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安南中心村民小组,远远就能看见庄稼地里的几顶白色大棚。村党总支书记杨健告诉记者,那是村里的蔬菜种植能手洪文献的蔬菜基地。 来到蔬菜基地里,坚固的铁丝网围栏,标准化的蓄水池,温室大棚里绿油油的青菜、红艳艳的西红柿等各种蔬菜长势喜人。 “谁说二半山区很难种出蔬菜,只要肯下功夫,田地里同样可以发财。”老实巴交的村民洪文献笑着说。 原来,安南村中心村民小组地处高寒二半山区,长期以来,深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明显,农作物种植单一且产量低,很多老百姓对土地失去了信心,纷纷进城务工,造成800多亩土地被闲置。 洪文献是安南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党员。为改变这一现状,发挥农村老党员带头模范作用,用活闲置土地,寻求群众脱贫致富路子,去年,他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4个占地5亩左右的蔬菜大棚。由于勤奋好学,再加上细心管理,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蔬菜大棚种植上找到了一条绿色致富路。 在洪文献的蔬菜大棚里,记者与他攀谈起来。他曾在工地打过工、开过拖拉机,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致富还是很难。去年,他瞄准市场行情,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扶持下,投资种植蔬菜。“今年蔬菜行情还可以,已初见成效,铁丝网都是政府补贴的,虽然吃点苦,但苦中有甜。”洪文献说。 蔬菜大棚刚建好时,洪文献便全身心投入到蔬菜种植中,但由于是第一次种植蔬菜,没有过硬的种植技术和经验,第一批蔬菜长势不是很好,眼看着辛苦攒下的10多万元钱就要付诸东流,家人埋怨颇多。对此,他顶住压力,认真查找原因,经常跑书店购买相关书籍,并寻找机会外出学习,洪文献的床头摆满了各种有关蔬菜种植的指导书籍。 经过学习和反复研究摸索,他总结出了黄瓜、西红柿、青椒等多种蔬菜栽培的适合温湿度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一年下来,他的4个蔬菜大棚开始有了效益,收入令人刮目相看。 如今,他种植的蔬菜不仅解决了村里群众吃菜难问题,四村八邻办红白喜事也能就近买到新鲜蔬菜。自种植蔬菜以来,洪文献坚持使用生态农药,种植的蔬菜都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他的蔬菜供不应求。 洪文献是个有心人,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尽可能达到市场缺什么种什么,什么贵种什么,什么好卖种什么。他还根据蔬菜生长期的长短进行搭配种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洪文献自己有可观的收入,他更希望通过示范带动,使更多的群众富起来。下一步,他计划扩大种植规模,拓宽市场,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并在村里成立大棚蔬菜种植协会,做强做大蔬菜种植业,让更多群众在种植无公害蔬菜中尝到甜头。(陈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