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永基卓玛 回望“十二五”,我州面对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五年来,我州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始终紧紧围绕建设“示范区”目标不动摇,实施“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自治州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一个个步履铿锵的坚实足印。 经济破浪前行 “十二五”以来,全州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四个主要目标实现了“两个翻番和两个倍增”。即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77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147.2亿元,年均增长14.9%,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实现翻番,增速高于全国、全省,位于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前列;市场消费平稳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20.99亿元跃升到2014年的38.4亿元,5年年均增长15.4%,实现翻番;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5.97亿元跃升到2014年14.5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州在抓好国家投资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注重激活民间资本,利用各方面的力量搞建设。从土地、财税、行政性收费、奖励、服务管理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有效提升了服务功能,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客商的称赞。 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州抓住有利时机,提出了大力“实施大项目,推进大建设、促进大发展”的战略,实施了一批拉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作用的城镇、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先后完工;一批高品位的旅游精品项目的成功打造,不仅丰富了香格里拉文化品牌的内涵,还提升了旅游品位,推动了旅游业“二次创业”,使旅游产业持续升温,拉动迪庆经济飞速发展。 五年来,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人民大干苦干实干,在经济建设的蓝图上描绘出一条条漂亮的上扬线。丽香铁路、香丽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德维(塔)、香德二级公路基本建成通车,滇川通道、香稻、德贡、羊拉等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州29个乡镇实现通油路和班车全覆盖,188个村委会通公路。至2014年末,全州路网总里程达到5707公里,同2010年末相比路网总规模扩大44.2%。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4年水库库容量达到2367.3万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量达到29184.38万立方米。香格里拉县东城区和维西县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启动德钦县城拓展治理搬迁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实施小中甸镇、奔子栏镇、塔城镇等5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末,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4%。主干电网、城网、农网建设扎实推进,2012年基本解决无电人口通电问题。 民生措施传递温暖 “十二五”期间,我州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持续改善,全州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进一步筑牢。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认真开展鼓励创业“贷免扶补”、小额担保贷款和“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启动州(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经济开发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县级全覆盖。至2014年底,全州累计城镇新增就业70746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6215人,累计扶持2151人自主创业,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3136人次。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20元,201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65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6451元,5年年均增长15.8%;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4.78:1减小到2015年的4.23:1。 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顺利完成教育综合改革,形成州办高中、县(市)办初中、乡镇办小学的格局,全州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教师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2014年3至6周岁儿童入园率50.8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64%,小学辍学率0.54%,初中毛入学率107.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2.3%。卫生保障能力明显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全州29个乡镇卫生院和163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基层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高原病防治中心建成启用,香格里拉县疾控中心和7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总体完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补助标准不断提高,2014年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提高至276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提高至124元。全州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9.42万人,参加新农合农民达28.88万人,参合率100%,首次实现全覆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748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152人。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十二五”以来累计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1.2万套。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三馆一站”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扎实有效。文艺创作成绩突出,先后创作了54个歌舞类节目。 “十二五”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十二五”期间,我州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民生改善的基础,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多点开花。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成为迪庆的靓丽名片。 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十二五”期间,我州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经济、人才优先、投资拉动、品牌支撑”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把重点项目作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第一抓手”,扶持骨干企业,培育壮大旅游、生物、水电、矿产四大支柱产业,生物、水电、矿产产业占全部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加快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普达措国家公园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松赞林寺5A级景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启动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旅游服务、促销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440.8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29.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4935.74万美元。香格里拉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万人次。高原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至2014年底,全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34家,尼西鸡、牦牛、藏香猪等规模以上特色畜禽养殖场累计达719家,巩固和新建青稞、葡萄、中药材、马铃薯、核桃等特色农产品基地132.5万亩。粮食总产量由2010年的14.67万吨增加到2014年17.73万吨,肉类总产量由2010年的2.4万吨增加到2014年3.14万吨。实现生物产业总产值38亿元。 全力实施“两江”生态保护规划,自觉维护生态屏障安全,切实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的落实,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实施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农村新能源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2726万亩天然林和779.5万亩草原得到有效保护。 以构建国家生态屏障为目标,深入实施“七彩云南香格里拉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两江生态保护、高原湿地保护和石漠化治理等工程,积极探索“人下山、树上山”。2015年6月,我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环境准入关,严控新增污染源。加快建设县城和重点乡镇垃圾处理、雨污分流等工程,“十二五”前四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9.04%,超额完成省下达累计下降8%的目标。“森林迪庆”建设力度加大,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草原实现草畜平衡,维西“三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程、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纳帕海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生态建设加快推进。 同时,根据州委、州政府“生态立州、文化兴州、产业强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以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着力发展壮大旅游、生物等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对全州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我州产业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路高歌猛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