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香格里拉市上江乡“2·14”森林火灾中 因公殉职的梁学仁同志系列报道(四) 除三间土坯房,他没有为家人留下任何积蓄,反而欠下打算装修房屋的5万元贷款,但行医多年,除去成本,他从不多收一分诊费,甚至倒贴给予治疗,有村民赊账多年未还,他也从不开口讨要。 他总是很忙,连节假日也很少陪在家人身边,甚至连拍一张全家福也多次耽搁,最终不了了之,但只要乡亲们有需要,他总第一时间赶到,从不言累言苦,从不推脱。 在大家眼中,他扶贫济困、默默奉献、事事模范,是一个难得的好邻居、好村民。但在家人心中,他为家中出力太少,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儿子、称职的丈夫和称职的父亲。 他就是梁学仁,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兽医员,也是一个事事着想他人的老实人。 他从来不为难别人,却常常把自己为难住了 自幼家境贫寒的梁学仁,打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苦。在良美村群众口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在昆明读书时,由于家中生活贫困无钱买票回家,一年冬天,梁学仁瞒着家人从昆明整整走了7天才回到家。 如今斯人已去,当时的情形已无法回顾,但也许正是这些苦难和生活的磨练,让梁学仁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在梁学仁的遗物中有一只钢笔,这是梁学仁获得先进称号时附赠的奖品,多年来,这只钢笔依旧精致崭新,“他一直舍不得用,说要留着做个纪念。今年过年,我特地给他买了一条好烟,他也舍不得抽,现在人去了,烟还剩下大半条。”看着哥哥的遗物,梁学仁的弟弟梁学义心中感慨万千,在他的印象中,哥哥身上的衣服就没有几件贵的,一个地摊上买的帆布包一背就是几年,洗得发白也舍不得买个新的。“梁哥就是这样,穿得朴朴素素,如果没有人介绍,你一定想不到他是国家干部。”同事兰菊燕告诉记者,由于穿着朴素,许多人曾开玩笑说梁学仁不像干部,倒像是逃荒的难民,对此,梁学仁总是一笑了之,从不争辩。 “别看我哥平时生活节俭,对别人他一直都很大方。”梁学义告诉记者,在出诊过程中,除去药物成本,梁学仁从不多收一分钱,对条件艰苦的农户,他甚至免费给予治疗。“他的工资基本都倒贴了。”梁学义说。几年前,为贴补家用和方便群众购买饲料,梁学仁的妻子贷款在村里开了一家饲料店。饲料店开张了,前来购买饲料的村民每天都有很多,但经营多年却始终入不敷出。店里生意不错,钱去哪里了? “2011年11月2日,四队赵某欠饲料40公斤一件,合计人民币560元”“2016年2月11日,叶某欠饲料20公斤一件,合计120元”……店里20多本厚厚的记账簿给出了答案,上面一页页都是村民赊欠饲料、药物、针水等款项的凭证,记者看到三四年前的帐还有不少,粗略进行了计算,这些账簿加起来差不多有五六万的欠款。“上面都是别人写的欠条,人家来还,我哥就撕一张,从来没有见他主动催过一次帐。”弟弟梁学义的话在采访中得到许多老百姓的证实,养殖户冯荣华早已习惯了与梁学仁先赊后结的交易方式,“遇到买饲料没钱了,我们就赊着,有钱了再拿给他,他也从来不追任何人的账,因此,大家都喜欢到他家的饲料店里赊账。” “你去催催,把账结下不就有钱了?”一次,得知没钱进货的梁学仁夫妇准备向他人借钱周转,弟弟梁学义就为哥哥支招,但话还没说完,便被哥哥一口回绝。他说:“老乡来跟我赊饲料是信任我,他们暂时没有来还,说明还有困难,人家有困难我们去催账,这是落井下石啊,我们也是苦日子过过来的,现在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到那一步,就不要去为难人家了。” 梁学仁就这样从来不为难别人,却常常把自己为难住了。今年春节前夕,梁学仁和妻子商量决定对家中的房屋进行装修翻新,但卡里没有积蓄,可梁学仁从没向任何人提出还钱,最后还是妻子抵押户口本,在农村信用社申请了5万元的贷款,才解决了这一难题。 他心里想的总是别人,却把自家人给忘了 三间老旧的土坯房,卡里、存折里没有任何积蓄,梁学仁走了。 工作20多年的他没有给妻儿留下太多东西,甚至连一张全家福也没有留下。今年春节,趁着一家团聚,弟弟梁学义提出吃完饭一起拍个全家福做个留念,但饭还没吃完,接到电话的梁学仁背上药箱便出了家门,直到天黑才回到家中,拍全家福的计划自然也就泡汤了。如今人走了,没拍成的全家福成了一家人心中最大的遗憾。 “他心里想的总是别人,却把自家人给忘了。”在弟弟梁学义眼中,哥哥是一个好人、老实人,但却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儿子、称职的丈夫和称职的父亲。母亲生病打针他在外出诊,全家大小事务由妻子一个人扛,年幼的孩子和他每天见不了面……梁学仁一直很忙,忙得忘记了自己,忙得没时间照顾家人。“那年,村里发生蓝耳病和口蹄疫,他因为职责所在先帮全村群众打完疫苗,最后才回家给自己的猪打疫苗。但那时已经来不及了,他家里的40多头猪一个不剩都死了。唉,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太老实了,可惜了!”从小一起玩长大的邻居叶晓平至今对梁学仁的离去还不能释怀。 “你哥哥对你还没有对我好!”梁学义告诉记者,邻居李应全不时向他炫耀的这句话曾让他又好气又好笑。原来,梁学仁看到邻居困难户李应全79岁的老母亲生病却无钱医治,便主动把老人家送到医院治疗,不仅承担了全部医药费,还给老人家买了鸡蛋等营养品。不仅如此,为了帮扶李应全尽早成家立业,2013年底,梁学仁还给李应全1500元钱出门去找媳妇,最终钱花完了,媳妇也没找到,但梁学仁什么也没抱怨。相反,看到李应全母子俩过年没有年猪,梁学仁还把家中一头200多斤的肥猪送给他们。 2014年开春,梁学仁又给李应全送去了一头母猪,还免费送了几袋饲料,劝其专心养殖,早日脱贫。采访中,李应全说:“我们非亲非故,他对我这么好,村里群众都知道,不仅给我钱、给我猪、给我饲料,还天天从思想上教育我、鼓励我、引导我,这样的好人上哪里去找啊!” “阿七三这个人确实难得。”许多附近的村民都知道梁学仁的家庭情况,除了体弱多病的母亲,梁学仁家中还有一位残疾的叔叔,没有任何劳力,一直靠他养活。而在赡养两位老人的同时,梁学仁还抚养着妻弟的女儿,由于母亲离家出走,侄女木灿英4岁时便被梁学仁和妻子接到家中,供其上学读书,直到现在。“小爷对我很好,就像亲生姑娘一样。”木灿英告诉记者,虽然有了弟弟,但梁学仁对她始终没有任何区别对待,“我现在17岁上高一,小爷(姑爹)还说要供我上大学,没想到他就这样走了……”说不到几句,小姑娘已是泪流满面。 “现在他走了,但我自己一定会想办法把侄女供到毕业,把年仅5岁的儿子抚养长大。我相信,这也是他最后的牵挂和想法!”采访最后,梁学仁的妻子和松琼告诉记者,虽然有几分不甘和埋怨,但嫁给这个男人她从不后悔。(香格里拉网记者 石显尧 郜鹏程) 【香格里拉网评论】党员干部的标杆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梁学仁太过老实,甚至有点“憨”:救活了别人家的猪,自己家的却死个干净;开了铺子,除了欠条,他剩下的就是债务;老人生病了,他不在床旁伺候……读了他的故事,我们眼前就会明亮起来,那个穿着朴实、家庭简陋,又成天忙忙碌碌的人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基层普通党员,他用自己的真心书写了丰富的人生,用自己的付出诠释了生命的价值。 扎根基层,不求闻达、不求名利,甘于默默无闻做小事、做实事、做好事,能做到这些的人是有境界、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是心里装着群众、心怀基层百姓的人。优秀共产党员梁学仁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旗帜和标杆。 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在全州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建设“一区一兵一中心”,开启“十三五”征程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多像梁学仁一样扎根基层、全心为民的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让我们以梁学仁为榜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道德修养、理想信念,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做起,为谱写好中国梦迪庆篇章凝聚正能量,为推进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评论员 张锦明)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