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组合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故事 杨翠海 用心血和汗水保育迪庆民族民间歌舞,引领它们飞向更宽广的舞台。 他们是来自迪庆州农村的孩子,在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哺育下成长,走向世界。他们向世界亮出迪庆民族文化艺术的光芒,然后又回到故乡,用心血和汗水保育那里的民族民间歌舞,引领它们飞向更宽广的舞台。 说到香格里拉组合,最动人的还是他们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的故事。 在国际和民间舞台自由穿行 十年前,中国云南迪庆歌舞团的四个演员在随团赴欧洲演出途中临时组成乐队,尝试用现代的一些和声编配手法来演唱当地民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演出在海外大受欢迎,很多国外专家、观众对他们演绎的香格里拉民族音乐赞不绝口。同年,组合凭借四声部演唱当地民歌《月夜》,夺得了第十二届云南省青年歌手大赛金奖……这一切坚定了组合的信念:产生于民间,流传在民间,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优秀艺术作品就是无价之宝,是值得他们为此效力终身的。 对这个以故乡香格里拉命名的组合来说,他们生命中的亮点就从那些时刻开始闪现——众多国内奖项被他们一一拿下,许多国内、国际重要舞台纷纷向他们敞开。香格里拉的老艺人们则欣喜地看到,那些遗落在民间的,已经面临失传的歌舞元素,经过香格里拉组合的精彩演绎和巧妙的艺术加工,更加赏心悦目,甚至吸引了一帮乐于赶潮流、对民族文化并不感冒的年轻孩子。 “民族音乐是我们的音乐的灵魂,丢什么也不能丢掉灵魂。”乐队主唱及编曲蜂跃宏说。 灵魂在哪里,人就在那里。在香格里拉草原上,在偏远的傈僳族村寨中,在临时搭建的简陋舞台上,香格里拉组合依旧热情似火地倾情歌唱,仿佛他们只是当初迪庆歌舞团里那几个普通的歌唱演员。这个出入在国内外重大舞台上的演唱组合将自己的根牢牢地扎在足有20多个民族的迪庆民族艺术沃土,就2011年,组合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到维西县攀天阁乡搜集整理傈僳族民间音乐瓦器器。该音乐获得两项省级奖项,并于两年后顺利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迪庆民族民间歌舞艺术浩若烟海,这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与学习。”组合成员鲁茸农布说。 除了歌舞团里的日常工作,香格里拉组合的四个成员经常自行带上设备,驱车到边远村寨汲取民间艺术养分。他们兴味盎然地跟民间艺人交流,还给老百姓表演。看到从报刊电视上走下来的明星如此亲切,演唱又如此尽兴,老百姓们总是捧上洁白的哈达、最好的酒,一个劲地说:“呀诺,呀诺!(真棒)” 创建传播多元音乐文化的窗口 “最好的地方在哪里?最好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随着泉水一般的悦耳歌声,香格里拉组合月夜民族音乐汇突然安静下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在歌声的浸润下举目四望几番,才看到一个大约40多岁的中年女人缓缓走向舞台。 她叫曲宗,是中国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山歌、弦子的传承人。除了这首让所有人迅速安静下来的山歌,她还向观众们展示了流传民间千年的弦子歌舞。 弦子歌舞刚在听众的意犹未尽中谢幕,只见一个看上去年逾50的长者精神抖擞地走向舞台,浑厚淳朴的清唱甚是悦耳。接着,欢快跳跃的节奏响起,他用潮水一样的活力和激情演绎起了傈僳族民间歌舞阿尺木刮。他那富有号召力的表演引得音乐汇中就坐的游客蠢蠢欲动,纷纷加入了围着柱子起舞的队伍。 他叫李碧清,是中国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尺木刮的传承人…… 从21:30到23点,香格里拉组合月夜民族音乐汇中精彩纷呈,非遗传承人纷纷亮相,香格里拉组合倾情献唱,还有本土优秀歌手金宗卓玛等登台表演……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掌声不断。 罗宾是远从德国来的游客,他用较为蹩脚的汉语说,他和朋友是在独克宗古城中游荡时候寻觅到这里来的,这里环境很好,节目非常棒。 随着香格里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踏进这片热土,各种各样打文化牌的旅游产业应运而生,然而各种文化乱象也是屡屡遭到质疑,如何权衡经营和传承两方面的利弊得失引来很多人包括香格里拉组合的思考。2013年,在各级部门的扶持下,香格里拉组合拿出多年积蓄成立了香格里拉民族民间艺术有限公司,并在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内开设了专门的民族音乐传习所——香格里拉组合月夜民族音乐汇。至今,音乐汇年接待游客6万人,十余名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这里向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游客们展示着自己的民族艺术文化。60名民间艺人常年在此演出,并研习民间音乐。 从山歌、锅庄、情歌、弦子独奏到弦子舞、瓦器器演奏等,这个迪庆民间文化艺术的综合性舞台,方便了民间艺人的交流,实现了本土优秀民间音乐艺术从标本式的保护到前台式的日常对外展演。 组合中的傈僳族成员余明辉说:“很多由国家评选出的(民间艺术)传承人没有地方去表演,我们这个舞台大部分(演出时间)就是给这些人的,此外我们还给他们提供(吃、住、行)补助。” 余明辉表示做这行费力也费钱,客人虽然多,但有的在音乐汇坐一晚上也许就喝一杯免费的茶,为了维持这个场所,很多时候组合还得贴上自己的演出费。 月夜民族音乐汇年接待游客6万人。 保育民族音乐好苗苗 留住那些快要消失的经典,是香格里拉组合的艰苦坚持,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 留住得靠生生不息的代代流传。因此,香格里拉组合将目光转向新人,公开向社会招募民间音乐学习者,并竭尽所能向他们传授民间音乐。 墨尚七是香格里拉市三坝乡东坝村人,2013年,当18岁的他一脸迷茫地来到香格里拉组合月夜民族音乐汇时,组合成员发现他天分不错,可惜相关知识基础薄弱,很多时候无法掌握节奏。组合收下墨尚七,对他进行指导教育,并要求他在回乡时搜集、收录家乡的纳西民歌小调,学习从自己最亲近的音乐文化中找寻艺术密码。随着墨尚七的不断成长,组合还不断为他开拓舞台,推荐他参加香格里拉赛马节歌舞表演、高黎贡户外音乐节等。在各类舞台崭露头角的墨尚七慢慢有了关注的目光,在今年,他有幸被三坝乡文化站特招为文化干事,成为了职业型的民族文化传承传播者。 今年23岁的藏族小伙儿七林旺堆是继达摩鲁卓退出后刚刚加入香格里拉组合的新成员,也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三年前,他还是个学音乐的大学生。2013年,他通过朋友介绍,到香格里拉组合处实习。在香格里拉组合的指教下,这个现代声乐教育流水线上培养出的年轻人在传统的民间舞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那种血脉相通的亲切和感动让他树立了致力于民族音乐的理想。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能唱会跳、能说会道的七林旺堆获得了组合的青睐,被吸纳为组合的新成员。 据了解,2013年至今,香格里拉组合培育民族艺术新人20余人,香格里拉组合月夜民族音乐汇已成为保育音乐艺术好苗苗的基地。 离开香格里拉组合月夜民族音乐汇时已是晚上23:30时。只见门口立着一个漂亮大方的藏族姑娘。姑娘说她叫拉茸竹玛,是香格里拉小中甸洋塘曲人,曾在艺术院校攻读声乐专业。“我就是冲着香格里拉组合的各位老师来这里的,是想更好地学习、传承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他们让我们年轻人看到了民族音乐的希望。” 拉茸竹玛说。 阿尺木刮传承人李碧清和瓦器器传承人同台表演。 优秀歌手金宗卓玛登台表演。 倾情献唱的墨尚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