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陈义) 2015年,香格里拉市扶贫攻坚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因地制宜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后劲。该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高原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扎实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形成高原坝区和山区以春青稞、马铃薯、春油菜、玛咖和牦牛、藏香猪、尼西鸡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带;二半山区以核桃、药材、干果、豆类和肉牛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带;河谷地区以葡萄、冬青稞、烟叶、蚕桑、核桃、油橄榄和生猪、肉牛为主的优势产业带,确保每个贫困乡有支柱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重点培育一批扶贫龙头企业、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链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发挥旅游业对扶贫增收的作用。积极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健全与贫困农户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群众的效益收入。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流通网络和产地市场建设向贫困地区覆盖,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 能力素质提升到村到户,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围绕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的重点,加强学前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村有幼儿园,适龄儿童均有学上,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贫困村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但有培训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百分之百培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拓展贫困群体的就业渠道,确保贫困户户均有1人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1至2项技术,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对口帮扶指导机制,提高科技扶贫力度。 安居建设到村到户,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要求,认真实施《香格里拉市扶贫生态移民规划》,对居住在灾害频繁、生态脆弱、无发展潜力、资源匮乏地方的贫困群众进行扶贫生态移民,分别安置在交通沿线、气候适宜、有发展潜力的地区和城乡结合部、集镇等,并积极做好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统筹整合住建、发改等部门和涉农资金,提高补助标准,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抗震民居工程,大力发展新型城镇和建设美丽乡村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确保贫困群众住上安全宜居、传承特色的住房,基本消除无房户、危房户。 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突破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路网、水网、电网、互联网建设全面覆盖贫困乡村,并向贫困户延伸。实施道路硬化到村,实现全部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80%以上,全面解决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户户通电,并实行村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宽带网络在行政村全覆盖。加大贫困地区太阳能、沼气、电力等农村能源建设。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实现贫困户人均有1亩以上的高稳产农田。 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到村到户,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对精准识别后的贫困户参加社保、医保、基本保险等自筹部分确因困难无法缴纳的进行市、乡镇政府代缴,进一步全面落实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实现贫困户有社保,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每个乡镇都有达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户户通广播电视。 金融扶持到村到户,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资金保障。着力实施金融扶贫,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资金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好金融扶贫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务贫困村、贫困户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扶贫龙头企业和与贫困户增收紧密相关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效果明显的扶贫龙头企业优先给予支农贷款支持。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降低贫困户贷款门槛,增加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建立实行贫困户一定期限一定额度的免抵押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市建风险金补偿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等机制,大力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