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迪庆香格里拉文化发展纪实 ● 永基卓玛 “十二五”期间,迪庆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积极推进香格里拉文化“走出去”战略,有效宣传迪庆文艺创作成果,增进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先后出访欧美16国,通过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提升香格里拉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如今,迪庆香格里拉的民族文化宝藏向世人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文化兴州掘宝藏 迪庆是历史上茶马古道要冲,全州各民族都保持和传承着自身独特古老的传统文化样式,共同构成了多彩的香格里拉文化品牌。迪庆的每个世居民族都完整地传承着古老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大都采用口传身授,艺人一代代老去,面临着传统文化传承断代问题。在上世纪60年代,迪庆塔城热巴曾在北京演出引起轰动,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到21世纪时,会表演整套热巴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与塔城热巴一样,迪庆民族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困境。 对此,我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组织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摸清了文化资源家底,藏公堂、茨中天主教堂、寿国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松赞林寺等8个宗教、文化场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格里拉藏族锅庄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维西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列为省级保护名录。 进入21世纪以来,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展开。“十二五”期间,迪庆更是加大民族文化保护力度,全面推进全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迪庆藏族锅庄舞、维西傈僳族阿尺目刮舞蹈、东巴造纸术、格萨尔说唱、藏族黑陶技术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志本、达珍区批、徐桂莲、熊自义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艺人。 目前,全州已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5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12项、州级20项、县级37项。“十二五”期间,争取文物保护经费3千万元,完成康普寿国寺、东竹林尼姑寺、茨中天主教堂、叶枝土司衙署、白水台东巴胜迹、达摩祖师洞保护维修工程。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并启动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迪庆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全面启动实施。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6项,省级21项,州级96项,县级140项,各级非遗传承人352名。建成11个传习中心。出版《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迪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迪庆锅庄》等系列丛书。 文化兴州助发展 “十五”以来,尤其是2003年迪庆州被列为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州委、州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出台了《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文化生产力、繁荣民族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成立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狠抓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扩大开放,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相继开发了坛城文化广场、香巴拉文博中心、蓝月谷旅游文化景区、独克宗古城、民族文化广场等一大批展示和谐香格里拉文化的建设项目。香格里拉品牌效应以及迪庆抢抓机遇出台改革政策的强大推动作用,像春风雨露滋润着迪庆这片文化沃土。 “十二五”期间,迪庆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紧紧抓住国家建设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富有藏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尼西黑陶、德钦木制品制作、德钦民族银制品加工、民族纺织等文化企业逐步走上市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64487万元增长到81553万元,占全州国民生产总值的5.54%,连续9年保护良好的增长势头。 此外,迪庆加强市场监管,文化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成效显著,新闻出版工作健康发展。在不断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的同时,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坚决封堵和查缴各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以盗版教材、教辅为重点严厉打击各种走私盗版活动。精心组织“平安文化市场创建、加强管理,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净化文化市场,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文化兴州促和谐 华灯初上,动人的音乐在千年古城独克宗悠然响起。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人们跳着整齐划一的舞步,呈顺时针方向转悠着,挥手、抬脚、转身……每一个动作都轻松欢快,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人群里,有七八十岁的白发老人,也有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女,还有七八岁的调皮孩童。许多外地游客被这其乐融融的氛围感染,纷纷加入其中。 近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积极倡导群众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新风尚,全民健身的愿望,本着构建和谐社会,凝聚人心、促进民族团结、树香格里拉品牌的宗旨,努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繁荣传统民族民间歌舞创造了有利环境。以群众自发和社区居委会组织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文化阵地,及时组织群众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民族歌舞在街头、机关得到普及,唱响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旋律。 如今,覆盖全州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十二五”期间,迪庆新建州、县(市)文化馆、图书馆和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乡镇文化活动场所面积达到10456平方米,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94个,新建农村文化体育场馆54个,新建9个文化惠民示范村,完成建设201个农家书屋、600个卫星数字农家书屋、24个寺庙书屋。全州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面积从“十一五”时期36236平方米增至75516平方米,新增面积39280平方米,投资过亿,实现了迪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十二五”期间,迪庆出台《迪庆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广泛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组建了268支农村文艺演出队,举办系列有影响的民族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民族广场健身舞和迪庆州农民工艺术节。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文化兴州亮名片 在迪庆,238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千百年来,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以藏民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并存的迪庆香格里拉多元文化。走进迪庆就像走进五彩缤纷的文化百花园。正如藏族谚语所说的那样,“天上的星星有多少,迪庆的民族歌舞就有多少”“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来到迪庆观光旅游的各界人士无不惊讶于迪庆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除汉族传统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外,迪庆还有藏历新年、转山节、神山节、阔时节等民族节庆活动。在继续推进香格里拉、茶马古道、“三江并流”三大品牌的同时,迪庆依据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打造香格里拉赛马节、德钦弦子节、维西兰花节、塔城热巴节、叶枝阿尺目刮节、三坝二月八、五境俄仲花节、金江龙潭会、虎跳峡火把节等民族文化节庆品牌。 “十二五”期间,迪庆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文艺创作、生产亮点纷呈,创作大型民族歌舞集萃《香格里拉素描》、藏族音乐舞蹈诗《心语香巴拉》、音乐作品《祖国扎西德勒》《我的家在香巴拉》,舞蹈作品《阿尺目刮斗嘎来》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成功举办三届迪庆州新歌新舞展演,参加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开幕式等活动。创办《迪庆文化》季刊(内部)、“十二五”期间共创编节目63个,创作音乐作品134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