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主是云南电网迪庆供电局燕门乡供电所的所长。为了让当地百姓用上电、用好电,阿主和所员们每天溜索过江数十次,被称为“溜索电工”。(南方电网特约) 阿主原名顿珠品楚,在藏语里顿珠是圆满成功的意思、品楚是是吉祥的意思。乡里人都管他叫阿楚,只是发音不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阿主。他17岁去当兵,退伍回来落户发现身份证上姓名写的阿主,从此也就将错就错。2004年开始,阿主成为了云南电网公司迪庆供电局德钦分局燕门乡供电所的所长。十三年来,他和所员们进出村寨,抄表抢修,管护着辖区内2222户居民的用电。他们最离不开的,是一根溜索。(南方电网特约) 燕门位于澜沧江上游、梅里雪山脚下,辖区580平方千米燕门乡境内居住着藏族、纳西族、傈僳族、汉族、怒族、白族等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90%。阿主和他的队员们就服务着雪山脚下的这片土地。 每天早上7点钟,天刚微微亮,阿主就起床了。一大早,阿主就接到澜沧江边一个村民打来的报修电话,他立即骑上摩托车出发了。 澜沧江大峡谷,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全长150公里,最大海拔高差4734米,谷深、江窄、流急,无以为渡,当地人称“隔河如隔天”。在燕门乡,这种高风险的出行方式仍是过江的倚仗之一。十三年来,为了让当地老百姓用上电、用好电,阿主和他的所员们常年通过溜索过江,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溜索电工”。 溜索分为两种,一种是陡溜,两根索道利用上下落差推进;一种是平溜,靠人力一点点手动挪移。阿主平时走的都是陡溜,只是有时力道没掌控好,溜索就会停在中途。过溜索最难的是控制速度,控制好的一分钟都不用,控制不好,二十分钟都过不去。速度快了会冲到对面山上,速度慢了会悬吊在溜索的凹底。图为一处溜索的树桩被绳子磨出了一道深坑。 35平方毫米的钢绞溜索和汹涌澎湃的澜沧江是阿主每次架杆拉线的必经之路。如果人吊在索上,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江潮涌,只能吸口气,一点一点用手挪过去。不足百米的江面,能走上大半个小时,还得全神贯注,随时留意别掉下去,不然滚滚江水瞬间就吞了你。等到了对岸,腿早软了,两个胳膊几乎举不起来,歇很久才能恢复。 曾经有一次,由于没经验,阿主刚好到凹底时停下了,最后用了近半个小时才爬过去。他说:“溜一次怕一次,但工作需要,再怕也得溜。”阿主在燕门工作的这十年,为了解决老百姓的供电问题,溜索过江不下500次。 每年5月到10月,澜沧江涨潮,水势悍猛,这种时候溜索过江,半边身子常会泡在水里,不仅不舒服,还很危险。另外在下雨时,水浸索滑,容易刹不住车。为了架线通电,阿主最多的时候一天在江上来回10几趟“练轻功”,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 燕门乡只有一条主线,全长34公里,但分支奇多,总长130多公里,排查故障是个大工程。山上的小动物很多,如小松鼠、野鸡等,他们在山间跳跃着,很容易损毁变压器。有时,滚石的滑落也会击坏绝缘瓷瓶,塌方泥石流则容易造成断杆、倒杆、断线等大的问题。阿主经常主动登上8-12米高的基塔去排查故障。
燕门供电所里一共7个人,配有一辆皮卡。除了所里唯一的女孩子阿妮吾姆平时留在办公室负责接听报修电话外,其余6个人每天吃了早饭就开车出门。他们有时早上6点出去,晚上12点才回。加班的晚上,有时回来还能吃到阿妮吾姆煮的饭。 燕门供电所虽然只有7个人,管辖范围却有580多平方公里,阿主和他的所员们任务十分繁重,每个人都承担着抄表、维护线路、抢修等任务,再加上燕门乡山高坡陡,路途遥远,他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仅2011年,他们就徒步行走了4000多公里,抢修线路380多次。 繁重的工作间隙,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调节方式。有时,阿妮吾姆也会跟着男队员们一起去巡线。午餐时间到了,他们带了肉和叉子在河边烧烤,把冻过的西瓜浸在河水里。阿妮吾姆说,有一次阿主坐在石头上唱歌,次里尼玛和丁争农布在打闹,剩下的人笑着看热闹,她站在火边,透过烤肉的烟气,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燕门当地的每一个村民都知道阿主的电话号码,大家都叫他“好用的阿主”。阿主一接到报修电话马上就出发,不管道路多远,上山还是溜索,他从不抱怨。有时,他也会接到乡亲们的求助电话,阿主都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图为一户村民送给阿主葡萄表示感谢。 对阿主的“好用”感受最深的,是燕门乡斯利村的都吉立青老爹。都吉立青一家2001年从山上的村子搬迁到澜沧江对面,成了单门独户。由于这里距离山上的村庄有10多公里,不在供电规划范围内,老人一家每天只能生火做饭,靠点蜡烛度过漫漫长夜。盼电,成了老人心中最大的愿望。2006年,阿主去拜访这位老人,得知了这个情况。 阿主向上级主管部门打了报告,申请通过后,阿主决定从800多米远的江对面为老人一家架杆拉线。为了早日通电,阿主承担起架线的主要任务,不顾个人安危,不惧艰险,每天在澜沧江上来回溜10多次,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电从汹涌澎湃的澜沧江对岸接了过来。 通电当天,都吉立青老人用颤抖的双手为阿主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后泣不成声。阿主收到老人的哈达也很激动,他说:“送哈达是藏族最崇高的礼节,我感到非常自豪。” 阿主每天九、十点钟才下班回家,工作上的忙碌,让阿主常常难以照顾到妻儿。阿主的妻子阿姆今年37岁,她在德钦升平镇人民政府工作。从2005年到2010年,阿姆几乎每个晚上,都跟着阿主一起出门抢修,她成了燕门乡供电所的“荣誉编外员工”,直到儿子阿楚的降生。寒冷的夜里,一家人在温暖的灯光下围坐在一起吃饭是阿主最幸福的时刻,阿姆做的红烧肉也是常年奔波在外的阿主念念不忘的美味。 从海拔5300多米的雪山,到1000多米的河谷,阿主几乎用脚步丈量了燕门乡的每一寸土地。在这片美丽的雪域高原上,阿主就像静默的雪山一样,坚定而执着地守护着他的家,守护着如同他家人般的全乡各民族父老乡亲的万家灯火。(腾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