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乐乐了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17 17:47:35

——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侧记

今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同乐村成为国际傈僳族文化寻根之旅重要一站。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尺目刮的发源地,云南省传统文化保护区暨同乐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列为全国百大新发现之一、中国傈僳族文化研究基地。参加寻根之旅的成员为这里发生的变化感到欢欣鼓舞:乡村旅游逐渐兴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群众生活蒸蒸日上!

当地村民说,昔日贫瘠的同乐村步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因为我们有好的党总支、好的总支书记、好的党员队伍。

创特色产业服务发展

在维西县城兴维大道有一家“同乐土鸡火锅店”生意红火,食客冲着“同乐”这个文化品牌而来。这里的土鸡来自同乐傈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同乐傈山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同乐鸡还供应“同乐大村山庄”等客户。

“我们的土鸡不愁卖,顾客按照订单到我们这里收购土鸡。今年以来,我卖土鸡收入18900元,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专业合作社累计实现总收入26万元。看到合作社能够带来很好的收成,大家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我们养殖土鸡的规模越来越大,群众收入越来越多。”傈山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和学义说。

傈山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见证了同乐村党总支的发展理念:“同乐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要把同乐打造成富民兴村的品牌,依靠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同乐村党总支先后创办了同乐文化产业专业合作社、傈缘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傈山养殖专业合作社,架起了一家一户小生产通向千变万化大市场的金桥,开启了群众脱贫致富新征程。

时值冬天,同乐的旅游文化却不冷,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体验这里独特的民族文化。“我在同乐看到了傈僳族至今保护得最好的原始民居,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观看阿尺目刮歌舞,品尝原生态食物,购买花腊表、弩弓等民族工艺品。”来自深圳的游客张先生说,“我要把更多的游客介绍到同乐来。”

游客来了,同乐原生态产品卖上了好价钱,农特产品、民族工艺品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我们用水磨加工的荞面每斤卖10元,蜂蜜每斤卖70元,收入增加了,生活安逸了。”同乐村傈僳族农民余中华说。

游客来了就要搞好服务,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旅游文化产业才能持续发展。那么,怎样搞好服务呢?村总支书记和政国与他的班子成员一道积极探索——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成效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和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了让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同乐村党总支成立4个特色党支部,即阿尺目刮展演党支部、傈僳族文化特色产业党支部、生态产业党支部、中药材种植产业党支部。各支部的发展特点不同,发展模式各异,第一支部阿尺目刮展演党支部,成立阿尺目刮表演队,致力于传承、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尺目刮歌舞,表演队共有成员40人,其中党员8名。第二支部同乐傈僳族特色文化产业党支部下设傈僳族手工艺制作党小组、傈僳族饮食文化党小组、傈僳族特色养殖党小组三个党小组,14名党员组成核心骨干,带动40名群众,开发草编、织布(花腊表)、制弩、木碗(思尼)、竹编、傈僳土酒(吉培)、可耍俄里、茸扒拉、茸里、琵琶肉、土蜂、傈僳药材鸡等12个特色产品。第三支部生态产业党支部,设立核桃产业、生态保护党小组。21名党员带头种植核桃,保护生态。第四支部中药材种植产业党支部,党员带头种植示范,带动群众建立基地。

以旅游文化为龙头的产业链在同乐村不断延长,群众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同乐村家家有致富门道,户户有产业。第一支部下设同乐文化产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党员牵头成立,以保护传统文化为重点,开发民族文化产品,从事以傈僳族服饰、草编、弩弓、木碗、竹编为主手工艺类;以苦荞、甜荞、蜂蜜、琵琶肉、可耍饿里为主饮食类;以阿尺目刮为主表演类,带动群众走上致富道路。第二支部下设傈山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天然养蜂、药材、鸡、土猪养殖,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目前养蜂150箱,鸡存栏8100只。第四支部下设傈缘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中药材种植、核桃种植、桃树种植,通过党员带头,规范种植技术,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产品质量,引进客商竞价销售,种植药材面积达900亩,核桃1000亩,荞子基地600亩,建设桃园400亩,特色产业使同乐村一步一景,四季皆斑斓。

大河涨水小河满。同乐村党总支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党组织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目前,村党总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把根扎在群众中

“现在,我们家卖川乌收入16000元,再过几天,我家的当归、续断、秦艽可以卖了,预计实现经济收入32000元。”傈缘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共产党员余正全说,“再这样干上两年,我家就过上小康生活了,是和书记带着我们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两年前,余正全家还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度日,现在全家脱掉了“低保户”的帽子,有了致富门道的余正全一家埋头苦干,昂首致富。

像余正全一样,只要一谈起变化,大家竖起大拇指夸赞同乐村总支书记和政国。

“我们当时把和政国同志安排到同乐村看中的就是和政国的人品和才能。事实证明,和政国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期望。”叶枝镇党委书记李建新对记者说。

“和政国在我家住了半年多,像亲人一样与我们朝夕相处,帮助我们转变观念,发展中药材产业。”白值洛傈僳族农民和生说。白值洛是一个高寒贫困的傈僳族山村,长期以来,全村群众以种植玉米、荞麦维持生活,增收无门,温饱不足。针对这一情况,镇党委政府决定在白值洛抓一个依托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示范点。接到通知后,和政国带着背包住进了同乐村白值洛村民小组,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谈心交心、谋划发展,与群众同吃一锅饭同甘共苦,与群众同劳动向贫困宣战。经过调查研究,和政国制定了白值洛3个村民小组产业发展方案。如何将方案变为美好现实呢?有的党员群众担心发展中药材产业风险大,有的群众担心技术不到位收成不好。针对群众担心的问题,和政国采取对策一一加以解决。

和政国发动党员带头组建种植产业专业合作社。2013年12月,白值洛支部17名党员带头加入合作社,带动44户群众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制定章程,按照章程组织生产经营,建基地、兴产业、带民富。在人民公社时期,白值洛开发了1500多亩药材山,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药材山撂荒了。把荒山变成聚宝盆就是和政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努力方向。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和政国带领群众投工投劳修通了从白值洛到药材山9公里的山路,紧接着,和政国带领合作社社员投工投劳建设中药材基地。基地建成后,和政国带着社员代表先后到永春乡和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学习考察,并聘请专家手把手教群众种植中药材。2014年秋天是一个成果丰硕的季节,白值洛群众收获了发展中药材产业的第一桶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和政国的实干精神植根在群众心中。“和书记为了我们村的发展付出太多了,我们真是过意不去。”白值洛共产党员余世开说,“过去,我们村有个习惯,早上9点过才起床,然后慢腾腾地做早饭、喂牲口,直到10点半才下地劳动。和书记每天早上7点准时起床,挨家挨户去敲门,叫大家赶紧起床。我们到地里时,和书记已经在劳动了。他是种植方面的能手,地里的活做得最好。为了帮助我们买药材种子,和书记开着自己的车到拖枝村为我们买药材种子。有的贫困户没钱买种子,他就自己掏钱为他们买种子,不到两年时间,和书记为贫困群众买种子支出2100元。晚上,他还轮流着一家一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引导改变观念,共同商讨产业发展思路。”

村民余国庆说:“和书记把根扎在群众中,是我们的知心人。他到我们村创办了专业合作社,群众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群众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合作社架起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桥,看到加入合作社的社员有了好收成,过去持等待观望态度的人坐不住了,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今年,我们合作社吸纳了20户社员。”

药材飘香说丰年,听取笑声一片。今年秋天,中药材产业和土鸡养殖业增产增效,白值洛群众在小康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美丽乡村从“心”开始

过去,游客曾经对记者说:“同乐村很美,就是卫生差,道路上到处是牲畜粪便,居民庭院中杂物乱堆乱放。”

如今,行走在通往同乐大村的卫生路上,犹如穿行在一幅山水画中,令人心旷神怡。“变”从何来?话还得从村党总支抓环境综合整治说起。为了搞好同乐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政国以组为单位分别召开支委会、村委会、群众大会,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村规民约,把环境综合整治的内容纳入其中,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以支部为单位,建立了党员卫生责任区,成立环境卫生监督组,每周检查评选一次,并将评选结果上榜公示。和政国还在村委会宣传栏上设立“揭短亮丑榜”,每周通知各组干部到榜前观看,并现场要求榜上有名的小组拿出限期改正的方案。

“我家现在一天一打扫,时刻保持干净整洁。家庭环境卫生搞好了,游客满意了,收入也增加了。”同乐大村环境卫生示范户余占仙说。诚如斯言,今年以来,余占仙家卖花腊表、弩弓、蜂蜜收入9000多元。

为了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和政国倡导建立了《同乐村家庭环境卫生示范户评选制度》,对环境卫生评选的目的意义、评选表彰、奖惩措施等作出明确规定。评选由村“两委”成员负责,每月评选一次,对示范户进行表彰奖励。

“美丽要从‘心’开始,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关键在提高人的素质。”村党总支致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团结友善等内容纳入合作社章程,并由监事会认真贯彻落实。去年以来,同乐村3个合作社没有出现危害游客利益的现象。(杨洪程)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