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通过打好精准培训、定向使用和拓宽出口“三张牌”,走出了一条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培养路。 不撒糊椒面——打好“精准培训牌” 缺什么补什么,针对性地开展综合素质提升培训,让大学生村官尽快成才,是迪庆一以贯之的做法。大学生村官都是从家门到校门,没有工作经历。针对这一“短板”,州委组织部每年从提高大学生村官“六大员”综合素质提升的角度出发,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放下去”方式,充分发挥州委党校干部培训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素质培训。在乡土人才培养、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进行集中业务方法指导;同时召开全州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和不足。本着“需要什么补什么”原则,全面培训、全程跟踪、全面覆盖,让大学生村官在理论讲堂上增知识,在服务群众中长见识,摆脱书生气,脚踏实地接地气。2008年以来,按照“管用、顶用、实用”的原则,我州先后培训大学生村官8次,1300多人次参加学习,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不泛泛用力——打好“定向使用牌” 放下去,到艰苦的农村去,定向释放大学生村官服务藏区“三农”工作的正能量,迪庆始终突出这一重点。一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着重建立完善促进大学生村官队伍作用发挥的工作机制,坚持以用为先,放手使用。重在引导大学生村官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员、村级事务管理员、惠民事项办理员、人民群众服务员、远程教育播放员和云岭先锋信息员规定的职责范围展开工作。二是解决“怎么做”问题。方法总比困难多。教育大学生村官坚持“四多四看”:驻村多和藏区农牧民交朋友、多进村入户了解民情、多到田间地头调研生活生产、多把基层一线的情况反映上来,精准扶贫中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无读书郎。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几重情感。在接地气中培养群众感情,累积工作才干。仅2015年,大学生村官先后撰写有质量的民情调研报告30多篇,为群众办实事600多件。三是解决“优势在哪”的问题,“扶上马、送一程”。迪庆招聘的大学生村官大多数有藏族、傈僳族语言优势,有利于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8年来,大学生村官发挥民族语言优势,先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配合“村三委”,主动融入群众,把纠纷从“事后灭火”向“事前化解”转移,社会管理从“被动”向“主动”前置,抓早抓小抓了,先后化解大小基层乡村矛盾400余件。 不拘于一格——打好“拓宽出口牌” 拓宽出口,迪庆州始终重视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促进就业。2008年以来,先后有329人分别考取了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仅进入乡镇党委班子就有29人。一是就业政策给予倾斜。州委州政府出台〔201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从培养人才方面,把大学生村官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路径,并为打造大学生村官生成干部新链条,提供政策依据和方向。二是政策规定刚性约束。当公务员招考时,拿出20%的岗位,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当事业单位出现岗位空缺时,要求单位至少拿出50%名额进行统考,公开招聘。三是促进就业渠道顺畅。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村官到村、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助理、主任助理或到乡镇开展1-2年的“三支一扶”,期满后由人才机构推荐就业。同时,鼓励自主创业或到非公经济单位就业。自主创业免收个体工商登记等20余种费用;经费不足时,参照下岗人员按每人最高3万元小额贷款扶持等。由于扩大就业出口这张牌打得好,全州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比例、多岗位就业率和多形式创业分流率均在全省前列。 (通讯员 牛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