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洪程 7月1日,维西县永春乡菊香村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永春乡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余正清走上领奖台。 “余正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先后赡养5位残疾人,他的事迹传遍村村寨寨,感动着每一个人。”菊香村傈僳族农民余成花说。 “我没有见过我的父亲,从我记事起,我的眼前和脑海里只有不会说话的母亲。上小学二年级时,我就因为家贫而回家放牲口。”回忆起童年时代,余正清的眼睛里充盈着泪水,“4年前,我的母亲去世,活到82岁。” 余正清的隔壁邻舍都说:“余正清的母亲有福气,瘫痪了8年,儿子、儿媳、孙子床前床后服侍了她8年。” 谁能想到,为了这一赞誉,余正清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今年春节前几天,余正清的舅舅离世。这位80多岁的聋哑人一直被余正清赡养着。舅舅一辈子没有结过婚,是一名聋哑老人,8年前他就瘫痪在床。8年来,余正清夫妇送茶喂饭、端屎倒尿,尽心尽力服侍老人,直到老人平静离开人世。 此前,余正清还将两位聋哑的姨妈养老送终。一位姨妈叫阿才米马,终身未婚,77岁那年去世;另一位姨妈叫腊一把,长年患病,无劳动能力,终身未嫁,47岁那年去世。 余正清一双洗得发白的黄胶鞋和一身很旧但干净的夹克衫给人留下经济状况不佳但很勤快的印象。是啊,先后赡养5位残疾孤寡老人的余正清哪有余力摆脱贫困呢? “我感到最艰难的是我20多岁时,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家里穷,残疾老人需要我赡养,很多时候吃了上顿儿没下顿,我不忍心让老人饿肚子,就到彝族山寨讨要洋芋。好心的彝族兄弟知道我的情况后,爽快地给我一些洋芋。实在没办法了,就到隔壁邻舍借上几斤包谷面。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没法想象那时的日子是怎样熬出来的。不过,无论怎样艰难,我心中总是想好人会有好报。”余正清说,“从2011年开始,情况好起来了,国家给每位残疾孤寡老人每年1700元的生活补助。” 现在,余正清的家中还赡养着一位聋哑残疾孤寡老人。她叫阿才妹,今年66岁。 为了照顾5位残疾老人,年过半百的余正清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当人们问及余正清为什么对残疾老人不离不弃时,余正清总是微笑着说:“我母亲是残疾人,身患残疾的母亲艰难地把我带大,只要有一口饭首先给我吃。是母亲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怎样当儿女,怎样做父母。” 在赡养残疾人的艰辛道路上,余正清找到了一位同行者。29岁那年,余正清结了婚,妻子名叫余翠莲。余翠莲为什么嫁给因赡养残疾老人而穷得叮当响的余正清呢?余正清的一番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当时,我很穷,一家6口人就两间木楞房,就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余翠莲嫁给我是看上我有一颗善良的心。嫁到我家后,余翠莲和我一起扛起了赡养老人的担子。”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余正清夫妇的善行无言地传递给了他们的下一代。“现在,我们家的情况越来越好了。两个儿子先后初中毕业后回到家里劳动。他们除了忙着种地、找钱外,还帮着我们照顾残疾老人。最苦的日子过去了,在政府的关心下,我们家住进了安居房,享受到了最低生活补助,吃得饱、穿得暖了。”余正清对自己的生活很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