的保护。”

年过五旬的郭建红坚持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搜集整理了近500首民族歌舞素材,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艺术人才,还制作出版了近20张民族民间歌舞传承光碟,抢救性地保护、开发、传承和弘扬了迪庆优秀的民族民间歌舞文化。他创作的舞蹈音乐《古道踏歌》《笑脸》《香巴拉》等众多高品质的艺术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项,为传承我省民族本土音乐作出了贡献。他先后被评为我省“‘十一五’先进文艺工作者”,获省文联授予的“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等。(云南网)

喃茂辉:工农村嬗变背后的“村官”

工农村是一个傈僳族、藏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在清末即有“武陵桃源”的美誉,然而,这里在几年前曾一度令人“谈村色变”:工作组的“禁区”,外地客商的“禁地”……

台历翻到2014年,踏入工农村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山明水秀,还有村民们的和善友爱,村容的干净整洁……

短短几年,工农村实现了从一个昔日的“问题村”到“文明村”的华丽转身,背后的嬗变之因,是村里有一只“领头雁”——村委会主任喃茂辉。

2007年,在群众一片质疑的眼光中,喃茂辉开始担任工农村委会主任。当时的工农村可以说是问题成堆:治安无序,百姓贫穷,更为要命的是工作组进不去,外地客商不敢来……

喃茂辉能担此重任吗?上任伊始,不少群众在背后嘀咕。

“以前工农村是乡里闻名的问题村,经常打架斗殴……”村里人坦言,“以前工作组不敢来,来了也要被打跑。”而令喃茂辉一直难过不已的还有一件事:上任后举办的第一届村物资交流会,举办的头天就有客商的货物被偷走,甚至有村民去公然公开哄抢。

工农村15个村民小组,村匪村霸多在藏族聚居的两个村民小组。那时,这两个村民小组的人到乡里看电影与人发生口角,也会召集人去乡政府“讨要说法”,其他如村民到乡里宁肯多花点时间,都要绕道走。

面对这种情况,喃茂辉心痛不已。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他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抓制度,特别要抓法律触角延伸不到的角落,用制度来规范村民们的行为。

“不准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侵占和破坏国有土地;提倡维护生态,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资源;不准组织、参与赌博性质的斗牛、斗鸡、打麻将、打扑克等活动,提倡热爱生活,文明娱乐……”

在工农村每户村民的门口,都能看到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十不准十提倡”。在“十不准十提倡”当中,有不准打架斗殴、酗酒闹事、偷盗;不准违法生育,不准虐待妇女儿、儿童、老人;不准破坏公共设施、不准无故不送子女入学,不准有意刁难学校及老师,不准乱放牲畜、乱扔乱堆垃圾等等。每一项十不准,都和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挂在墙上,村委会和每户村民都签订了合约,并相应实施了村规民约的积分管理制度。每户村民以10分制管理,违反的扣分,有助人为乐等诸如此类的加分。以5分为红线,扣分在5分以下的由村委会收缴违约金和赔偿款,超过5分的直接与当年的惠民政策挂钩,作为民主评议的主要依据。换句话说,当年如果得分只有4分,只要全体村民通过,那这户人家的每年每人约2000元的惠民补贴就要受到影响了。

一项制度的执行,关键就是不怕得罪人。喃茂辉的二哥仅仅因为观看斗牛就被扣2分,扣罚违约金200元,他的侄儿夫妻争吵也被罚200元……

对于触犯“十不准”的村民,喃茂辉并非采取一罚了之的做法,每次遇到扣分罚款情况,他都要让村调解委、治保委以及社区警务人员对当事人进行调节教育,直到让他们对处罚心悦诚服。

听说对自己家人都毫不留情,各个村民小组的3名监事会成员也对民情实行了“铁腕”登记。

令人欣喜的是,实行《十不准十提倡》和积分管理以来,工农村违反村规民约的人数一直呈直线下降,到2014年,已从实施初期的数十人减少到不到5人。

除了担任村委会主任外,喃茂辉还担任了村里的党总支副书记。对于党员的积分制管理,村民们认为更是一个“严”字了得。

按照村里制定的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党员除了必须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外,对村里出现的违反情况负有更大的责任:比如挂钩的村民户出现违约情况要连带扣分,自己违反的双倍处罚……

《十不准十提倡》以及两项积分制度的实施,给工农村带来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变化;实施前,村里开个会起码得一个星期前通知,到场的人还是稀稀拉拉。特别是每逢有惠农相关补贴下发时,很多时候村民之间都会争得面红耳赤……

对此,喃茂辉感触颇深:“以前凭个人威望做群众工作,难以把握好政策界限,即便自己做得公平公正,也背后有人说优亲厚友。现在,村规民约是大家说了算,奖惩直接与得分挂钩,大家也没有什么闲话。”

更为可喜的是,现在的工农村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乡风文明,以前为补贴多少而争吵的人家,现在大家都相互谦让。村里在2011年治安案件有8起,到2013年后就一直是空白,社会矛盾纠纷也由原来每年的几十起减少到现在的个位数……

喃茂辉86岁高龄的父亲喃印兴说:“以前村里的党员与农民不相处,有架子,不干事,现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云南网)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