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若乡四个“下功夫”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6-25 18:11:28

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江初) 近年来,按照州县关于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德钦县霞若乡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内涵,切实把各级党组织的功能拓展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稳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广大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显著提高,为深化“三乡”建设,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下功夫打造服务平台,注重乡、村、小组联动服务平台。该乡以便民服务中心和农林综合服务站为载体,整合党务、民政、医疗、涉农、综治信访、政策法规咨询等资源,设立林业、社会事务、经济发展、综治维稳、农技农机、计划生育、合作医疗、教育、国土、残联等服务窗口,为群众提供便捷、亲和、公正、透明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办事找人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在村里,不断完善村级为民代办点机构设置,将人民调解、户籍管理、婚姻登记、林木采伐、信访接待、民政优抚等事项并入办事流程,坚持村“两委”班子轮流值班和包片负责制,通过村干部坐班受理和定期下乡结合的方式,群众开口、干部跑腿,及时处理为民代办事宜,让群众办事既省力又省心、既省时又省钱,村级代办点成了聚人气、利民事、顺民心的平台。在村民小组里,以党员活动阵地为依托,大力开展“党员服务日”活动。每个党支部确定一天为“党员服务日”,统筹开展三会一课、为民代办、公益劳动、文体活动、扶贫解困、党内关爱等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下功夫改进工作作风。该乡党委以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广大乡村干部职工工作重心下移,深入持久地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为民服务方面,建立副科以上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后进村民小组、产业空白村民小组、维稳隐患点、五保户、困难大学生家庭、解聘干部、下岗职工、精神病人等制度,大力开展了领导干部下基层察民情、听民意、解民难活动。在产业建设中,制定《霞若乡产业工作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对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了产业工作“三到位”、“三入户”,即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和技术培训入户、办点示范入户、营销信息入户;建立完善“干部职工挂钩联系制”,实行主要领导包村、副科干部包组、一般职工包户的产业发展目标责任机制,推动全乡产业又好又快大发展。通过以上措施,全乡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不断融洽。

下功夫创新社会管理。以各么茸村为试点,辐射全乡,开展建立核桃培育挂钩制。核桃产业管理与农户低保补助发放挂钩,由小组支部书记带头,要求种植户每年中耕除草2次,追肥2次;未能执行农户暂扣农村低保资金,等到按要求管理到位再发回农户。建立药材培育挂钩制。药材产业建设管理与草改补贴挂钩;在种植药材时,必须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及时做到灌溉、施肥、除草,未能做到由支部书记和联系党员带头,进行教育引导工作,及时补救管理措施。建立公路维护挂钩制。公路管理维护与林改补贴挂钩,由支部具体考核,每个小组在实际村组公路管护中与农户实际享受林改补贴相结合,确保村组公路正常通行,维护农户间和谐。建立护林防火流动制。在护林防火工作中,由支部负责、党员牵头、采用传递流动红旗的方式,农户轮流巡山;保护生态,防止乱砍滥伐。建立红白喜事限菜制。党员干部带头发挥艰苦奋斗的作风,由支部具体负责监督落实,党员作出承诺表率,在操办红白喜事时,始终做到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

下功夫建章立制。凝聚党建合力,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村总支与各小组党支部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总支书记每年到村民小组支部上党课不少于2次,列席支部会议不少于1次;党支部召开党课、支委会、党员大会都必须有详细会议记录,年底党小组书记、副书记的补助与工作业绩挂钩。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按照要求对村里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做到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还党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党总支部每年财务、村务、党务公开均不少于4次;村组支部每年财务、村务、党务公开均不少于2次。每隔半年,由村两委组建工作组,到村民小组实地清查“三公开”情况,并报乡党委备案。拓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每个小组支部按照党员人数比列,挂钩联系1至4个无党员农户,无党员农户的产业发展、矛盾纠纷、政策宣传都与党员相联系,联系成绩直接与年底评优和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挂钩。实行产业发展承诺计划制度。继续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每名党员年初按各自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计划书,年底由村党总支部和小组织部统一进行落实考核,按落实情况进行评优选后。

责任编辑:拉初