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新春走基层:张桂香的年货篮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1 18:03:48

今年75岁的张桂香是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兴隆村人。从邻村嫁到兴隆村安家近50年来,每年腊月末,她都要采购年货,她的年货篮子里装着她对家人的浓浓爱意。

春天就开始准备年货

1965年,张桂香成家的时候,物资及其困乏,供销社里除了定量供应的红糖、粉丝、盐巴、茶叶外,街上几乎买不到什么东西。

在中国的每个角落,每到年末岁首,大家都要倾尽全力备好年货,过一个吃食比平时丰富一些的春节。张桂香也和村里的妇女一样,每一年都把过年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一些,让家里的老小过年有吃的,有新衣服穿。

每年春天,她都在自己小小的自留地里种上过年用的韭菜、茨菰等,在屋后的空地里种上一排甘蔗,等待一年中的阳光雨露照晒和滋润过后,在春节里让自己的家人吃上。从年初开始,她就喂上一头年猪,到年末宰杀之后,一半上缴国家,一半留着家人过年用。

那时候,她每年都要从春天开始准备家人的穿着,老人的裤子、小孩的鞋子、自己的围腰等都需要她合理安排好布票,一点一点凑,一样一样置办,在油灯下一针一针缝补。

遇到年景好的时候,腊月里她会煮上一锅玉米糖,拉几个带有纹路的白糖,用一点糖稀粘出籼米糖、核桃糖。

到春节前,她到购销店里置办年货,一只竹篮里装着糖、茶、盐,偶尔还有几颗数量不多的水果糖。

俗话说:“娃娃爱过年,大人爱办田。”除夕当天,她家的灶房也飘出韭菜根的香味,孩子们嘴里噙着水果糖,拿着自做的小风车或者铁环快乐地在山村小路上奔跑。

那时,张桂香是个年轻能干的少妇,两条又粗又长的黑辫总是在她忙碌的腰背上舞动,引来村里许多妇女羡慕的眼光。

1975年,腊月末了,家里一分钱也没有,眼看着年关临近,张桂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这时除了夫妻俩,她的老公公已经83岁,还有4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找到生产队队长,哀求预支10元钱置办年货,但没有得到帮助。回到家里,她拿出剪刀,一狠心剪下了她心爱的长发,拿到供销社里卖了6元钱,换回了一家老小过年用的糖、茶、盐。

买点什么?这些年货不好选

在刚刚到来的丙申年春节前,身体健朗的张桂香又来到吾竹街上置办年货。这时的张桂香不再是家里的当家人,她已经是儿孙满堂了。

今年春节,远在重庆、成都和县城里工作和生活的孩子们早早就打来电话说要回家过年。张桂香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她还是想买一些孩子们喜欢吃的东西,让春节的吃食更丰富点。

猪肉家里备得很充足,速冻的、晾晒的应有尽有,过去很稀罕的鲤鱼、草鱼正在鱼塘里活蹦乱跳,过去没见过的大虾也已经储备好了。

离过年还有十多天,镇上的街道已经变得很拥挤,时鲜小菜、水果以及小孩们喜欢的烟花爆竹都早早把过年的气氛装点得很浓。有了老年保障的张大妈不再为拿不出钱置办年货焦愁,孩子们长大了,儿孙尽量给他们夫妻二老备足生活所需的物资,每年还给他们寄来钱,让他们自己购置需要的物品。家里的粮食也很充足,蔬菜在地里生长得很好。

从街头走到街尾,丰富的物品让她应接不暇,过年吃点什么,买些什么?张桂香有些犯愁。

她想,城里生活的孩子们吃不到什么,她就买什么。决心一下,她的篮子里就被高山蔓菁、豆豉粑、干腌菜、木瓜、玉米糖、籼米糖、百合、韭菜根等物品装得满满的。背着一篮子年货,张桂香豁了门牙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她要在孩子们回到家之前,买够孩子们喜欢吃的绿色食品。(香格里拉网记者 程志开)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