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拉,在媒体的视界中被称为云南北极,偏远、艰苦;在德钦县委、县政府的眼里,羊拉的干部群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协作”的先进集体,概括为“羊拉精神”。羊拉由于受沟壑纵横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的制约成为地理死角。在十万大山的褶皱中,羊拉人民与恶劣的环境作斗争,点滴改变着家乡和自己的生存面貌。而“羊拉的羊拉”——羊拉村地处鸡鸣滇川藏三省之地,环境更为恶劣,在这云天之下、厚土之上的羊拉人民,相互帮衬,有困难共同面对,孤寡老人在村民的呵护下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爱心汇成的暖流在羊拉村的乡间汇聚成一首激动人心的音符,让孱弱者坚强,让无助者前行。 比龙村民小组的白迪老人,患病瘫痪后的10多年间,8户村民轮流照顾,使一个残疾老人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乡党委政府为白迪老人出资修建了新房,乡亲们也总是义务投工投劳,每天轮流为他擦洗,送饭,使瘫痪10多年的老人在大家的照顾中健康温暖地生活着。白迪老人的故事成为了媒体争先报道的对象,除了州级媒体外,先后有康巴卫视、云南日报等进行了报道。 其实在羊拉村,村民们救助帮扶的孤寡老人不仅仅是白迪一人,当我们深入到这个民风淳朴的村庄,越来越多的孤寡老人被村民救助、呵护的故事也被揭开。 顶都村民小组60多岁的阿扎老人,是退伍军人,一直孤身一人,一场飞来的横祸降临在他身上。去年底,老人忽然患上了脑溢血,村民们紧急将他送到了州藏医院,经过16天的住院治疗后,老人保住了性命,但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村委会将阿扎老人申请为“五保户”。顶都村民小组的22户人家没有一句怨言,每两家轮流服侍老人24小时,早七晚七交接班,村民们不仅要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还得为他把屎把尿。截至今年6月,全村人照顾他已经有6个多月了,有时老人在屋里觉得闷了,“值班”的村民就把他抱到门前浓密的核桃树阴下乘凉,陪老人唠嗑。哪怕是农忙时节,也从不耽误,吃千家饭,享百家福,老人有时还会点菜,想吃什么就说给服侍的村民,村民都会满足老人的心愿。在记者采访的当晚,从德钦县水务局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尼玛正在阿扎老人新建的房屋里陪侍老人,见到记者,老人含糊不清地用手比划着,还不时竖起大拇指,尼玛和随行的村委会副主任品初当翻译与村民开着玩笑,阿扎老人的“手语”不时引起周围人的哈哈大笑,灿烂的笑容使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位半身不遂的孤寡老人。 在此前,顶都村民小组的五保户取次老人,也是全村人轮流照顾了5年,脾气不好的老人还对村民们多有埋怨,但村民们不在意,总是耐心、周到的帮助,老人弥留之际,终于流着眼泪感谢村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县里的工作人员想把白迪老人送到敬老院,征求他意见时,老人说:“我哪里也不去,我舍不得朝夕相处,待我如亲人长辈的村民,要他们过完我的余生。” 老去的孤寡老人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安享着晚年,而即将成为五保户的老人们,村民们也在心里盘算着让他活得体面一些,在南格村民小组还有一名62岁的孤寡老人都吉,现在身体还算硬朗,目前,村民们商量着今后怎么样才能让他的晚年过得幸福、快乐一些…… 百德善为首,百善孝为先,羊拉村的村民们以自己并不宽裕的家庭支撑起一个个孤寡老人晚年足可依靠的生活,穷在深山有人知,人到晚境不凄凉,羊拉的村民们以他们的善行义举不断丰富着羊拉精神的内涵,传承着藏民族千百年来敬老、爱老、尊老的传统,在羊拉的高天厚土之间书写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乡土故事。(余富全 安永鸿 江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