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新春走基层:拜年记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1 18:16:13

按照香格里拉市上江乡木高村的风俗,正月初一是个繁忙的日子。这一天,小辈要给长辈拜年。

在老家过春节,当天重要之事就是看望族中的老人。

和母亲合计一下,记者准备用一天的时间,挨个看望在原居住地居住着的13位老人。记者家乡的原居住地在二半山区,虽然有车路,但弯子多,还较陡,以自己的技术和车况,根本不敢开上山。也不敢坐村里小伙的摩托车,所以只有选择徒步上山,也好,看望老人和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一天走下来,感触颇深。这几年,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真是好,特别是对农村老年人,再加上孩子们孝顺、勤劳,13位老人都享受着天伦之乐。

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作一一介绍,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位,来展现当今二半山区农村的社会风气以及老年人的生活。

表叔家子女孝顺、儿孙满堂

小表叔唐国宝是退休干部,20多年前从上江乡政府退休。他是我们家族上一辈中少有的几位知识分子之一,曾经供职于县政府、州歌舞团和集体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由于家庭和身体的原因,组织上让他到离家近、海拔低一些的乡政府工作,直到退休。现在,小表叔自立门户,儿女已成家,孙儿孙女孝顺,虽二老时有小病,但心情舒畅,其乐融融。小表叔说:“现在国家强盛,对老干部特别关怀,以工资待遇为例,退休时每月才有几百元,现在已超过5000元,有病痛,可享受公费医疗。”

比起小表叔,大表叔唐国安家以前的生活很困难。大表叔走得早,留给大表婶7个未成年的孩子。当时,农村已包产到户,大表婶既当娘又当爹,里外都得她一人照看,其艰难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现在儿女个个长大,老大、老二已分家,女儿出嫁,家里由老四当家。老四是个能干人,前几年,毛坡河修电站,他在家办起小卖部和娱乐场馆,把几弟兄都带动起来。如今他家里已成为片区的活动场所,是村里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前几天,老四忙里忙外,张罗着为儿子办婚事。大表婶的付出总算有了回报,现在家庭和睦,儿子们在老四的统一安排下致力于发家致富。

勒巴舞大爹的梦想

金利才大爹是毛坡片区唯一的拉科勒巴舞传人。大爹今年已86岁高龄,和父亲同岁,但精神面貌要比父亲好得多。初一见到他时,正坐在火塘边。满头银发,连络腮胡也是白色的,像年画里的老寿星,精神爽朗。大爹膝下无儿女,是侄女俸待俩老。大妈前几年过逝。前年,孙女成家,招姑爷。一家人对大爹爱护有加,大爹说,勒巴舞是祖上传承下来的,老祖宗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现在国家对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市、乡、村各级政府都时常组织活动,排练节目,参加文艺调演,以此来传承拉科勒巴。目前,已有3、4个年青人掌握了舞蹈种类和跳法,最担心的是,唱调和歌词难以传承,因为都是用藏族音调和藏语歌词,年轻人不懂藏话。加之有些唱法和歌词自己也忘记了,得慢慢回忆。最大的心愿是,拉科勒巴舞后继有人。

永远不服老的姨妈

姨妈金利品总是唠叨着她的农活,家里人都劝她闲闲,但她闲不住,还是要到田地里看看。姨妈虽然已经80多岁了,做起农活就像50多岁的人。姨妈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做什么事都要比别人好。姨爹前几年中风离她而去,留下姨妈一人孤苦伶仃。表哥在香格里拉市区工作,在家陪老人的日子有限,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姨妈一个人过日子的。姨妈又是幸福的。母亲、小娘和小舅一有时间,都到姨妈那里住上几天。邻居和侄儿、侄女们时不时到她那里坐坐,到农忙季节,他们先把姨妈的田地整理好,才做自家的。姨妈说:“国家发放的老龄补贴,已足够一年的盐巴茶钱;找药有合作医疗,还有子女孝顺,知足了!”

大叔晚年有依靠

大叔和绍吉是村里面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大集体时候,大婶就得病走了,留下3个儿子,当时小儿子才两、三岁。大叔没有再娶,和二佬把3个儿子抚养长大。但天公不作美,当家的小儿子多病,且多灾多难,一次砍柴时被斧头砍伤,一次摩托车翻车,到40多岁还没有成家。大叔年纪大,又喜欢喝酒。几年前被划为困难户,靠政府救剂过日子。“千里姻缘一线牵”,两年前,小弟认识一位女子,并且相爱。女子离异,带有小孩,这正合大叔一家的心意。现在子女对大叔都很好,特别是小儿子媳妇,对大叔和小弟照顾得体。在大叔家,小弟自豪地说:“我当爷爷了!”原来,小弟媳妇的女儿前年结婚,过年期间已住进医院,听小弟说初五出院,到时,大叔和小弟都要去祝贺!(香格里拉网记者 余富全)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