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雪山外转环线示意图。 沿途不仅有众多的生活垃圾,还有数量可观的衣物垃圾。 如果有一架飞机围绕梅里雪山外转环线巡视一圈,除了看见摩肩接踵的香客和游客组成的人流蜿蜒前行,必定还有由现代工业的产物——不可降解的瓶装水、塑料包装物所组成的污染环,从海拔1000多米的河谷地带到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垭口,这些在阳光下散发着光亮的现代垃圾所围成的环带,日积月累,经年累月不断增长,最终超过环境载荷,成为一道生态难题。 10月15日至26日,在德钦县委、县政府和西藏毗邻县的高度重视和配合下,州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组织开展梅里雪山外转环线垃圾清理行动,耗资近百万,出动400多人,200多匹骡马参与,在历时12天的梅里雪山清洁行动中,共清理存留垃圾150吨,放置钢丝编织垃圾筐300个、安放环保提示牌300处(此前在德钦境内外转线上放置钢丝编织垃圾筐500个、安放环保提示片500余个),张贴环保宣传画100张,清理存留垃圾150吨。即便如此,外转环线上尚未清理的垃圾保守估计也有600吨左右。清洁队沿传统的外转环线,拾拣清理香客、游客遗留的生活垃圾,就连如今香客很少涉足的德钦县阿东主拉段也未遗漏。清洁队所到之处既当垃圾清理队又当环保宣讲员,沿途清理垃圾,张贴环保提示、宣传画,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阿丙村、格布村和左贡县碧土乡来得村和德钦县阿东村,与村民举办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联谊会,既增进友谊又宣讲环境保护知识,把梅里雪山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省外,获得了周边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极大好评。在管理局的带动下,察隅县阿丙村、格布村和碧土县来得村村民和清理队员一同在各自的辖区内清理生活垃圾,并把管理局带来的300多个钢丝编织垃圾筐分路段安放在了各自辖区内的外转环线内,使这些路段第一次有了垃圾筐,村民以后将不定时清理处理存留的垃圾。德钦县佛山乡政府、升平镇政府也组织机关干部和村民在各自辖区路段清理垃圾。此外,州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在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阿丙村与该县座谈,就外转环线上的垃圾清理和控制措施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这只是该局组织的7次外转环线垃圾清理中的一次,当然,此次规模最大,投入的人力、物力也最多,清理、宣传的效果也最好。但这对于持续增长的外转香客、游客所带来的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量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存量可消,但增量难控。 梅里雪山外转环线的垃圾问题,为何会持续成为一个热度不减的话题与难题?翻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梅里雪山外转环线途经西藏、云南两省区,迪庆州德钦县是始发地(当然也有苯教徒逆时针外转的),之后进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地界,再到昌都地区左贡县碧土乡,翻越两省区交界的海拔近5000米的说拉垭口进入德钦地界,如此一圈才告结束。期间,要翻越无数的大山深谷、密林深涧,有时整整一天都要行走在荒无人烟的无人区,如今随着外转香客游客的井喷,每隔半天的行程都会有一些经营户开设的小食宿店和小卖部,条件简陋但对于跋山涉水的徒步者来说无异于荒漠绿洲。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进货成本更高,但售价却比雨崩内转线上的小卖部低。绵延250多公里的环线上60多家小食宿店和小卖部既是不可或缺的补给站、休息点,也是生活垃圾污染的源头。外转环线各地区环境保护意识、措施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大梅里雪山区域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没有垃圾存放、处置设施,更没有专门人手去清理,导致垃圾存量难清,增量难控,进而酿成环境大问题。
林芝市委书记赵世军、林芝市副市长兼察隅县委书记扎西平措等接见州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负责人,并就外转环线上的垃圾管控和基础设施建设达成初步共识。 西藏察隅县阿丙村义务清理垃圾的村民与清洁队员在云南、西藏两省区交界处海拔4400多米的多克拉垭口会合。 义务清理难抵垃圾增量 阿青布是德钦县云岭乡查里桶村村民,由于该村查里顶附近的直信桶庙是传说中取转山钥匙的地方,香客们都会把他们村作为外转始发的第一站,从小就看着来自五省藏区的信教群众熙熙攘攘朝拜梅里雪山,长大后,自己也虔诚外转梅里雪山。到如今,他已经外转113趟了,从他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外转环线是如何人气爆棚,同时也垃圾成灾的,“垃圾污染的情况,从2003年以后就开始变得突出,以前没有快餐食品、白色污染,一个十多人的队伍就是两口锅,十来个碗,三石一顶锅,人走灶熄,基本没有不能降解的垃圾遗留”。2003年正是前一轮梅里雪山“本命年”藏历水羊年,信教群众相信在卡瓦格博“本命年”外转,可成就比平时多得多的功德。到了2005年,“有的宿营地垃圾多到根本没地方支帐篷。”阿青布说。蜂拥的人潮中不仅仅只是香客,还有众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朝圣路上山高坡陡,杳无人烟的艰险道路上的徒步行进所消耗的能量、水分更是倍增,记者曾做过一次统计,徒步行进最低每天消耗4瓶矿泉水,一个人外转按最快的7天计,一个香客游客就产生28瓶废弃矿泉水瓶,这还不算途中餐饮、住宿所产生的垃圾。而在10月14日当天,查里桶检查站中登记的外转香客、游客就达上千人,此外,还有与其相差无几的逆转苯教信众,如此庞大的人群,每日所产生垃圾就是一个巨大的体量,而沿线基本都是荒无人烟的高山深谷,垃圾随意丢弃现象严重,越到高海拔、生态植被脆弱地段这一现象也越发突出,垃圾漫山遍野,清理难度极大,治理成本奇高。仅靠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组织清理环线上的垃圾不仅人力、财力难以为继,也缺乏法理、体制上的支持和操作性。 部分清洁队员合影。 清洁队行程250公里,清理垃圾150吨。 区域协作联动势在必行 迪庆境内的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曾7次组织人手清理外转环线的垃圾,也只解决了垃圾存量的问题,庞大的增量早已使环境不堪重负,外转秘境生态岌岌可危。西藏境内由于尚未开发梅里雪山的旅游,导致无部门、无经费、无人员清理香客、游客在环线无人区内遗留的垃圾,顶多也是村民义务清理,没有分毫的经费保障。左贡县碧土乡来得村委会主任定主坦言,该乡由于没有旅游开发,垃圾问题很少人过问,而今年仅从来得村翻越说拉垭口的迪庆籍香客就达到了30多万人次(周边藏区香客大多从碧土乡入藏回乡)。垃圾问题成为困扰该村的一个难题。每日数以几千计的香客、游客所带来的消费对于沿线的村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脱贫致富发展的良机,在察隅县阿丙村家家户户办客栈、小吃店,屋舍气派,家电齐全,村容整洁,越来越多的村民正从外转中受益增收。 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安全账,沿线摩托车载客经营问题更是无规无序,但对于耗尽体力的香客、游客来说却是一大福音。对此,州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局长白玛康主建议在德钦境内的查里桶检查站设立针对进入外转环线的游客保险点,保障游客必要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记者统计,外转环线上遗留的垃圾70%以上为饮料、瓶装水瓶,均为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禁白”势在必行,云南、西藏两省区立法外转环线“禁白”,通过建立区域协调联动“禁白”机制,依托各自的外转入境检查站查验宣讲“禁白”措施,同时,推出设计美观、携带方便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牛皮、帆布水袋以供替代。沿途经营户售出的瓶装水实现就地灌装,空瓶由各经营户负责处理,再辅以专人分段负责清理生活垃圾,如此外转环线的生活垃圾将极大减少。州梅里雪山景区管理局建议,将沿线客栈经营纳入规范管理,严格限制滥采乱伐,减少薪炭林消耗。对沿途小卖部售出的商品环保指标做出严格的限制,教育引导经营者出售环境压力小的商品。同时在集中悬挂经幡点树立悬挂支架等,有效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针对无人区接连发生的几起香客、游客失踪事件,该局建议加大沿途的通信覆盖力度和完善行路标识标牌,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地处三江并流腹地、大香格里拉核心区的外转环线对于云南、西藏两省区的地方政府、村民以及每年近百万计的香客、游客而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人间最殊胜的净土”,大梅里雪山景区的各州市同气连枝、山水相连、人文相近,唯有云南、西藏两省区毗邻地区真正作为命运共同体,利益攸关方,切实尽快把解决外转环线生活垃圾以及安全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形成一致、有效的长远机制,外转环线的生态人文环境才能得到改观,香客、游客才会越来越多,沿线村民也才能实现长远受益。(香格里拉网记者 安永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