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1958个基层党组织、36340名党员按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为迪庆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党组织是发展的“助推器” 初夏时节,德钦县燕门乡的雪山峡谷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村民都几说:“党的干部好,带领我们村民发展产业,如今,我家一年种植药材的收入可达5万多。”同样的笑脸绽放在金沙江边的奔子栏镇,家种油橄榄的扎西说:“如今,我们农户的产品越来越有市场竞争力,只要我们好好干,跟着党走,就有好日子过。” 近年来,我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转移,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坚强堡垒。 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办事,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出发点,各级基层党组织着力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党建网及党建手机信息平台,让广大党员群众及时了解掌握党建工作信息动态,建成县有政务中心、乡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有服务站点、组有民事代办点的为民服务体系。各乡镇党委政府定期组织林业、社保、卫生、民政、水利、计生、国土、畜牧等部门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到村(社区)及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村民小组为群众帮办代办事项,通过工作重心下沉、服务窗口前移、上门服务的方式方便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我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有机结合,通过开发利用闲置的村级集体土地,大力推广核桃、葡萄、油橄榄、药材等本地优势特色产业,以村组党组织牵头管理,组建农民合作社,村民参与入股等方式,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逐步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难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围绕发展、改革、稳定三大任务,我州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下发了《关于推进迪庆藏区党建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施意见》,提出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六个服务”的总体要求和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基层党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和服务网络、服务流程更加便捷“四个提升两个便捷”的目标定位,构建起藏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框架体系。结合“三建三带三创”等藏区系列党建工程的推进,在部分乡(镇)实施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程,探索“军警地共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等举措。 党员干部成为群众贴心人 2014年,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在德钦县奔子栏镇铺开,先后投入2500多万元,完成5个村和44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该镇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的长效机制,党员干部联系村组、联系寺庙、联系僧侣和重点人员;积极探索建立党组织应急预案机制,提升党组织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由于党组织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该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州通过持续开展“千促”活动、分领域开展主题教育、配强党组织书记、开办牧区流动党校、充实基层力量、提高工作经费和村组干部待遇,切实把“八有”落实到基层。在农村开展“幸福思源、脱贫感恩”教育、在机关开展“命运靠忠诚,前程看民心”教育、在寺庙开展“出家守法戒,修行利国民”教育、在中小学开展“继承革命传统,热爱美好家园”教育、在各行业开展“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团结”教育,筑牢发展稳定的思想基础。实施“党旗飘飘亮身份”行动,农牧民党员屋顶挂党旗、亮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突出选好配强乡村两级干部,确保藏区的基层政权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的党员干部手中。教育党员群众旗帜鲜明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着力强化服务功能,细化措施,量化标准,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落到实处,让服务要求变为具体的服务事项落地生根。 为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州委全面贯彻落实省委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16条具体措施,出台实施意见等,让服务要求变为具体的服务事项落地生根,实现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实施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厅级领导干部挂乡联户“六个一”(联系一个乡镇、一个寺庙、一名僧侣、一户农村困难群众、一户城镇低保户或下岗职工、一个发展项目),处级领导干部挂村联户“四个一”(联系一个建制村或社区、一户困难群众、一名困难学生、一个发展项目),科级及以下干部结对联户(每名干部联系农户不少于2户)。同时,在联系群众过程中做到“五必问”(联系户户情、经济状况、发展愿望、存在困难、就医就学),“六必访”(联系户病重住院、子女辍学、意外灾害、老人去世、思想异常、重大节日)。目前,实现联系寺庙、僧侣和信教群众全覆盖,迪庆成为全国最稳定的藏区。 通过落实“八有”,细化“六个服务”,着力构建为民服务体系,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和服务功能,搭建党员干部与群众“亲戚”交往的联通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旗帜在雪域高原更加鲜艳。通过务实举措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迪庆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基层组织永葆青春 迪庆山高谷深,地广人稀,党员居住分散,受地方经济基础的限制,对基层党建的投入保障不力,难以满足实际党建工作的需要。 过去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老百姓曾经编着笑话说,“村书记上要栓个铃铛了,不然,村书记和村主任去哪里都找不到。”如今的西当村,绿树掩映着白色的土掌房,那些标志现代符号的硬化路、安全路、卫生路在这片绿色村庄里落有致地铺展开来。顺着公路,一座座漂亮、整齐而气派的藏房拔地而起,展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整个西当到处展现的是民族团结进步、和睦共处的幸福图景。 为构筑藏区发展稳定的组织基础,迪庆把全州189村(社区)党支部全部改设为党总支,有10人以上党员的村(居)民小组新设立930个党支部。推行公务员担任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制度,从县、乡机关选派188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对一些重点难点村采取“一肩挑”、兼职等方式,有效解决农村党总支书记“选派难、留不住、发挥作用差”等问题。着力培养农村带头带领致富、带头带领保护生态、带头带领维护稳定的“三带”型党员,注重在信教群众多的村组发展党员,在宗教重点地区积极探索“一户一党员”工程,全州实现了村委会干部90% 以上、村民小组长95%是党员和无党员空白村组的目标。 “书记抓、抓书记”机制的落实,形成了州县乡村四级书记“人人有指标、一级抓一级”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和州县级领导干部覆盖县、乡、村、机关所有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联系责任制度。通过健全机制,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大投入,夯实基层政权基础,落实待遇,激发基层干部创业激情,迪庆的基层党组织真正活起来。 为使基层组织永葆青春,迪庆下足力气打牢六个抓手“抓整顿、抓服务、抓保障、抓制度、抓载体、抓覆盖”,通过下功夫狠抓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工作,逐一解剖,精准施策,确保整顿一个转化一个、转化一个合格一个。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进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建设,强化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工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展“三建三创五服务”行动。认真贯彻落实《迪庆州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基层人员、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形成“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流、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局面。认真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在全州推广“攀天阁经验”,进一步提升基层自治能力。坚持点面结合,重点围绕农村党支部、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建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提升覆盖面。把“千促”、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找准工作结合点,推动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干实事、搞服务。 与此同时,迪庆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千促”、整改提高晋位升级、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藏区维护稳定、党建目标考核等工作“打包”,组织相关人员随机交叉检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让负责人、执行人同时担任检查员,在检查中交流学习、讨论研究、对应指导、互相启发。(永基卓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