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开展,维西县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县城的卫生环境、市容市貌和交通状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然而,车辆乱停乱放、摊主占道经营、垃圾乱扔乱倒等脏乱堵现象至今仍时常发生在市民身边,成为维西县城脏乱堵反复发作的“顽疾”。 脏乱堵“顽疾”回潮令人堪忧 上午10时,维西县老农贸市场路段已是车来人往、十分热闹。 设立至今,该农贸市场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的集聚效应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气,随之而来的则是令人烦忧的交通拥堵、占道经营等各种乱象,成为城市环境的诟病。 “以前这里是天天堵,后来交警在这一段路安装了中心隔离栏,情况好了一些。但有些人就喜欢把车停在路边去买菜,车一多这里又堵起来了,一天到晚就听得见汽车喇叭声。车辆乱停乱放使得原本不宽的道路变得更加拥堵不堪。”一位在附近经营百货的店主说。如其所言,采访中记者就看到一辆摩托车横放在公交站台内,公共车到站只能停在路中心上下客,不仅阻碍交通而且危及乘客安全。 从农贸市场往保和镇医院方向一路往下走,占道经营、跨门槛经营和“站”道经营则成为另一个治理难题。不少商户直接把货物和摊位摆在店前的台阶上,方便招揽生意;有人则把马路当成了临时市场,在人行道上将蔬菜、水果、山货药材等一字铺开销售,看到城管人员执法则迅速起身带上货物“转移”,与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战”。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占道经营不仅影响市容市貌,其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也不容小觑。经营过程中,不少摊主都习惯性地将不要的菜叶子、烂果实和塑料袋扔在摊旁,遇到执法人员或收摊后,往往直接走人,在原地留下大量垃圾,有的则就近倒在路边和河道中。对此,负责该路段的保洁人员苦不堪言,很多商户也经常因“门前三包”的规定与摊贩发生口角。 “环境综合整治已经搞了这么久,解决县城的脏乱堵仍然是当前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还需要下大力气整治和规范才能收到实效。”一位工作人员说。 城市顽疾缘何难治? 环境综合整治,“脏乱堵”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相关部门对此不断整治,为何成果却总是得不到巩固?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维西县住建、综合执法局等相关职能部门。 “对于县城脏乱堵现象的整治,我们花了大力气做了许多工作,但往往治标不治本。”维西县住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在采访时说,县城脏乱堵顽疾“难根治、易复发”存在诸多原因。 其一是公共资源不足、分配不合理,造成管理难度增大。 据了解,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维西县城根据行政、经济、住宅等功能共划分出两大区域,一为以行政中心为主的新城区,一为原有的旧城区。其中,由于历史原因,旧城区内道路狭窄,停车场、菜市场等公共资源建设滞后、分配不合理,导致群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造成城区内交通拥堵和占道经营多发,整治后回潮反弹。“针对城区的道路拥堵,我们采取了安装中心隔离栏、划定停车线、实行停车收费等一系列措施,但在人流车流密集的路段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停车场、停车位不足,从而导致停车难和道路拥堵。”一位负责人说。 在占道经营方面,综合执法局每天都有工作人员进行执法,但农贸市场内摊位饱和,不少经营者无处可去,往往出现执法人员人刚走、后面摊位就支起来的尴尬情况。据介绍,为缓解摊位不足的情况,维西县已将原县医院部分区域改造成农贸市场,但面积所限摊位不多,不少摊主也只好选择“游击作战”。“谁都不想天天东躲西藏、被追来赶去,但农贸市场内实在摆不下,为了生活也只能这样了。”一位长期“打游击”的摊主说。 其二是思想认识不足、参与度低,造成整治工作受阻。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是守护和提升香格里拉品牌、建设美丽迪庆的重要手段和现实需要。然而整治工作开展一年多,不少领导干部对环境综合整治仍存在应付、投机的想法,害怕“丢位子、掉帽子”、怕出事、不敢做事,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来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导致事情越拖越久、越整越难。 “工作组把工作都部署下去了,但个别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不重视、不配合,持观望态度,就文件落实文件,很多工作就由我们牵头部门唱‘独角戏’。”一位负责人表示十分无奈。 对环境综合整治,不少群众存在理解误区,认为整治工作事不关己,不理解、不支持工作开展,甚至还对整治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今年,维西县为规范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在城区内共划分了568个停车位,并在城区内实行停车收费管理制度,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偷逃停车费、随意乱停的现象并不少见。而新栽植绿化树被偷盗,果皮箱、路灯、道路中心隔离栏被破坏等情况也让相关部门头疼不已。 其三是机制不完善,造成管理真空。基础设施归住建部门管,占道经营归城管部门管,用餐场所的卫生归卫生部门管,营业执照审批归工商部门……虽然各司其职,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造成管理脱节,出现管理真空,看似都在管,实际都管理不到位。即便是多部门联合行动,但这种“运动式”的整治,往往是风头一过,一夜之间回潮,使得整治成果付诸东流,建立健全一体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根治脏乱堵还需“对症下药” 脏乱堵顽疾,一时“治病”容易,难在“病根”治理。县城市容环境脏乱堵,背后暴露出的是城市管理不细致、不持续、不彻底的“老病灶”。对此,环境综合整治既要对脏乱堵现象本身“开刀”,也要找出“病因”,对城市治理“对症下药”。 首先,要在规划设计上注重长远,整体考量,在硬件升级、细节塑造上也要一步到位,确保从根整治、从源治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维西县各级各部门也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可行适宜的规划设计方案。其中,在解决城区道路拥堵和占道经营方面,提出了农贸市场生态停车场建设的规划设计思路,计划将农贸市场搬迁至原农业局、森林公安局、交通局旧址,将原有农贸市场进行停车场改造建设,届时该段的道路交通和经营管理将会得到有效改善。 其次,要在强化常态管理、长效监督上下功夫。无论是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还是街面秩序、园林绿化,都不能缺少约束性的制度规范,还要硬性执行,严格监管,坚决避免一阵风,真正让制度成为不能逾越的“红线”和“高压线”。同时,必须加快城市治理机制的改革创新,形成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走出“自扫门前雪”、“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城市管理怪圈。 第三,要避免部门单位与群众各行其道。城市是百姓的共同家园,离开了公众有意识的积极参与,执法人员再多也是“少数人管多数人”,不可能做到全覆盖。环境综合整治不能光靠政府部门来作为,而是要认真倾听群众意愿,拓宽百姓参与渠道,发动社会力量自我管理,只有更多市民参与进来,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脏乱堵现象才会失去阵地,无处滋生。 可以期待,当环境综合整治成为政府职能部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水平的过程,成为更多市民参与提升自身责任境界的过程,其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品质和宜居环境的升级版,更是根治脏乱堵“顽疾”复发的有效处方。(和启光 郜鹏程 施学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