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深入到香格里拉市部分乡镇采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让人惊喜不已,通过几年的努力,结构调整深入人心,广大农民群众已不在“为了吃饭而种田,而是为了赚钱而种地”,纷纷打好算盘种地,大有拨云见日之势。 “围绕市场调结构,围绕增收促发展。”这是好事,说明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深入人心,开始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新动力,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高原坝区到二半山区,再到沿江河谷地带,广大农民群众种植的大同小异,从经济林木上,无非就是核桃、花椒等,从药材上看,就是秦艽、玛咖、重楼等,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种植的雷同和单一化,出现一哄而上之趋势。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不仅要综合考虑当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兼顾产业项目对地理位置、土壤水源等的特殊要求,来决定种、养殖品种,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发挥当地优势,才能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最忌讳不顾市场变化盲目地跟在别人后面起哄,看到别人赚钱,大家一窝蜂地跟着种、养单一同一品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做法,最终使农民群众蒙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从而形成“谷贱伤农”的现象。 为此,记者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初具成效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应采取行之有力的措施,积极引导广大群众, 以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为动力,以农民的认识水平和对新技术的掌握为基础,找准自身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考虑当地农民的接受能力,不能盲目地“贪大求洋”,避免造成品种“水土不服”,产品销售不畅。(陈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